李強
摘 要:由于目前房屋建筑施工過程中廣泛應用現澆混凝土施工模式,所以要注意對其裂縫問題的控制,避免影響工程施工質量。文章分析了產生裂縫的原因,并從不同的角度論述了裂縫控制技術,以便為施工人員提供參考,減少裂縫的問題,提升工程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關鍵詞:房屋建筑;現澆混凝土施工;防裂縫控制技術
引言
混凝土結構裂縫施工技術防治是目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控制的重點,對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整體影響較大,不但影響混凝土外觀質量,重要是影響結構使用安全及耐久性,因此,只有不斷的加強施工技術革新,加強施工管理工作,才能不斷的促進混凝土施工質量得到提高,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得到保證。
1 房屋建筑現澆混凝土施工中出現裂縫的原因
設計、施工、運營環節都存在導致混凝土體產生裂縫因素,其中設計過程中,變形縫設計不合理、混凝土構件受拉區配筋不足、應力處理不當等都是導致裂縫的主要原因。在施工過程中,混凝土配合比出現問題,導致含水率過高,出現干縮裂縫;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荷載過大,模板支架地基出現彈性縮變形,超過混凝土的承受范圍,從而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混凝土在施工后未做好養護工作,導致水分流失過快,出現干縮裂縫;混凝土中骨料為配制過程中為做好清潔,含泥量過高,導致混凝土出現干縮裂縫;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使用大量水泥作為膠合劑,水泥發生水化發生,導致混凝土體內外部溫差過大,溫度應力分布不均衡,從而由于溫差導致溫度裂縫的出現。
2 房屋建筑現澆混凝土防裂縫技術控制策略
2.1 混凝土原材料質量控制
混凝土是一種混合材料,由水泥、骨料、水、外加劑等物質按照科學的配比混合而成,所以每一項原材料的質量都會對混凝土的澆筑質量造成影響。因此,要嚴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質量。其中水泥是配合過程中的核心材料,決定了混凝土的性能。在常用的水泥種類中,不同類型有著不同的特性,功能也不一致,所以要進行合理的水泥類型選擇,根據施工設計的要求選擇類型與型號,而且水泥在保管以及保存過程中要進行質量檢測,不能將變質或過期的水泥應用到施工中。骨料主要分為粗骨料與細骨料兩種類型,粗骨料粒徑>4.75mm,混凝土施工中經常使用的有廢渣、碎石等;而細骨料有粉煤灰等種類,根據施工設計要求選擇骨料,但是要控制骨料的含水量以及含泥量,在施工前最好重新對骨料進行清潔。通常情況下,使用的骨料粒徑越大,混凝土的強度越高,但是要考慮到具體的要求,對混凝土強度以及構件截面尺寸進行控制,保障在合理范圍內。水主要起到的是拌合的作用,但是使用的水要控制其質量,雜質不能過高,酸堿性適中,并且控制用量,保障混凝土的和易性處于合理程度。外加劑并不是所有施工都要使用,但如果必須應用,要合理控制用量,用量不能過大,起到混凝土性能調整的作用即可;劑量的具體計算需要根據骨料水泥等原材料的使用量進行。
2.2 混凝土攪拌、運輸、振搗控制
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其主要使用的攪拌機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自落式、一種是強制式,通常情況下為了保障混凝土的強度建議使用強制式攪拌機,這種攪拌機的適應能力強,使用范圍廣,對于干硬性、流動性較差的輕骨料進行拌合也能獲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保障混凝土充分拌合的基礎上,在進行攪拌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好攪拌時間以及攪拌順序。在時間的控制上,從原料全部投入到攪拌機中開始則代表開始正式進行拌合,直至混凝土全部卸除,整個過程的時間都要進行控制,這不僅會影響到攪拌速率,還會影響攪拌質量。通常情況下,輕骨料混凝土在攪拌上要花費相對較多的時間;塌落度較大的混凝土攪拌時間短;攪拌機鼓筒直徑大,會影響攪拌機的旋轉速度,從而需要較長的攪拌時間;如果選擇強制式攪拌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物料重力對攪拌效果造成影響,所以時間相對較短;而如果選擇自落式攪拌方式,由于攪拌效果會受到物料重力的影響,出現混凝土離析,所以應適當延長攪拌時間。所以,可以看出攪拌時間的確定需要綜合考量多方面的因素。通常情況下,在混凝土塌落度處于30mm以下的情況下:出料量在250L以下強制式攪拌最短時間為60s;出料量在250L-500L,最短攪拌時間為90s;出料量大于500L,最短攪拌時間為120s;自落式的時間分別為:90s、120s、150s。在混凝土塌落度處于30mm以上的情況下:出料量在250L以下強制式攪拌最短時間為60s;出料在250L-500L,最短攪拌時間為60s;出料在500L以上,最短攪拌時間為150s;自落式的時間分別為:90s、90s、120s。合理的攪拌順序為:砂子—水泥—石子,主要實現水泥與砂子的充分混合;如果摻合料是粉狀,應一起投入水泥與摻合料,但要延長攪拌時間;如果使用外加劑,要先利用水進行稀釋,其與水一同投入到攪拌機中,沿同一方向開始攪拌,同時也需要延長攪拌時間。完成混凝土攪拌后,要對混凝土的性能檢測,并及時運輸到混凝土施工現場。運輸方案應提前做好設計,選擇合理的運輸路線、地形、道路條件、氣候條件等因素,從而避免溫度等因素對混凝土質量造成的影響。如果運輸到施工現場發現存在離析問題,應在施工現場進行二次攪拌。在混凝土振搗過程中,要確保振搗范圍合理,不能出現過振、漏振的情況,振搗后混凝土不能出現冒氣泡的問題。
結束語
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國內房屋建筑現澆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提升。對此,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在進行房屋建筑現澆混凝土施工中,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不斷地對房屋建筑現澆混凝土施工中的設計問題、材料問題和施工問題進行解決,降低各類負面因素對房屋建筑現澆混凝土施工質量的影響,提高混凝土澆筑的整體質量,減少澆筑裂縫問題的產生。
參考文獻
[1]盧其峰.關于房屋建筑現澆混凝土施工中裂縫技術控制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8(04)
[2]尹向洲.現澆混凝土施工中裂縫產生原因及技術控制策略[J].居舍.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