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俊
摘 要:精準教學是教師對學生實際情況全面掌握,結合課程規劃與學生個體特點,精確教學目標與內容,對教學模式積極創新,細化教學過程,建立一個全新大數據課堂的教學過程。精準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高度結合理論和實踐,進而從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素質水平。教師通過精確了解教學內容來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和彰顯教學的真正意義,進而與教育現代化相適應。
關鍵詞:高職課程;“精準教學”;實施探析
1、前言
精準教學是奧格登·林斯利于20世紀60年代基于斯金納的行為學習理論提出的教學方法,可兼容于各種教學策略,可對任一學段、任一學科的教學進行評估。隨著“精準教學”的提出,根據職業人才培養目標,本著“以應用為目的,夠用為適度”的原則,提出高職課程“精準教學”。高職課程“精準教學”是以職教二十一條要求為依據,以學生自身發展、各專業發展規律及學院院情為出發點,以信息技術為手段而進行的教學改革。采用精確了解學情、精確培養目標、精確教學內容等的教學模式。
2、精準教學的內涵
在大數據技術引領教育領域發生變革后,技術限制的壁壘已經消失,大數據教學環境下精準教學的內涵應該是利用大數據教學環境中的各種網絡和智能化技術,以智能手段實時記錄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數據,并由系統算法通過數據挖掘分析學生的學習特征、學習風格和偏好、學習路徑、學習成果等信息。
首先,精準教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利用先進的大數據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規避學業失敗的風險。并且通過實時跟蹤、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后,及時診斷和分析學生的學習特征、學習風格、學習能力和認知結構,有針對性地給予個性化指導和幫助,最終達到促進學生發展和學生智慧提升的教育目標。
其次,精準教學服務的對象包括教師和學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來自系統和教師的監控和干預,可以按照學生的意愿實現個性化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在大數據環境中,由于廣泛收集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再加上有效的數據挖掘,使得教師不再只憑直覺和經驗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干預,教師提高了指導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不斷改進和優化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最后,精準教學的應用也體現了教育公平的理念。教育公平強調對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每個學生都有接觸到同等教學資源和教學服務的權利。但是,忽視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反而會產生一種隱性的不公平。因此,通過精準教學針對個體進行精確診斷并自動提供服務,實現“按需供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公平。
3、高職課程實施精準教學分析
3.1 明確目標
這也是開展教學的基本條件。初步劃分為三個子目標,即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職業素養,并科學分解每個子目標包括的知識與技能,產生樹形結構。之后,這對每個節點包含的知識和技能對試題進行設計,制作試題庫,檢測學生是否達到了相應的水平。利用這一方法,全面掌握整體教學知識。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高職院校擁有大量的課程內容,會產生很多問題。
3.2 設計學習任務
結合上一環節產生短板知識,密切圍繞問題核心,重構內容。學生憑借問題任務處在復雜且有意義的環境中,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水平。近些年來,微視頻和微課程這部分資料憑借精煉的內容、較短的時間、廣泛的傳播范圍等特點在教育領域內頻繁應用,獲得師生的普遍歡迎。在準備材料時,必須結合設計的基本原則,設計的材料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產生濃厚的興趣,進一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任務。
3.3 設計教學過程
第一,設計環節。圍繞問題或任務對短板知識有效明確,使學生利用任務問題了解學習的重要作用,并且為學生創造充分的思考空間,引導他們通過小組方式預習知識。第二,正式學習環節。教師設計三種學習方法:接受學習,也就是傳統意義的聽講;自主學習,獨立獲得知識;發現學習,在對問題解決時不斷創新與歸納。學生聯系自身狀況,選擇適合的方法。第三,反思環節。這一環節主要是吸收與內環知識,學生按照獨立的認知結構理解全新知識,并且不斷反思與重構他人的觀點,從而獲得知識。
3.4 學習診斷評價
教學過程環節除了完成短板知識和技能的教學之外,同時也獲得了學生學習表現的數據,由此可以進行學習診斷和干預。精準教學的學習診斷主要是判斷當前學生的學習表現是否能夠順利完成學習目標.
當學生的學習表現數據能夠完成學習目標時,則繼續下個知識節點的教學過程,否則就依據學習數據診斷中不良表現的區域,快速有效地進行數據分析并采取干預措施。在選擇具體干預方式上,針對干預范圍,形成“班級—小組—個人”的“干預反應”模型。對于班級性的基礎知識學習問題采用班級干預機制;針對群體性的綜合應用能力問題采用小組干預機制;對于面向個人特長和知識能力培養的問題則采用個人干預機制。通過精準挖掘和深入分析學生學習表現的數據,可以更加準確地評估學習過程,預測學習結果,促使精準教學由問題精準提升到服務精準的層次。
4、結語
目前,使用精準教學模式可以從教學準確度和知識掌握度兩個維度保證教學過程的有效開展,在后續的研究中,將進一步對精準教學模式做實證分析,對大數據背景教學環境下的高職院校精準教學模式進行進一步的評估和優化,從而使其更好地服務于高職教育。
參考文獻
[1]彭紅超,祝智庭.面向智慧學習的精準教學活動生成性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16(8):53-62.
[2]陸峰.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現狀及改革方向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0,23(2):97-98
項目來源:校級教改,項目編號:2018jg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