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小玲 楊桂梅
摘 要:國家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勢必會因此而忽略掉一些環境保護的問題。而現在我國對于環境保護已越來越重視。本文從水土保持監測的這一個小口入手,以城市水土保持監測為引,來探討城市水土保持監測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對策分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監測
1 前言
我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水土保持動態監測就是對水土流失的類型、成因、程度、影響范圍、分布特征、危害及其防治效果進行動態監測和評估。地面觀測、調查監測等傳統水土流失監測方法成本較高,更新速度較慢,監測結果精度較低,實時性較差,難以實現重點監控。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現代新技術初步探索運用到水土保持項目監測,也逐漸發展成為實現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效益實時動態監測和預報的重要手段。
2 城市水土保持監測的意義
正因為現如今城市水土環境問題日益加劇,所以水土保持監測更為重中之重。在加大對環境保護治理的同時也絕不能忽略掉水土保持監測的意義。正因為有水土保持監測,才能夠及時的監測到有可能導致水土流失的風險,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及時的對有可能發生水土流失的區域進行防范和制約,才可能減少流失面積,保證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時不會造成其他更多的流失。只有這樣,才是真正貫徹了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從根本上減少了我國水土流失的面積。
3 我國在水土保持監測中存在的問題
3.1 基礎不扎實
我國水土保持監測的基礎相對來說沒有那么扎實,引入標準的質量一般偏低,而投入和產出的效益則偏差。以我國目前水土保持監測的條件來說,現在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我國在生態環境的建設上沒有形成一個正比,導致我國在推行各種水土保持監測的過程中,難以短期實現生產上的效益和經濟上的效益,需要一個長時間的緩沖帶。
3.2 公眾環境保護意識和觀念淡薄
我國在水土保持監測問題上,公眾對此理解相對較淺顯,人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相對較淡薄。即便加大對水土保持的監測與治理等條件,但若是沒有了公眾足夠多環境保護的意識與積極參與,水土保持監測擁有足夠大的優勢也仍是精衛填海。盡管我國在對水土保持上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是有法不依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在我國很多城鄉農村地區,依然有很多土地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來執行,只以利益為驅使,導致我國部分地區在水土保持監測與治理中未見明顯成效。
3.3 我國水土保持監測專業從事人員數量較少
在水土保持監測中,需要有大量專業人員進行專業的監測和監督,人員各司其職,這才會形成一個水土保持監測的一個完整的流程鏈。而在我國,水土保持監測專業性從事人員相對較少,同一專業監測人員需要同時做多件繁復事務,導致減少了水土保持監測的注意力和時間,降低效率的同時也很有可能增加在監測中犯錯的風險。
3.4 我國水土保持監測設備和技術相對陳舊
在水土保持監測過程中,應持續更新監測技術與設備。新技術和新設備相較于之前來說,不僅能大大提高監測的數據結果,增加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同時也極大的縮短了監測時間,提高了監測效率。在中國,有大部分的水土保持監測設備仍未更新全面,這將影響到我國水土保持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和效率。
4 水土保持動態監測主要技術分析
4.1 三維激光掃描系統
三維激光掃描系統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大量高精度點云三維數據,通過發射和接收脈沖激光能夠及時的將被測物體的彩色三維景觀合理的再現。三維激光掃描儀能夠清楚地分析出被監測區域土壤侵蝕的基本情況,針對于相關的侵蝕信息展開合理的分析,解讀坡面土壤的侵蝕量,快速監測廢棄土壤和礦渣量,測量精度高。
4.2 紅外測距儀
現階段,借助于相對普通的紅外測距儀能夠及時將被監測的對象實際情況加以反饋,如涉及到的水平、斜交距離等,在直線生產建設項目中發揮出了較為重要的影響,可以實現較為可觀的監測。一般來說,紅外測距儀重點是用來合理測量項目的長度和寬度,它還可以測量站點的面積和體積如土地被丟棄的土壤和渣滓等。
4.3 基于普通數碼相機的攝影測量技術
該技術的主要目標是生產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監測。分析現階段運用到的普通數碼相機情況,能夠清楚地了解到在其運用的時候所表現出的基本優勢之處,那就是在確保相應的條件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將人力、物力、財力等適當的節省,穩步的提升相應的工作實效性。
4.4 無人機遙感航測技術
無人機遙感系統是現代技術運用中誕生的產物,屬于第三代遙感平臺。通過將其適當的運用起來,能夠及時分析出建筑工程水土保持空間信息,在合理進行采集、處理并使用的過程中,完成較為可靠的監測和概括。借助于擁有著高分辨率的遙感圖像或無人機監測手段可及時將相關的圖像結果加以獲取,適當的與地面觀測及調查工作相互聯系,完成對相關項目的全過程監管,實現全面覆蓋的動態化監測。
5 結論
水土保持監測是一項關乎國計民生的基礎性工作,新水土保持法也進一步明確了水土保持監測的地位和作用。現代新技術在水土保持動態監測中的探索和應用前景非常廣闊,但也存在諸多需要改進的方面。首先,現代技術在水土保持動態監測中的應用大多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尚有大量技術性問題需要研究和解決,新技術應用成本也比較高,新技術應用效益也有不足。其次,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監測等基礎性研究限制了水土保持監測方法的發展,比如定量監測難度大,尚無適合我國實際的土壤侵蝕監測和預報模型等。此外,水土保持監測還存在不同管理尺度、管理層次和監測數據來源的尺度分異問題,不同尺度監測數據未能建立有效聯系,急需加強水土保持監測不同尺度轉換和融合問題的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趙院.對我國水土保持監測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主要任務的探討[J].國水土保持,2013,(2):45-48.
[2]許峰.近年我國水土保持監測的主要理論與技術問題[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