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昌能
摘 要:概念圖作為一種教與學的策略工具,能輔助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本文首先介紹了概念圖的基本知識,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引入概念圖教學作了介紹,為在新課、復習課、習題練習中如何巧妙運用概念圖提供建議
關鍵詞:概念圖;作用與效果;課堂教學
概念圖是由美國諾瓦克教授等人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來的,它是一種用于測定學習者已有知識和錯誤概念,提高學習者認知的工具。概念圖的用途極其廣泛,它除了用于輔助學生的學習外,還是教師和研究人員分析評價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構建的一種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師運用概念圖的教學能夠讓學生脫離單純的模仿和記憶,使他們能夠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來獲得知識,這恰恰符合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一、概念圖內涵及其建立
1.概念圖內涵
概念圖是一種用節點代表概念,連線表示概念間關系的圖示法。它通常是將有關某一主題不同級別的概念或命題置于圓圈或方框之中,再以各種連線將相關的概念和命題連接,這樣就形成了關于該主題的概念或命題網絡,這種把概念之間的意義聯系以科學命題的形式有機地聯系起來的空間網絡結構圖,叫概念圖。
概念圖包括節點、連線、層級和命題四個基本要素。節點表示概念,連線表示概念之間的陳述,命題是概念之間通過某個連接詞而形成的意義關系,層級可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同一層面中的層級結構;二是指不同層面的層級結構。
二、概念圖教學效果
1.在新課教學中的效果
在新課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建立概念圖來對學生進行啟發、輔導和因材施教,而學生也有了自主學習的機會,培養了自我建構知識的能力。在概念圖教學應用中,師生只要把握好“概念”、“層次”“關聯詞”三要素,就能將離散知識形成知識結構,同時拓展延伸概念,加強學生對知識相互關系的理解,幫助學生產生新知。如《染色體變異》這一節內容的學習,在歷年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常常會把染色體組、單倍體、二倍體概念相混淆,如果在教學后讓每個學生親自設計概念圖進行小結,則效果較好。
2.在復習課教學中的效果
在復習課教學中,通過制作概念圖可以幫助學生復習以前的基礎知識,整合新舊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建立良好的知識體系,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與把握,又有利于記憶。例如,以“內環境”這一概念為核心,寫出我們所學習過的與“內環境”相關的概念,將其連接為一個較完整的概念圖(見下圖3)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此概念圖的構建有助于學生對內環境的組成、內環境的中間介質作用、內環境的穩態、滲透壓平衡調節、體溫恒定調節、酸堿平衡調節等內容進行歸納整理,便于學生的學習和記憶。
圖3與“內環境”相關的概念圖
由上我們可以看出通過畫概念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在具體的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么,概念圖在教學中究竟有哪些具體的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的一點總結。
三、概念圖的作用
1.在教的方面
①促使教師深層次地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和脈絡,引導學生建立知識系統;②促使教師從全局高度審視整個課堂教學的知識框架和課堂結構;③促使教師反思、完善教學方案,改進、創新教學策略。
2.在學的方面
①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②可以將所學的知識以非常清晰和容易記憶的形式提煉出來,便于學生的思維發散和知識內容的整合;③可以將自己對某些問題的思路、觀點呈現給教師,同時,還可以將自己繪制的概念圖與其他同學繪制的概念圖進行比較,實現成果共享,達到交流的目的。
四、概念圖教學注意事項
1.概念圖呈現的范例要簡單而具有代表性
概念圖教學可以先給學生呈現一個典型的范例,此范例可以是其他生物教材中現成的也可以是自己制作的,但一定要簡單和具有代表性。
呈現一個簡單而富有代表性的范例,讓學生自己去揣摩、領悟和模仿,按照概念圖建立的一般步驟,教師適時的引導,學生能較快地把握和遵循其中的規范。
2.概念圖呈現要具有步驟性
教師在呈現概念圖時可以采取分步教學,由局部到整體,逐步展示,效果較好。這樣概念層次明顯,關系簡潔明了,便于學生把握復雜的概念和概念關系,有利于學生對程序性知識的掌握。
3.概念圖教學與其它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
《科學探索者:動物》一書的作者認為概念圖是信息處理的方式之一,與對比表、維恩圖、流程圖、循環圖等手段一樣均可處理信息,劉恩山也認為維恩圖、流程圖、循環圖屬于概念圖。在高中生物的學習中,教師可針對本學科的內容特點,教會學生采取相應的學習方式,對不同的內容加以處理。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將其他的教學手段(如探究式學習、發現式學習、合作學習、問題教學法等)與概念圖的運用有機結合起來。
4.教學時間上的適應過程
概念圖教學需要長期不斷地訓練,學生才能嫻熟的運用概念圖再現他們所學的知識。因此,在有限的高中生物教學時間內,教師要有計劃地多開展概念圖教學。
5.教學內容要進行精心選擇
并不是所有的知識內容都適宜用概念圖來解決,如生物學上的一些微觀結構、重要的生理過程以及實驗原理就不適合。以《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這一節內容的教學為例,利用概念圖只能表現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區別和聯系,而無法體現實驗部分——顯微鏡的使用和觀察以及科學發展史部分——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
6.要注意把握概念圖教學的應用時機
概念圖的繪制過程側重于概念形成的結果,而忽略了概念形成的過程,且概念圖教學都必須建立在一個前提下,即學生已經獲得并建立了概念,如果學生對一組概念還沒有建立起正確的認識,就要求他們繪制概念圖顯然是不符合認知規律的。如《染色體變異》這一節內容的學習,學生常常會把染色體組、單倍體、二倍體相混淆,應用概念圖教學是一種很好的策略。但在未建立單個概念時就不能要求學生畫概念圖,否則教學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總之,概念圖作為一種教與學的策略工具,能輔助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當然,概念圖教學也不是萬能的,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如何發揮它的最大效益,還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加以探討、總結和提高。
參考文獻
劉恩山.中學生物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