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延龍
在知識經濟時代下,社會各界對人才培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了擺脫傳統應試教育的桎梏,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著眼于時代發展的趨勢,積極地將人才培養目標與時代發展需求相結合,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改革的相關要求。結合相關的實踐調查不難發現,長期傳統的應試教育只關注簡單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這一點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對此,本文以中學政治教學為分析對象,了解培養學生能力的相關策略以及技巧,以期為實現政治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借鑒。
作為中學教育階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教學對培養學生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意義重大,教師必須將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相結合,不斷突破傳統的教學策略和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將課堂的主動權和選擇權交給學生,保障學生在一個更加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下提高個人的綜合和實踐動手能力,掌握政治學習的技巧和精髓。
一、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學生能力的培養主要以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調整為主題,鼓勵和引導學生在自主實踐和社會化的過程中利用社會道德和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主動規范個人的言行舉止。學術界和理論界在對自我教育進行分析和研究時明確強調,這種教育形式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和行為習慣,真正實現道德知識的有效內化。在中學政治教育與教學實踐活動之前,教師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了解教材之中的情感因素,將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保證學生能夠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國的中學政治教材產生了極大變化,包括許多優秀的道德榜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和文化實踐的過程中嚴格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要求調整個人的情緒和情感,通過簡單地模仿規范個人的言行舉止,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實踐形式能夠加深學生對道德素養的認知和理解,保障學生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
二、注重提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提問教學屬于一種創造性的教學模式,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通過提問鼓勵和引導學生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之中提升個人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中學政治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在該課程學習過程中的綜合條件,通過主動提問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其中中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經驗不足,對外界事物存在一定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在講授政治內容實踐之前可以引導學生對不同的事物存在的意義進行主動分析,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結合個人已有的社會生活實踐經驗以及所學習到的知識實現學習反思和運用。
其中問題的提出尤為關鍵,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習態度,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為原則,給予學生更多力所能及的幫助。其中政治教學中所涉及的政治觀點和科學理念相對比較復雜,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嘗試和分析,提出個人獨到的觀點和意見,即使有的學生的發言與課本知識存在一定的出入,教師仍然需要公開表揚和鼓勵,通過設置小組的形式讓全班同學對某一個觀點進行熱烈討論,這一點能夠讓學生在自主分析和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對個人的學習能力有一個客觀的認知,從而主動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認真進行自我反思,從而實現揚長避短和個性化的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背景有所區別,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引導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踐行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力量,著眼于學生個性化成長和發展的實質需求,彌補學生在想象力和邏輯思維判斷力上的不足,采取循序漸進的策略和手段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和鼓勵,保障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實現個人的良性成長和發展。其中創新能力的培養尤為關鍵,教師可以以提問教學和情景教學為出發點,將多媒體教學策略和手段融入課堂主題教學環節,保障學生能夠樹立良好的創新意識,積極主動地與教師進行互動,說出個人的真實意見和看法并尋求教師的幫助。
三、解放思想,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我國素質教育明確強調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必須關注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及提升,積極加強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聯系,保障兩大教學環節的合理比重,不斷解放學生的思想。許多著名的教育學家也提出,在踐行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時教師需要注重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實踐操作的機會,解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自由發揮空間,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在主動分析和實踐研究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的穩定提升。與其他課程相比,中學政治教學所涉及的內容和形式相對比較復雜,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傳統的應試教育導致許多教師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政治理論基礎知識以及概念的教授上,沒有積極主動地對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思想進行深入解讀,其中教條主義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仍然占據主導地位,這一點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扼殺了學生探索政治學科知識的廣闊空間。
為了突破這一不足,教師需要以提高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為主體,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圍繞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通過對重點難點的體驗實現針對性的教學,積極引導學生在已有課本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吸收其他學科的知識,實現舉一反三。另外,教師需要將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和決定權交給學生,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對知識理解的廣度和深度,引導學生在這種實踐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挑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結語
中學政治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政治教師需要關注不同影響要素的分析及解讀,以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革新為出發點,結合目前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充分發揮提問教學的作用及優勢。
(責編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