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原總理,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李鵬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9年7月22日23時1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在李鵬同志逝世之際,特摘編《李鵬回憶錄(1928-1983)》,緬懷李鵬同志的光輝一生。
2014年7月,《李鵬回憶錄(1928-1983)》由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聯合出版發行。該書是李鵬撰寫的一部自傳體書籍,時間跨度從1928年至1983年,共55年。
我出生在一個革命家庭。我的父親叫李碩勛,母親叫趙君陶(原名趙世萱),他們于1926年8月在上海大學結成良緣,成為一對志同道合、相親相愛的革命伴侶。
1928年10月20日,也就是農歷九月初八,我出生在上海法租界明德里15號。在我出生的時候,我的父親受黨中央委派,正在浙江省從事黨的白區工作,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省軍委書記,后又任省委代理書記,所以未能陪伴在母親身邊照顧她。過了半年,到1929年3月,我父親才奉中央的調動,回到了上海。這時候我已經快半歲了,父親見到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心中自然十分高興。他就問母親:“給他取名字了嗎?”母親說“還沒有呢,等你來取呢。”父親好像胸有成竹,說“他在我們李家屬于‘遠’字輩的,就叫李遠芃吧。”后來,我12歲去延安的時候,蔣南翔幫我改名為李鵬,一直沿用至今。
我的父親李碩勛于1903年2月23日出生在四川省宜賓慶符縣(今屬高縣),在上海大學接受了系統的共產主義思想教育,并于1924年由青年團員轉為中共正式黨員。1931年9月,父親就為革命犧牲了。
我的母親趙君陶于1903年1月17日出生在四川省酉陽縣龍潭鎮,她原名趙世萱,后改名為趙君陶。
我的外祖父、外祖母膝下一共有九個孩子,五男四女,我的母親排行第九。我的五舅趙世炎,早在1920年就赴法國勤工儉學,是我們黨早期的領導人之一。在大革命時期,他參與領導了上海三次工人武裝起義,并取得勝利。1927年7月19日,趙世炎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被殺害了,當時他擔任中共中央委員、江蘇省委代理書記。
1940年秋季,我正在育才學校讀書,突然接到通知,要我趕赴重慶八路軍辦事處,準備去延安。我從學校步行到草街子碼頭,坐船到北碚,正好我的母親也從對岸的黃果樹來接我,母子匯合后一起坐公共汽車前往重慶。
我們先來到重慶曾家巖50號周公館。在曾家巖我見到了周恩來和鄧穎超。我們這些烈士子弟都親切地稱呼他們“周伯伯”和“鄧媽媽”。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周伯伯。
周伯伯看到我非常高興,對鄧媽媽說:這孩子都長這么大了,越長越像碩勛了。鄧媽媽說:我看更像君陶。大家哈哈大笑。
有一天,周伯伯問我:你在育才學校學習什么功課?我說在社會科學組。他聽了以后,從桌子上隨便拿了一張《新華日報》,叫我把社論念一遍。我很流利地念了一遍。他說:你能不能把這篇社論的要點給我講一講?我當即根據自己的歸納講了幾點意見,他聽后對我大為稱贊。
1942年的秋季,我們已經從自然科學院補習班轉到新成立的延安大學中學部學習。在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從延安大學出發,步行前往楊家嶺,楊家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
我跨過幾個山灣后,來到了楊家嶺。我先去找蔡暢同志,但她不在家,我就去找陳云同志。我和陳云在窯洞里坐了一會兒,天色已近黃昏,陳云帶我去食堂吃飯。
當我們正要開始吃飯的時候,毛主席進來了。毛主席坐在我的對面,毛主席看了看我,問陳云:這個娃娃是哪里的?陳云介紹說:他是延安大學中學部的學生,他的父親是李碩勛。聽了這個名字,毛主席想了一會兒,似乎不大記得起來了。陳云這時馬上補充道:他是世炎同志妹妹的兒子。當聽到世炎的名字后,毛主席興致高了起來,他說:世炎啊,我們熟得很啊,我們都在大釗同志手下工作過,他是革命的早期領導人,不過,世炎他們是搞工人運動的,而我是搞農民運動的。
這時毛主席又仔細打量了我,停頓了一會兒,他說:李碩勛同志我想起來了,他曾參加過南昌起義,后來聽說在海南島犧牲了。陳云講:是的,我和碩勛一起在江蘇省委工作過。這時候毛主席又轉來問我:你們正在學習什么功課啊?我說:我們正在學習整風文件。他又問道,你看小說嗎?我說:看。他問我:看什么小說?我回答正在看《三國演義》。毛主席問:你對《三國演義》的哪個人最佩服?我脫口而出:曹操。主席聽后感到十分驚訝,就追問我:為什么呢?我就說:曹操能團結干部。毛主席說:那你舉個例子。主席在等待著我的回答。我說:官渡大戰后,曹操取得了勝利,繳獲了許多他的屬下私通袁紹的書信,但他并沒有采取什么處置措施,而是當著這些人的面把這些書信都燒了,因此團結了這一部分人。聽完了以后,毛主席點頭稱是。他對陳云說:這個娃娃了不起,要好好培養,將來一定是個人才。
關于《三國演義》的那些評論,其實也并不是我個人想出來的,是一些老同志的議論給了我啟發。不過當時我用比較簡單和肯定的語言回答了主席的提問,因此得到了毛主席的稱贊。
說到我被任命為電力部部長,還經過了曲折的過程。1980年12月31日下午,劉瀾波部長邀我到家里去。他首先說,中央已決定一批老同志任國務院顧問,他是其中之一。另外準備更換一批部長,紡織部擬由郝建秀當部長,電力部部長擬由我擔任。這時,我向瀾波同志再三說明:電力部許多老同志都是我的老上級,我資歷淺,難孚重望,不能勝任,請他把我的想法轉告中央。
1981年2月14日下午,我到劉瀾波同志處。他說電力部人事情況有變化。電力部有幾位同志聯名給中央寫信,不同意李鵬當部長,理由是李鵬太年輕,雖然是一個可以培養的對象,但是馬上當部長在部里難以服眾,不如先讓李鵬同志在部里多承擔一些工作,更成熟些,更加熟悉全國電力的情況,再當部長為好。
1981年3月2日,劉瀾波部長召開電力部黨組全體會議,宣布中央對電力部領導班子的決定。王林、李代耕、李銳和張彬等同志發了言,表示支持中央的決定。劉瀾波講:“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但李鵬同志是一個好同志,年輕,懂業務,希望大家幫助他,見了缺點及時指出。”王林說:“干部‘四化’是我們老同志的職責,比什么都重要,我對新班子是有信心的。”
1981年7月2日,中央在懷仁堂召開中共省、市、自治區委員會書記座談會,議題是提拔中青年干部問題。我參加了這次會議。陳云主講,鄧小平、胡耀邦做了補充,其中有些講話舉了電力部的例子。陳云說:提50多歲的,并非沒有爭論。李鵬是從蘇聯學習回來的,搞電30多年,這次提拔當部長還有爭論。我看到的名單,第一次不是李鵬,第二次才是李鵬,是劉瀾波同志力爭的。他一定要提李鵬,因為年輕,搞電是內行。這個時候鄧小平插話:我們黨內出了一個開明人士,建議向劉瀾波同志學習,他推薦了李鵬。胡耀邦也說:萬里和我都贊成提李鵬,我們先提出來,部里通不過,劉瀾波一馬當先,出來說話,才扭轉了形勢。陳云還說提40多歲的爭論可能更大一些,說太嫩了,提郝建秀這樣的干部只有一個,她是勞模,今年45歲。
對于中央領導同志的這些講話,我抱著更加謙虛的態度。我想中央是借此來推動干部年輕化、專業化,自己并沒什么了不起,只是個代表人物,千萬不能翹尾巴。
1983年6月4日上午,我到水電部上班,處理一批文件。6日下午,接到中辦通知,要我列席7日下午在懷仁堂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書記處會議。會議主要討論“七五”建設的規模問題。鄧小平提出,在人大會議后召開中央工作會議,討論文件為《集中資金和物資,保證重點建設》。在會議討論過程中,胡耀邦點名要我介紹一些電的情況。
8日上午,水電部召開黨組會。李化一傳達了中央在六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的國家領導人名單,其中副總理有我和田紀云,國務委員有宋平、吳學謙、王丙乾。據說中央在征求民主人士對新一屆政府領導人意見的時候,無黨派人士程思遠有個發言說,李鵬經驗豐富,又在蘇學習6年,是好評之意。20日下午,六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任命萬里、姚依林、我和田紀云為副總理。《人民日報》18日至21日陸續刊登了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的照片,我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