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劍

摘要: 近年來,青少年愛心缺失的現象呈上升趨勢,由于人生觀、價值觀沒有得到正確引導,一些觸目驚心的事件頻頻發生,令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深刻反思。芙蓉近桃小學旨在以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教育思想指導下,建設愛心教育校園文化。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 ? ?愛心教育
正文
一、什么是愛?
《現代漢語詞典》中,“愛”的含義是:對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芙蓉近桃小學旨在以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教育思想指導下,挖掘學校、家庭等方面的資源,建立“愛自己,愛他人,愛國家”的愛心教育模式。
二、青少年愛心缺失的現狀與原因
近年來,青少年愛心缺失的現象呈上升趨勢,一些觸目驚心的惡性事件頻頻發生(比如:“徐力弒母事件”、“馬家爵事件”等等)。事情發生之后,人們都會發出疑問: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這么優越,怎么會變成這樣——自私自利,唯我獨尊,要么隨意傷害別人,要么動輒尋死覓活?我們到底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呢?
這些現象和問題的出現,是有著深刻的現實原因的:
其一,我國教育界重智育輕德育的傾向非常嚴重,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其二,許多家庭對孩子學習方面的要求很高,卻對性格、品德、為人處世方面的要求不高,急功近利,缺乏愛心培養的正確指導。
其三,不良的社會風氣,對學生產生許多負面影響,一些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思潮也逐漸影響到校園,使學生愛心淡漠。
三、建設愛心教育校園文化的策略:
1、教師用愛心澆灌每一顆童心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應該是仁師,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為好老師。”
的確,只有品德高尚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美好德行的學生,學校把培養教師的良好師德師風作為重要工作。
2、指導家長用健康的父母之愛滋潤童心
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的愛心,需要家長在認識其重要性的前提下,堅持教育與陶冶情操相結合,才能收到高效。如一年級新生剛入學時,對家長進行學習輔導和教育方法培訓;六年級將近畢業時對其家長進行“培養合格畢業生”的培訓;對留守家庭和單親家庭的監護人進行“心理健康”培訓,我們還請來教育專家對家長進行“把成功留給下一代”的講座等,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從而促進家長完成從“自然父母”到“合格父母”的轉變。
3、校園環境營造大愛的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人的意識的”。校園環境對小學生愛心水平的提高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校園有眾多的滲透著愛心思想的人文景觀:有以“我們愛祖國”、“我們愛校園”、“我們愛學習”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墻;有匯聚了眾多優秀美術作品,激發想象力的校園文化宣傳欄 。
4、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心,制訂小學生愛心培養的目標和操作體系
學生對于自我和他人關系的認知發展速度不同,他們對自我的認知先于對他人的認知,因此,我們遵循“從自己到他人,從家庭到學校;從小事到大事,從具體到抽象”的規律,制訂了小學生愛心培養的目標和操作體系,并將小學生愛心分解為若干方面,分年段設計培養的目標,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進行由淺入深的愛心教育。(如下表所示)
5、社區共建,常態開展愛心主題綜合實踐活動,挖掘更多的社會資源,共同夯實校園文化基礎
芙蓉近桃小學每年都會開展許多學生喜聞樂見、有實效的活動。2017年4月,開展以創建國家級衛生文明縣城為主題的“我是環保小衛士”活動,帶領學生走出去參加社區公益活動,群眾和家長紛紛點贊。2019年5月,組織500多名優秀學生到益陽市示范性綜合實踐活動基地開展活動,學生們獲益匪淺。
四、愛心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的社會反響
芙蓉近桃小學創建愛心教育校園文化,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提高了家長的認識,使親子關系、家校關系、師生關系日趨親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學校辦學特色日益鮮明,媒體與社會反響很好。2016年芙蓉近桃小學被評為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2017年芙蓉近桃小學申報的益陽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課題《多層面多渠道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的研究》,獲得益陽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課題成果評比一等獎。
“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這是陶行知先生的話,直到現在,這些話仍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芙蓉近桃小學的愛心教育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任重而道遠,我們會繼續堅定不移地堅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五、參考文獻
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第3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法]盧梭著,李平漚譯:《愛彌爾》,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譯:《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