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微
摘 要:本文首先從中國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模式概述,在此基礎上對日本北海道大學藝術學專業與四川音樂學院藝術學理論系的課程設置進行分析研究,得出中日兩國在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對比結論,以一名藝術學理論系研究生的身份從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的角度出發,對我國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模式和理念進行思考和研究。
關鍵詞:藝術學科 研究生教育 中日
一、中國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模式概述
“藝術學”在2011年成為獨立學科門類,脫離了原來的“文學門類”,并下設五個一級學科:藝術學理論(1301)、音樂與舞蹈學(1302)、戲劇與影視學(1303)、美術學(1304)、設計學(1305)。這對于我國藝術學科發展是有很大意義的,一方面,藝術學作為13大門類中唯一與藝術有關的門類,需要承擔起我國藝術人才的輸送以及培養的責任;另一方面,藝術學門類的設立說明了我國的藝術發展道路正沿著藝術自信、文化自信的方向努力,也表達了我國建設文化強國的決心。在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中國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見證了我國藝術文藝道路的改革與變遷,通過前人和學術界的不斷努力,最終逐漸突破了“模仿”的界限,我國各個藝術學科高校固定了基礎教育模式,另外也在學科建設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和發揚自身的特色,與其融匯后形成了中國特色藝術學科教育模式。
放眼全球的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無論從學科課程設置出發,還是針對課程內容的安排對比來看,我國的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模式是與各個國家的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是有很大差異的。本文擬從日本、中國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亞洲國家入手,從研究生理論教育與研究生實踐教育兩個方向分別對比其藝術學科教育模式的異同出發,展示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后對于藝術學科發展作出的努力,在最后以一名藝術學理論研究生的身份,站在研究生以及藝術教育受益者的角度探討當今我國研究生模式該做出什么樣的改變,以求我國藝術學科教育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日本北海道大學藝術研究生教育分析
日本與我國同為亞洲國家,但是在國民意識的層面上一直實行著“脫亞入歐”的政策,大規模大范圍的學習西方先進知識并進行國家政策的改變。轉型之后的日本一直在吸收西方的藝術文化,并根據西方的理論和風格技巧,與日本本地風格融合,形成極具國家文化魅力的“日本風格”,在這里融合的最好的風格就是日本的“浮世繪”繪畫風格。雖然日本的教育內容大多是日本藝術研究或與西方藝術對比研究,但其教育模式是西化的,在亞洲國家中是與眾不同的。
本文只以北海道大學藝術學部與四川音樂學院的研究生藝術學理論課程設置進行對比,以小見大的顯現兩個國家藝術院校在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理念與實踐教育方案設計的異同。選取北海道大學為日本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的例子,原因在于日本最初國立的兩所學校分別是東京大學與北海道大學(以下均簡稱“北大”)。北大辦學歷史厚重,時間悠久,學科設置也自然有其學校的風格特色,以此闡明北大治校辦學的風格。
本人通過北大日本官網顯示,北大的藝術學研究生學科歸在文學研究院的思想文化學之內,而藝術學作為其下屬專業,與我國的二級學科類似。北大其碩士課程的標準學習時長為兩年,并通過30學分的專業課程學習,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本專業的論文,并通過本專業多個導師組成研究會和學會的認可,通過答辯方可畢業。除了學時不同以外,其余方面與我國的藝術學院藝術學理論研究生學習流程大致相同。藝術學理論研究生專業課程設置方向為藝術學特殊講義、藝術學特別演習、美學文化學研究等。[4]北海道大學官網顯示如下:
同時本人看到在北大日本官網的藝術學學科介紹網頁上顯示,在2004年北大設立針對研究生教育的藝術學講座,并在2006年分別開設美學·藝術學,文化學,西洋美術史,日本美術史的講座,四個藝術學學科的教師平衡并統一了地域、時代和種類的藝術知識,并進行專業的課題研究為了構建“美和藝術的理論和歷史”的知識教育體系。進行學術界內藝術家的交流,使學生切實的積極體驗了身臨藝術現場的幸福感。北大的藝術學研究生導師只有四位,研究領域分別為美學·藝術學、西方美術史(意大利美術)、現代美術史和日本美術史四個方向。
另根據陳宗花老師的《二級學科藝術學的課程設計考察及理念反思——以中日比較為中心》顯示,2007年的北大藝術學研究專業課程設置稍微詳細一些。
三、四川音樂學院藝術研究生教育分析
四川音樂學院位列我國十一個音樂學院之中,前身為“四川省立戲劇教育實驗學校”,堅定貫徹嚴謹的治校風格和傳統的辦學理念。學科建設以音樂專業為主,美術、戲劇、舞蹈、藝術學理論為輔進行協調發展,將應用學科與理論研究相融合,在傳統藝術學科的發展之上,打造重點藝術學科,發展新興藝術學科,為國內外培養了大批藝術類人才。
以我校的研究生藝術學理論系為例,學科教育以導師輔導和日常專業課程學習相結合。每個學期都有為研究生開設導師輔導課,確保學生與自己的導師時時聯系與溝通,在導師的監督指導下進行專業理論的學習。在日常專業課程設置方案中,也體現了我校老師對于藝術學理論系研究生教育的要求,安排了許多對研究生藝術學理論學習的重點課程。例如藝術學理論專業文獻研讀、藝術研究方法論和藝術人類學等必修課,以嚴謹、科學的態度保證了研究生藝術學理論的扎實基礎教育。
我系研究生在一年級就讀期間,首先需要學習藝術研究的方法論,將藝術學理論研究的目的、方法及意義梳理,并對有關的專業文獻進行研讀,在此階段夯實藝術學理論基礎,并在課上學習制作藝術學科的研究報告,于專業課上做出報告后,進行小組討論。
其次,通過日常課程的學習為主,并將課下的實踐教育融入到研究生教育中。運用“將教室搬到博物館”的學習、教學方式。以“藝術史”和“藝術思潮賞析”課程為依托,近距離觀摩西方現當代繪畫展覽,教導、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和鑒賞批評能力,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現實的藝術活動之中,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欣賞批評活動。借此機會向研究生們全方位地展示了每個藝術思潮的歷史變遷,以求學生可以根據此教學方式對不同藝術流派的誕生、發展以及其歷史意義和藝術內涵有更加充分的了解與把握,從而對藝術學理論這門學科可以有更加充分的學習并產生新的認識。
最后,藝術學理論系安排了一系列中國傳統藝術研究課程,從中國藝術名作分析研究、中國藝術史研究、少數民族藝術研究等方面對研究生進行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評鑒和研究能力。并邀請中國藝術學理論界的知名專家和學者到我校進行講座,讓同學們領略“名師講座”的風采,用一個個生動的案例,闡述了當代藝術學理論的觀點,引發了現場的我校師生對藝術學理論學習的有關思考。每場學術講座都會設置專家與學生的互動環節,與會專家學者可以現場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快速解答,展現了專家學者的學術見地,也借此機會為研究生提供了一次有意義的學習機會。我校導師也會帶領學生參加藝術學理論學會論壇,進行校外聯合教學,并與北京師范大學藝術學科博士研究生導師梁玖教授帶領的博士、訪問學者團隊正式成立了川音藝術學理論系——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學術共同體。為我校師生建立良好互動、互進的學術信息平臺,拓寬學生的專業事業,加強專業院校之間的友誼。
再從我校藝術學科研究生的課程設置一覽表看,我校十分重視培養學生對藝術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學術研究的能力,以帶動和確保對藝術學科專業人才對中國傳統藝術研究的積極和熱忱。大部分的課程內容都安排為中國傳統藝術研究學習,從基礎知識學習,再到專業分析研究能力的培養,都將我國的傳統藝術研究學習放在重中之重。
另外,四川音樂學院與域上和美集團進行戰略合作,將四川音樂學院藝術學理論系作為域上和美集團的藝術教學實踐基地,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聯合、企業與學校互利共存的教育新模式。努力推進文化市場向前發展。實踐基地建設高度順應我國文藝事業前景。此次校企合作,響應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95周年和十九大上都提到的“四個自信”重要內容和發展方向。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實踐基地要深度迎合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方向,探索出一條校企之間強強聯合、互相促進、共謀發展的新模式。確保學校可以結合市場、創新創作,做好文藝大眾化和文藝復興的工作。同時,四川音樂學院藝術學理論系和域上和美集團重點抓住文藝創作和藝術理論的大眾化的主要方向,借助實踐基地這一橋梁,多創作、產出市場認可、受眾喜歡、人民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和文藝成果。為社會做好普及藝術、藝術培育產業,讓藝術學理論系的研究生擁有著更多的社會資源。再者,借助四川音樂學院藝術學理論系這一專業的學術平臺,將我國藝術向社會大眾進行普及教育,引導大眾欣賞,增強傳統藝術的生命力做出努力。
四川音樂學院作為國內著名的藝術院校,形成了以音樂學科為主,眾多藝術學科為輔的綜合性辦學格局。我校的藝術學理論系在此辦學過程中,將實踐教育與理論教育相結合,避免了中國眾多藝術院校“重技巧、輕理論”的局面。學校建立校企實踐基地平臺,從理論聯系實際,實踐基地與美術館合作發展,可以以此渠道推廣學校的研究成果,擴大川音的社會影響力和藝術產業化的影響力。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日本的研究生藝術教育強調的是與西方藝術的對話與溝通,已經足夠西化,而中國的研究生藝術教育更側重于對我國傳統藝術的發掘與保護,進行本土藝術研究。因為現在我國正處于文化自信的關鍵階段,社會需要我們用專業的藝術知識對自身的傳統與文化的藝術進行挖掘與保護。所以當下我國各大藝術院校的研究生教育更偏于非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這就足以說明我國的研究生藝術教育模式與日本是截然不同的。
四、結語
我國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模式在近四十年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今藝術學科教育不再是技術的教學,開始與國家的傳統文化價值理念結合,藝術學科教育引導研究生認同與尊崇我國的文化與思想,通過學術研究表現對習近平總書記所重視的核心價值觀和文化理念的堅持。從一個藝術學科研究生的角度進行學術研究,不光增強了我國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也堅定了學術道路上的文化理念和導師們嚴謹深厚的指導思想,將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進行保護、傳承和創新。研究生藝術教育繼承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血脈,承前啟后、繼往開來,開辟了具有我國傳統文化與民族藝術特色的學科教育,使我國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與藝術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二級學科藝術學的課程設計考察及理念反思—— 以中日比較為中心》[J]. 陳宗花. 藝術學研究. 2018
【2】《“日本經驗”與草創期的中國藝術學建構》[J]. 張澤鴻. 2018
【3】《國外研究生教育對我國全日制專業碩士培養模式的啟示》[J]. 劉楠,申愛兵,趙韋侖. 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
【4】以上關于北海道大學藝術學研究生課程設置相關資料,由本人在其學校日本官網根據有關日文資料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