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新兵
媽媽給予我們的愛永遠都是無私的,而我們給予媽媽的一點一滴,她都記得清清楚楚,我們每一次細微的付出,她都感到巨大的滿足。
前段時間電視劇《都挺好》熱播,劇中的父親蘇大強愛記賬,把幾個孩子成長過程中花的每一分錢都記得清清楚楚,讓人嘆為觀止。我的媽媽也有記賬的習慣,只不過那是一份孝心清單。
媽媽有五個子女,父親早逝,媽媽省吃儉用把我們兄妹五個拉扯大。幼時記憶中,媽媽總是穿著打補丁的舊衣服,記不清有多少個年頭沒有給自己添置新衣服了,但我們兄妹都穿得漂漂亮亮、清清爽爽的。鄰居有時不解,勸媽媽不要太寵溺我們,媽媽總是淡淡一笑,說:“再苦不能苦孩子。”我們雖然生活在普通人家,但勤勞節儉的媽媽卻沒有讓我們過過苦日子,更沒有缺吃少穿。
我是家中老幺,結婚時媽媽已經六十多歲。當時,媽媽像個犯了錯的孩子一樣自責:“媽媽老了,不能給你更多的幫助。”我摟著媽媽說:“媽,我們都長大成家了,您就在家等著享福吧!”
話是這么說,可媽媽斷然不接受子女這么早就要養她,她說:“媽媽有手有腳,身體還硬朗,能夠養活自己。”媽媽在老家種田種菜,養雞喂鴨,日子倒也過得舒爽。有時我們偷偷塞錢給媽媽,媽媽又悄悄塞給了孫子、孫女和外孫、外孫女們,而且比我們給她的還要多,搞得我們無所適從。
我們兄妹幾個合計,給錢行不通,就把媽媽需要的東西置辦齊,年初一次性把水電費、電話費等預存夠,兄妹五個人輪流隔三差五回家一趟,瞅瞅家里缺什么就立刻置辦好。我們還給媽媽辦了一本活期存折,每個月定期往里面存錢,以備媽媽日常所需。
媽媽風濕病嚴重后,已經不能再下地種田了,但她還養了很多雞鴨,每年我們都能吃到新鮮的土雞、土鴨、雞蛋、鴨蛋。正是在那個時候,媽媽開始把我們給的每筆錢、每件禮物都用小本子記錄下來。有時我們給錢,媽媽總是說上次給的還沒花完呢。上次是何時?給了多少?我們都忘記了,但媽媽卻記得很清楚。
媽媽上了年紀后,我們兄妹給媽媽做了很多次思想工作,希望把她接到身邊一起住,但每一次她都以習慣了農村生活為由,回絕了提議。
有一次回鄉,我與媽媽在院子里攀談,聊起了她的記賬單。媽媽告訴我:“看到賬單,媽媽就看到了你們的孝心,哪是在意你們給了多少錢,再說媽媽也老了,也用不了多少。”
媽媽的話深深觸動了我,媽媽還是像以前那樣,給予我們的愛永遠都是無私的,而我們給予媽媽的一點一滴,她都記得清清楚楚,我們每一次細微的付出,她都感到巨大的滿足。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