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全面提高新時代義務教育質量進行的頂層設計和重要部署,是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行動指南。嘉興市南湖區將深刻學習領會文件精神,以全面提升育人質量為核心,落實教改要求,聚焦“課程·教學·評價”改革,三項聯動、整體架構、系統推進,構建區域素質教育新常態,著力打造紅船旁“高品質·高質量”教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落實課程改革要求,建構“國家課程重實施+校本課程重多元”的全面育人課程體系。
課程建設與實施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意見》充分強調了課程建設與實施在落實“德育為先、全面發展、面向全體、知行合一”等基本要求中的作用,強調要認真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并對課程建設提出了明確的建議。近年來,嘉興市南湖區以“整體推進、分類指導、多元實踐”為策略推進區內中小學課程建設與實施,形成了“國家課程重實施+校本課程重多元”的課程體系。一方面重視國家課程的有效實施,通過“課程研讀、精心設計、課堂重建”等方式,促進學生的高質量學習,提升課程實施質量。另一方面重視校本課程的多元化建設,引導學校根據本校校情和教師特點,開發了豐富多元的校本拓展課程,形成了一批優質校本課程,同時,學校設計選課機制,引導學生基于興趣和特長自主選擇學習,使自主發展、因材施教、多樣化發展成為現實。
二、落實教學改革要求,探索“育人導向+學為中心+多元樣態”的教學轉型實踐路徑。
課堂是落實立德樹人的主陣地。《意見》強調要“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要優化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更真實、更深入的發生,實現高質量學習。近年來,嘉興市南湖區以“學習力發展”區域教改項目為抓手,著力推進教學轉型。一是把握育人導向。教學不僅關注知識技能的獲得,更注重價值觀培養、品格教育和能力素養的全面提升。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展評質疑等實現能力素養發展,通過實踐學習、研學旅行等促進學生品格養成,通過全科育人、專題活動等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做事。二是堅持學為中心。改變教學中大量存在的“以聽代學、以練補學”等現象,學習設計注重情境化、任務化、整體性,讓學生擁有充分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以問題導學、任務驅動讓學習真實發生,促進學生學習從被動到主動,從淺層到深度,從知識本位到素養提升。三是建構多元樣態。教學轉型過程中,不以單一的模式推進,確定了“學導課堂的多元實踐”的教學轉型基本思路,構建了問題導學、預學分享、做中學、辨析學習、游戲化學習等多元教學樣態,導引教師基于學科特征、學習內容特征、學生學習特征選擇合適的學教方式。
三、落實評價改革要求,完善“學生立場+課程立意+多元評價”的教學評價機制。
評價改革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攻堅戰,《意見》指出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強調“五育”并舉,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近年來,南湖區積極探索“學生立場+課程立意+多元評價”的評價機制,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關注學生的個性需求、發展潛能。在常規性學業評價的基礎上,南湖區立足課程特點開展多元化評價,2010年啟動開展音樂、體育、美術、信息等學科的學科素養發展評價;2011年啟動遵循低段兒童特點的情境化測評;2015年啟動開展初中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通過多元化評價,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
義務教育質量關乎千家萬戶,將深入學習貫徹《意見》的各項要求,在前期教改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落實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措施與新策略,保障區域教改的有序推進和常態化實施,全面提升育人質量,促進南湖教育高品質高質量發展,夯實“學在南湖”教育品牌,進一步提升人民對教育的滿意度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