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佳
在青島古鎮口的羽毛球館,有一支來自寶島臺灣的羽球少年教練團隊。他們平均年齡28歲,因年少時好動而與羽毛球結緣。大學畢業后,渴望從事羽毛球教育的他們,在機緣巧合之下,被青島西海岸新區羽協會長張新兵挖掘。在他的盛情邀請下,臺灣羽球少年教練團選擇留在了青島古鎮口,為了心中熱愛的羽毛球。
因熱愛而相聚
一切的萌芽都始于兒時拿起球拍就不想放下的熱愛。
開朗善談的曾淑靜來自高雄,小學二年級時,她得知有體育班,就躍躍欲試要去報名。因為對讀書感到苦惱,她想不如去上個體育班。報名時要簽一張表,父母不在身邊的她,找到姑姑幫忙代簽。進入體育班后,學習的運動項目并不固定,曾淑靜剛好遇到了一位專項是羽毛球的老師。那時候,她并不知道自己會喜歡上打羽毛球。不過,自從拿起球拍她就再沒停下過打球。
同是高雄人的何致穎,和曾淑靜都就讀嘉義大學體育系。從小,他因為調皮被爸媽送到了體育班。因為打球頗有天賦,他也參加過很多比賽。大學畢業后,大學球隊老師建議何致穎走出去多看看,推薦他到國內的羽毛球培訓機構試試。結果,他在青島遇到了張新兵,那顆原本有些忐忑的心定了下來。因為張新兵的球館和他的培訓理念都符合自己的想法,何致穎決定留下來。
回到高雄,何致穎看到青梅竹馬的曾淑靜在大學做體育老師很辛苦,便邀請她一起到青島。當時,已經是戀人的他們決定一起闖闖看。
內向的陳瑩,同樣畢業于嘉義大學體育系。別看她文文弱弱的,但在球場上確是讓人膽戰心驚的高手。
小時候的陳瑩體弱多病,所以被家人送到球館學球。從興趣班到校隊,她一路都是班上的尖子。高中學業繁重,她曾想過放棄打球,但是來自父母的支持讓她選擇堅持下去。
對于大陸羽毛球市場的了解,陳瑩是通過浙江波力俱樂部。大學畢業后,同一位老師也推薦她和何致穎、曾淑靜一起,到青島開始羽毛球培訓工作。她說:“起初感覺會有點怕,但是來了以后,感覺一切都很新鮮,現在都很適應。”
來自臺北、文藝男氣息濃重的劉庭瑋和來自臺中的“90后”王翔羿,原本是要去山東泰安一家球館面試的,但趕得巧不如來得早,他們先遇到了張新兵,便跟著他來青島考察了球館設施,聊得也相當盡興。之后,他們放棄了去泰安面試的計劃,被“截胡”在了青島古鎮口。
劉庭瑋說,有段時間其他幾人都回家了,只剩他住在球館的宿舍。“那時候,古鎮口還有點荒涼,半夜自己一個人有點怕。不過,現在這里變化很大,越來越熱鬧。”
如今,五位教練已經在青島古鎮口羽毛球館做教練兩年之久。年輕人的適應能力特別快,他們早就適應了青島生活,除了不太擅長喝啤酒,哪里有活動,有好吃好玩的,他們都會早早就知道。王翔羿說:“在這里出門,帶個手機就好啦!”
以玩促練樂趣多
對于球館的培訓運營,張新兵基本交給了年輕的教練團隊來打理。據教練組組長王翔羿介紹,目前,球館既有成人班也有學生班。寒暑假期間,學生們可以參加10天到1個月時長的訓練班。現在,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孩子約20余人在這里訓練。他說:“有不少想參加體育特招的高中生會到球館訓練,今年我們培訓過的7名高中生全部如愿考入自己心儀的大學。”
因為羽毛球培訓班的學員年齡跨度很大,對于不同的人群,這五位教練們也會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
對于孩子,培養興趣,以玩帶練。“因為我們小時候,教練就會引導著我們對打球產生興趣,一起玩游戲,所以現在對我們的學生也是以玩促練。”曾淑靜如是說。陳瑩贊同道:“如果單純只讓小朋友們練習跑步,他們一定會覺著枯燥。不如在起跑的步驟中增加一些樂趣,比如,以躺下、坐下、趴下的方式作為預備跑的姿勢。而教練團隊中的三位男士,則是更多負責年齡大一點的學生。尤其訓練一些大學生或是俱樂部球員時,他們就要比較辛苦地陪學員們‘殺、殺、殺’了。”
五位年輕的來自寶島的教練,因為羽毛球聚在青島古鎮口。他們發現,羽毛球不僅帶來打球的樂趣,也讓他們找到了更廣闊的天空。在青島,他們過得很充實,有人已經準備買房安頓下來。
因為羽毛球,他們在這里找到了家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