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亞萍,西安工業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人到中年依舊青春洋溢,充滿蓬勃朝氣。這一切,得益于她的“內外兼修”——長期從事體育運動而蘊含的體育情懷及其矯健靈動的體魄。
上世紀80年代末,翁亞萍畢業于西安體育學院,專業主修體操、健美操,曾獲得“健美操一級裁判”、“國家級健身指導員”技術等級稱號,并出版《健身與健美》專著。如今,她經常“跨界”,屢屢以國家級羽毛球裁判員的身份,活躍、忙碌在一系列羽毛球賽事中……
“羽”汝于成,只因那年傾心結緣
說起翁亞萍結緣于羽毛球運動,還要穿越時空隧道回歸20多年前。
往事如昨,歷歷在目。早在上大學期間,翁亞萍就獲得了羽毛球二級裁判員資質。
第一次上場執裁,是在陜西省舉辦的一次羽毛球賽事中。那一天,她非常興奮,躍躍欲試,卻又十分緊張,手心出汗。不過當時她暗下決心,一定要珍惜這個機會,打好初出茅廬的第一仗。比賽一場接著一場進行,她自我加壓,不顧身心疲憊,主動請纓增加執裁場次來強化實戰經驗、提高能力。于是,她頻頻出現在賽場上:邊線裁判員有她,端線裁判員也有她,發球線裁判員依然有她,愣是走了個“全套”——看遍、坐遍了每一條線和每一個裁判椅。比賽期間,她虛心向老裁判員學習請教,每天用小本子記錄執裁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回到家里還反復演練執裁手勢。
“羽”你傾心,只因初次執裁獲益頗豐
1999年9月,第四屆城市運動會在西安舉行,羽毛球作為競賽項目被列入16個大項220個小項之中。為此,陜西省有關部門開始召集、選拔、培訓羽毛球裁判員。機會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翁亞萍自告奮勇報名應試,最終憑借自己以往的執裁經歷及在應試中的出色表現被選中,擔任了城運會羽毛球賽的司線裁判員。場上執裁,場下觀摩、請教,悉心琢磨。從此,她更加迷戀羽毛球裁判工作。
2003年,她開啟了報考更高等級羽毛球裁判員的歷程。但是,困難多多,談何容易。學校教學任務繁重,孩子年幼,老人需要照顧,柴米油鹽醬醋茶……辦法總比困難多,她把姐姐從外地接到家里,幫助自己照顧老人和孩子,丈夫也挽起袖子下廚掌勺。給學生上完課,忙完家務活兒,孩子睡熟了,往往已是夜深人靜時分。這時候,她翻開資料學習、梳理、強化記憶……春夏秋冬,寒來暑往。不懈追求,攻堅克難,一鼓作氣,5年之后她考取了國家級羽毛球裁判員。
玉汝于成,“羽”汝于成。手捧紅彤彤的證書,酸甜苦辣涌上心頭,未來的畫卷徐徐展開。夙愿得償,未來可期……
“羽”樂精彩,全賴一腔濃厚情懷
當一名合格的羽毛球裁判員、完美地執裁一場比賽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良好的職業道德、強烈的責任心、精通規則、精力充沛、吃苦耐勞都是不可或缺的,帶病堅持工作也是時有的事兒。
2013年全運會時,因出行倉促,翁亞萍忘記攜帶降壓藥,執裁過程中不時頭暈眼花,她硬是堅持做完當時那場比賽,下場后趕緊服用借來的降壓藥緩解不適,并順利地完成了比賽任務。外出執裁,往往一走就是七、八天,她生怕孩子早晨上學遲到,于是每天給自己上鬧鐘,然后再給家里打電話,遙控督促孩子起床上學;為了不影響自己承擔的教學工作,外出比賽結束后,她往往無暇上街觀光、購物,經常乘火車連夜返回,第二天精神抖擻地出現在教室里,從未誤課。看到學生一雙雙求知的目光,她頓然疲憊全消。在教學上,她也是一把好手,數次被學校評選為“優秀教師”。
在省內的一些大型比賽中,翁亞萍多次擔任副裁判長、裁判長。除了裁判工作,她還積極普及、傳授羽毛球裁判知識,為西安市羽毛球裁判員考級培訓作輔導,為省運會培訓羽毛球裁判員,為所在學校羽毛球協會講解羽毛球比賽規則,為6個班級的大學生開設《羽毛球裁判法》課程,課時達192個。
與此同時,她把自己對羽毛球裁判工作的熱愛也傳遞給了兒子。幾年前,孩子秉承“母業”,也考取了國家一級裁判員。她時常帶著孩子外出參加賽事活動,進行傳幫帶。
多年來,翁亞萍執裁過三屆城運會、兩屆全運會,以及中國羽毛球俱樂部超級聯賽、亞洲錦標賽(武漢)、澳門公開賽、第九屆世界大學生羽毛球賽、陜西省大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羽毛球“校長杯”、全國大學生羽毛球錦標賽“校長杯”、陜西U14-17羽毛球賽等一系列賽事,曾先后擔任司線裁判員、發球裁判員、副總裁判長、總裁判長等,執法達百余場。她多次獲得優秀裁判員獎、體育道德風尚獎,還被評為促進陜西省羽毛球運動發展先進個人。此外,她還擔任西安市羽毛球協會常務理事、陜西省羽毛球協會委員、陜西省學生體協裁判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問起為何如此酷愛、執著于羽毛球裁判工作時,翁亞萍情意滿滿地說:“我有一種濃厚的羽毛球情懷!這些年,自己親眼見證了我國羽毛球運動的普及與發展,每每被運動員的拼搏精神所感染、所激勵。作為體育人,特別想為羽毛球運動的發展有所擔當,做點事情。其次,羽毛球執裁客觀公正,與我的性情相吻合。還有,我非常熱愛我們這個團結奮進、友愛和諧、來了就不想走的裁判員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