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杏枝
摘 要: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積極持久的學習興趣是通過長期的培養逐漸形成的。教師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的有利因素,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語文課堂 培養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9-0055-01
興趣是激發學生進行學習的直接動因,是推動學生“愛學”的一種內動力。學生一旦對學習有濃厚興趣,學習就會從被動轉為主動,從被動應付轉向積極探索。然而,對學習積極而持久的興趣并不是自發的,而是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本文根據小學生認知心理的特點,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一般規律,談談如何激發和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的一點看法。
1.融洽師生關系,感染學習興趣。
教師和學生之間融洽和諧的關系,具有巨大的教育感染潛力。學生喜愛什么學科,常常與任課教師有著直接的關系,小學生更是如此。教師必須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做到儀表美、語言美、行為美;對學生以情動之,以愛施之;用和藹的目光,微笑的面容,溫和的話語,以及最充沛的熱情去感染學生,使學生對自己有親切感、尊重感,進而親其師,信其道。
2.精妙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精妙的課堂引人,能夠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誘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為教師新授知識創設良好的心理接受環境。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分別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對于低年級的新課導入,可以組織有興趣的教學小游戲,講述生動的小故事,或以一個簡單有趣的謎語等引入新課教學。而對于中、高年級的新課導入,則應考慮到該年齡段學生求知欲有所增強的認知心理特點。簡單的游戲、淺顯的故事顯然已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心理。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的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智能水平,巧妙地設置一個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情境(這個問題是學生比較關心的,希望解決的,同時又是只有學習了新課后才能解決的),造成學生學習過程的適度矛盾,以激發其強烈的學習動機。
例如,在教學《海底世界》一課時,首先出示一幅大海圖,讓學生描述海面情況一一波濤洶涌、天水相連、一望無際、深藍深藍的······接著提問海底又是一番怎樣的世界呢?這一問誘發了學生的好奇心,順應這種心理,再告訴學生海底有山、有峽谷、有林、有草地,還有豐富的礦山、奇特的生物······這樣一來,學生頓感萬分驚奇,追求探索的情緒也為之高漲。
3.創設樂學氛圍,強化學習興趣。
學生在引入新課階段已產生了興趣,但在學習過程中如何保持和提高呢?我以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努力。
(1)認真鉆研教材,深挖教材趣味因素。教師應充分發揮教材本身的魅力,激發并滿足學生的情感及其需要。同時,對于一些枯燥乏味的教材,教師可編成口決、順口溜、兒歌等,以豐富兒童的感性認識,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jqx與ü相拼》時,我用兒歌幫助學生理解:小ü好有禮貌,遇到jqx就脫帽”。
(2)綜合選用教法,實現最優組合。或創設情境,引其入勝;或直觀演示,加深理解;或音樂渲染,渲染氣氛;或圖文并茂,形象生動;或自由討論,活躍思維;或插入游戲,活潑有趣等,讓學生在快樂的情境中學習。教無定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何才能靈活地、創造性地、有效地選擇應用教法,教師應緊緊抓住三個主要環節,做一個”有心人“。課前,全面了解學生脈搏,精心備課;課上,緊緊圍繞學生的思維,循循善誘;課后,還要了解學生的需求,不斷改進教法。
(3)合理組織教學適度——密度、難度、進度。在課堂上,應有張有弛,張弛有度;有難有易,難易適中;份量、進度恰到好處,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4.發揮反饋作用,穩定學習興趣。
教育家研究表明:學生只有在學習上有成功感的情況下才有學習的興趣,反之,學生如果在某些方面一再受挫,表明他們的能力不足,他們就會退縮或畏難,甚至于“厭學”。可見,實現成績——動機的良性循環,即成績好——動機強,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及時發揮課堂反饋功能,充分肯定學生——特別是一些學習后進生的每一點成績,并給予充分的表揚和鼓勵。這樣,成功的快感愉悅了學生的身心,也就鞏固、穩定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由衷地感到學習的無窮情趣,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地學習。
5.設計愉快作業,發展學習興趣。
現代心理學家詹姆斯說:“成功的法則應是輕松,而不是緊張。”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到:繁重的作業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也極大地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根據語文教學的目的,結合小學語文教材特點,合理設計一些形式多樣而不拘一格的愉快作業,讓學生盡情發揮天性,做得“輕松”、”愉快”。如現察、閱讀、口述、表演、畫畫、手工等,都是愉快作業。例如,《狼和小羊》、《狐理和烏雞》等課文,文字優美通暢、情節曲折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在教學后可發揮學生的表演才能,指導其自編自演,并以作業的形式布置。而如《詠柳》、《靜夜思》等這類融自然圖景、生活圖景與詩人的思想感情于一體的詩文,可讓學生利用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并在感知和理解的基礎上,畫一幅畫。
當然,根據學生個體之間的學習差異,布置一定量的有彈性的作業,以滿足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的需要,顯然也是很有必要的。
“愛學習”源于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先導者,興趣需要教師的辛勤培養。在通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文章的特點,充分利用教材的有利因素,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