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作為我國憲法規定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涉及到刑罰執行機關、審判機關、法律監督機關等多部門的協作,具有非常嚴格的司法程序。
監獄在特赦中將承擔大量工作,符合特赦條件的罪犯,絕大多數是目前正在監獄服刑的在押人員。
司法部監獄管理局副局長李靜介紹,特赦令發布后,全國監獄系統將會對在押服刑人員進行相關政策和法律的宣講,由服刑人員向監獄提出特赦申請,同時監獄也將開展全面的摸排和篩查工作。以服刑人員自行申報和監獄摸排相結合,確保不漏掉任何一個符合特赦條件的人員。
接下來,監獄會開展調查核實工作。比如一名服刑人員提出自己曾在解放軍某部參加過對外戰爭,那么監獄將致函該部隊對服刑人員提供的信息進行核實,同時進行相關的取證工作,此時獲取的證據,將成為法院審理特赦案件的依據。
另外,監獄還將對申請特赦的罪犯進行社會危害性評估,最后確定的擬提請特赦人員名單還會進行公示,確保程序的公開、公平、公正。經過調查、核實、取證、評估及公示等一些列工作后,監獄會制作提請特赦建議書,提請當地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定。
最后,監獄還負責特赦的執行。法院作出裁定后,由監獄釋放特赦對象,進行談話教育,并與相關單位對接特赦人員的安置和幫教工作。
在特赦中,人民法院負責對特赦案件進行審理,作出裁定。
參與過2015年特赦案件審理的法官,北京一中院審監庭副庭長陳都介紹了法院對特赦案件的審理程序:
法院首先會對監獄、看守所提交的材料進行立案形式審查,對材料齊全的分別立案,也就是說,一名罪犯對應著一個特赦案件。
立案后,法院一般會成立由審判員組成的合議庭,負責對特赦案件進行審理。在審理過程中,合議庭以書面審理為主,如遇重點案件,合議庭的法官們會到監獄、看守所現場開庭,通過庭審查明罪犯是否符合特赦的條件。合議庭審理后會作出書面裁定并進行宣判,將裁定書送達給特赦申請人,法官在送達裁定時會對被特赦的罪犯進行判后教育。
陳都還介紹,人民法院就特赦案件作出的裁定是終審裁定,“一裁終局”;特赦只赦免罪犯的主刑,不會赦免罪犯的罰金、沒收財產等財產刑。
公安機關看守所也是部分罪犯的刑罰執行地,在特赦程序中,看守所承擔著與監獄類似的職能。
公安部監獄管理局副局長游榮介紹,看守所將對擬特赦對象依法進行摸排、核查,以及進行現實危險性評估。對照特赦標準,全面細致摸排,扎實調查取證,及時提請裁定,做到適用法律準確,報請程序合法,確保每一件特赦案件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
公安機關除了此項職能以外,還承擔著對所有特赦人員的后續幫教安置等工作。
游榮表示,公安機關將會同司法行政等部門加強對所有被特赦罪犯的跟蹤幫教工作,促使其更好地融入社會。同時配合有關方面做好被害人及其家屬思想工作,爭取他們對法律和國家政策的理解和支持,確保特赦工作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法律監督是檢察機關的主責主業,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將貫穿特赦的全過程。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廳一級高級檢察官周偉介紹,在即將開展的特赦工作中,檢察機關會依法對監獄、看守所、社區矯正機構等刑罰執行機關的報請特赦活動和人民法院審理、裁定特赦案件的活動實施全程同步監督。
周偉表示,在此次特赦中,檢察機關會重點審查三個方面內容:被提請特赦罪犯是否符合法定條件;依法應當特赦的罪犯是否提請了特赦;提請活動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等。
另外,檢察機關進行法律監督的方式還包括受理、核查人民群眾和服刑罪犯的控告、舉報和申訴。周偉特別強調了一點,尤其對于原案被害人受害人及其近親屬的控告、舉報和申訴,檢察機關會及時受理、核查,依法保障服刑罪犯的合法權益,堅決防止錯漏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