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廣饒稻莊鎮,因懷疑快遞包裹里少了一顆芒果,22歲的男青年張童投訴了48歲的快遞員聶麗云。兩人沒有想到,這樣一件小事,竟一步步演變成全國關注的爭議事件。
從私人糾紛升級為公共話題,源自當地派出所民警在處理此事時開具的一份“硬核”證明。
張童的快遞包裹里是否少了一顆芒果,這一核心問題直到目前仍沒有答案。
張童回憶,5月18日下午,他收到了快遞到達提醒。由于圓通快遞不負責去村里派送,他和母親王利霞便自行前往鎮上的快遞網點取件。
張童稱,他們收到一箱參加某電商平臺活動獲贈的芒果,到了店里卻發現快遞包裝破損,“當時箱子上有個洞,纏了很多膠帶,方的箱子看起來都像是圓的?!?/p>
張家人將紙箱打開后,看到里面有三顆芒果。經過現場稱重,包裹的整體重量為2.7斤,而發貨信息顯示,箱內物品為3斤芒果。據此,母子倆認為是快遞公司弄丟了一顆芒果。箱子里一只空的泡沫網袋,讓張童更加堅信這個判斷。
雙方在溝通中產生不愉快,張童決定拒收快遞。“你要是這個態度,咱該投訴就投訴,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
究竟少沒少這一個芒果?張家人堅持認為是少了??爝f網點的聶麗云不愿糾結這個問題,擔心被投訴后產生罰款,她只想盡快把事情解決,哪怕自己花點錢。
在張童離開快遞網點后,聶麗云收到了投訴信息,她主動聯系張童,再次表示愿意賠償,對方卻堅持只要快遞信息上注明的越南進口的玉芒。
5月24日,張童又提出同意賠償芒果,不計較品種,但有一個要求:不允許使用圓通寄送。原因是除了這次之外,以前他使用圓通還有過不滿意的經歷。
正是這一要求,將事態引向另外的走向。
聶麗云告訴記者,她花費52元錢在當地水果店買了六七個芒果準備賠給張童。由于芒果已經成熟,她擔心在運送途中被碰壞,遂放棄了寄快遞的想法。她將芒果放進一個白色泡沫箱中,再用紙盒從上部封裝。纏上膠帶后,找到一張空白的中國郵政快遞單貼了上去。
“制作”完這單快遞,聶麗云借用他人手機給張童發送了一封提醒收貨的短信,短信中注明“給您理賠的芒果已通過中國郵政快遞發出”,并附有一串快遞單號。
一開始,聶麗云想請朋友幫忙送出這份快遞,考慮到不想麻煩別人,便戴了帽子和口罩自己去送。5月28日,聶麗云和張童約好在村口廣場取件,她捂得很嚴實,一句話沒說,張童果然沒有認出來。
回到家后,張童查詢單號發現找不到任何物流信息,專程去郵政網點查詢后,也是同樣的結果。他還注意到,自己的名字被錯寫成了“張東”。
第三處漏洞出現在膠帶上。包裝過程中,聶麗云曾使用自己店里常用的一款黑白色膠帶。巧合的是,母親王利霞恰好在生產該膠帶的工廠打過工,認出膠帶為鄰村所生產。張童認為自己被欺騙,再次向客服投訴。
6月10日,聶麗云在下班后來到張童家道歉。溝通期間,她先后兩次下跪并流下眼淚。
張童說,看到快遞員跪了下來,他的第一反應是“蒙”,后來覺得這種行為帶有威脅性質,“解決問題就解決問題,你跪下算怎么回事?”他答應撤銷投訴,但聶麗云稱客服已經下班,仍沒有要離開的跡象。
為此,張童報警,要求警察將聶麗云帶走。執法記錄儀畫面顯示,民警王海港到達現場后,詢問坐在地上的聶麗云為何下跪,聶回復稱:“他不滿意,投訴一次罰我500元,已經罰我2000元錢了,明天就開除我了?!甭欫愒普f完,王海港有記錄動作,并表示:“好了,聽明白了。”
根據現場情況,王海港判定雙方很難達成和解,便將聶麗云帶到一邊,并主動提出要為其出具證明。
據央視《新聞周刊》報道,當晚處理完其他警情,王海港回到派出所時已是深夜,隨即在辦公桌前連夜寫了一份證明。
在這封證明中,王海港認為快遞員“不必摒棄尊嚴乞求原諒”,并將張童的行為描述為“惡意投訴”,另外建議將張童及其家人列入公司服務永久性“黑名單”。
證明信如何流傳到網絡上,警方并未透露。但民警王海港卻因此意外走紅。有網友認為,社會需要這樣有人情味兒的警察。也有人指責他的做法是“和稀泥”,“建議圓通將張童及其家人列入公司永久性黑名單”更是缺乏理性、濫用公權力的行為。
對此爭議,王海港自始至終對開具證明信持自信和堅定的態度?!拔覀兂鼍哪康木褪腔饷?、解決問題,如果你不管的話,雙方矛盾會繼續擴大化,會產生很多不可預料的情況。”
廣饒縣公安局副政委張立賓認為,對于民警發自內心的、樸素的正義感和一心為民的情懷,應當值得肯定。證明信傳開后,張童成為眾矢之的。網上鋪天蓋地都是對他的譴責聲。
對于證明信給張童一家人帶來困擾,王海港也有所反思,“如果屬于我的錯誤,我愿意為此承擔相應的責任?!?/p>
與此同時,圓通官方兩次對事件表態,免除聶麗云因投訴引起的處罰,又派出山東管理區總經理,“親切看望慰問聶麗云并送上1萬元慰問金”。
張童平時不工作,其所在村的村支書表示,雖然不是一代人,和張童平時接觸不多,但知道他不是一個惹事的人。記者隨機詢問村中多位村民,均未對張童一家人的人品提出反面看法。
張童的母親擔心旁人說閑話,朋友約她去趕集也不敢,只能騙對方說自己已經去過了。盡管覺得兒子占理,但她還是不知道該怎么跟別人說。
聊起沸沸揚揚的芒果事件,一位村民感慨,這么一件小事怎么會引得全國關注。(張童、聶麗云、王利霞為化名)
(摘自《新京報》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