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85歲時仍奔波數千公里到現場執行鑒定任務;每天熬夜把經典案例整理成圖文并茂的PPT,只為將經驗傳授給后輩……他是崔道植,全國著名痕跡檢驗專家,被譽為黑龍江公安戰線的“瑰寶”。甘肅白銀殺人案、張君特大系列搶劫殺人案、白寶山襲軍襲警案……一系列轟動全國的重大案件的偵破,都離不開這位頭發花白的老人。“只要有任務,我就馬上去現場、去工作。”如今,86歲的崔道植依然“在狀態”。
? 從警64年,崔道植累計鑒定痕跡物證7000余件,偵破案件1200余起,無一次差錯。在偵破案件過程中,他也在不斷攻克難題。1981年以來,崔道植先后撰寫了《槍彈底座痕跡拍照規范》《偵破涉槍案件最有效的方法——建立槍彈痕展檔案》等論文。他還開創了指甲同一認定、牙痕同一認定并偵破疑難案件先河。1996年,他完成的痕跡圖像處理系統,實現從痕跡整體形象至微小特征的計算機檢驗。
? 1997年,已經退休的崔道植在公安部舉辦的一次國際刑偵器材展會上,看到了國外的槍彈痕跡自動識別系統。“干了一輩子槍彈痕跡檢驗工作,卻拿不出我們國家自己的‘系統’,當時我心里那個著急啊!”接下來的5年時間里,經過一遍遍實驗測試,崔道植終于發明了一種用特制鋁箔膠片提取彈頭膛線痕跡的技術。同時,他還設計制造了一種彈痕展平裝置,用它復制出來的膛線痕跡,既清晰又穩定。他和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專家王志強以這兩項專利技術為基礎研究出來的彈頭膛線痕跡自動識別系統,于2001年10月16日通過部級專家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退休后,崔老的工作地點依然在黑龍江省公安廳,那里為他準備了專用辦公室。就在一年前,崔老的老伴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癥,為了陪伴照顧老伴,同時不耽誤工作,他將全部痕跡鑒定設備一并搬至老伴所在的養老院。崔老白天陪老伴玩,晚上將老伴哄睡,再繼續工作。他接收公安部傳來的痕跡鑒定樣本和檢材,鑒定完畢后再通過網絡傳至公安部,還要抽出時間整理PPT教材。
“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是崔道植最喜歡的一句話,他也用了一輩子來踐行。(摘自《人民日報》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