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跟心臟科,看上去八竿子打不著,其實交叉很多。比如,貧血就可能會引起心臟病。
? 當血液里血紅蛋白含量男性低于120克/升、女性低于110克/升時,即為貧血,這意味著,血液單位容積攜帶的氧氣量減少,此時,機體為了代償就會增加血容量。血液容量代償性增加,會使心臟的負荷增加,引起心臟肥厚、心臟擴大等心臟病變。所以,心內科遇到胸悶氣短的病人,會讓他們做血液檢查,以排除貧血等病變引起的心臟不適。
? 一般認為,貧血程度達到中度以上(即血紅蛋白水平低于70克/升),容易引起心血管病變。長期嚴重的慢性貧血甚至會引發心力衰竭。研究顯示,在血紅蛋白水平不足40克/升時,以及高齡、感染、勞累等因素,均是發生心力衰竭的誘因。
? 貧血性心臟病病人容易出現反復心悸、頭暈、心絞痛等。此外,病人經常感覺自己心跳劇烈,進行心電圖檢查時,多見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陣發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等。嚴重貧血患者常有心絞痛發作。
? 因此,如果發現貧血,建議到正規醫院就診,排查病因,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糾正或改善貧血之后,相關心血管癥狀就會隨之減輕。已經發生貧血性心臟病的病人,為預防心力衰竭,應當注意休息,避免感染,在控制貧血病因的前提下,采取合適的心臟藥物治療。
(據人民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