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昆
我出生于一個貧苦農家。1947年,國民黨軍瘋狂進攻膠東之際,為了保衛翻身勝利果實,15歲的我毅然參軍到了煙臺市公安部隊,9月,煙臺市黨政軍進行戰略轉移,我們轉到了牟平乳山山區,我軍在許世友將軍指揮下在萊州、萊陽打了兩個大勝仗,國民黨軍只能龜縮在煙臺。11月,我們回師煙臺郊外,分別成立了多支武工隊,開展對敵斗爭,迎接煙臺解放。
1948年煙臺解放后,我被調到北海專署交通班,為迎接全國解放,我奔波于各縣市,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特別是為支援前線征集支前民工,籌備糧草。輸送南下干部等軍情任務都十萬火急,必須按時送達。那時全班僅有2輛自行車,執行特急任務時才能騎,一般都是步行,在路邊野餐,日夜兼行。
1949年是歷史上永世銘記的一年,石破天驚的重大歷史事件接連不斷。元月,毛主席發表了新年賀詞:將革命進行到底。2月即開始籌備支前渡江戰役,又要組建兩套(市、縣、區全套干部)南下干部。為解放江蘇、上海等地作準備。我所在專署機關與軍分區毗鄰,軍隊上下班總是軍號聲嘹亮。地方機關也被軍人風格感染,工作效率高,精神振奮。
4月20日,渡江戰役開始。那時沒有電視,也聽不到廣播,只是宣傳部門有一臺干電池收音機,可收聽中央廣播重大新聞。21日,得知百萬雄師取得渡江戰役勝利,全機關歡欣鼓舞,興奮異常。4月23日,南京解放,其他各戰場也是捷報頻傳。
交通班的墻上,掛了一幅國家地圖,解放軍每解放一座城市,我便在上面插一支小紅旗。我異常興奮,工作起來渾身是勁,什么艱難任務,都能順利完成。在向全國進軍的節節勝利中,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5月1日,黨中央發布了“五一口號”,提出籌備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各民主黨派共同策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和全國人民一樣,朝夕盼望這一天,興奮的心情難以言表。
10月1日,偉大而光榮的日子終于來到了!毛主席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為了慶祝這一偉大節日,機關首次舉行了大會餐,大家情緒異常高漲。
1950年,我被分配到長島工作,那時的長島還是個荒涼的小漁村,交通十分不便。在黨的領導下,在歷經土改、合作化運動后,長島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日漸富裕起來。
然而,新中國前進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大躍進”、三年困難、“文革”相繼發生。1958年,我被打成“右派”,接受改造。萬幸的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一場新的偉大革命的號角吹響了!1979年1月5日,我迎來了人生中的一個大喜日子——我恢復了黨籍、名譽和原級。大喜的并不止我一個人。國人精神上解放了,積極性空前提高,人人都滿懷信心!
我個人的命運是與國家同步的。國家戰亂我出力,國家受挫我受折,國家盛世我出彩。到建國70年我的養老金增長了100多倍,老伴的養老金也增長了50多倍,做夢也未想到,家里會有小汽車。我很幸運,親歷了新中國的建設與發展,從站起來到富起來,而且趕上了習近平新時代。
憶往昔看今朝,我對祖國的今天,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我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但仍能為祖國母親發揮一點兒余熱,感到無比欣慰。習主席說:“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我手中的棒,雖然交下去了,但作為一名黨員,依然責任在肩。再接再厲,為下一代助力,為我的祖國增光添彩。
(本刊選錄時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