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專家型校長李欣欣在建設校長工作室過程中將理論學習與名著研讀相結合、導師指導與同伴互助相結合、主題研究與案例分析相結合、跟崗學習與游學訪學相結合、能力提升與成果展示相結合、現場指導與跟蹤指導相結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關鍵詞:小學校長;校長工作室;工作舉措;實施建議韓民點評:
沈陽市啟工二校建北教育集團李欣欣校長,是遼寧省首批專家型校長、教育部“國培計劃”領航工程校長、沈陽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遼寧省小學數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遼寧省專家型校長李欣欣工作室”力圖充分體現多樣性、人本性、層次性、實踐性等本質特征,在充分發揮領航校長在校長隊伍建設中的輻射、引領作用的同時,采用“以名校長帶出優秀校長”的思路,努力提升校長的教育理論素養和學校領導管理能力,積極探索后備領軍人才以及優秀管理干部培養機制,嘗試建立市、縣(市、區)、校三級聯動的校長培養培訓網絡體系。李欣欣校長作為全國領航校長,在學校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學校文化建設等領域均有建樹,不僅管理好自己的教育集團,還帶動區域教育的共同發展,實現了“修己、達人、共進”的工作室的目標。
專家簡介:韓民,遼寧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干部培訓部、遼寧教育行政學院正高級教師,遼寧省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培計劃”專家。
改革開放40年來,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要求我們的基礎教育始終以提升教育質量為目標。總結每一所優質學校的發展之路,我們都不難發現校長在其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如何培養出一批具有教育使命感、富有教育思想、善于教育創新的校長,是我們在進行教育頂層設計時應充分考慮的問題。作為一名省級專家型校長,我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榮譽,更深感自身責任的重大。依托“遼寧省專家型校長李欣欣工作室”(以下簡稱“工作室”),我們這些有著共同價值追求的校長們組成了學習共同體,在學習中謀發展,在發展中共成長。行走在兒童的世界,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做智慧的分享者,用專業的態度做專業的事,齊心協力,共同講好中國基礎教育的新故事。
教育始終與經濟發展戰略緊密相聯。改革開放40年來,教育的戰略地位持續提升,從“戰略重點”到“戰略首位”,從“戰略首位”到“優先發展”,教育發展不僅與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人力資源開發密切相關,更被視為文化建設的基礎與民族振興的基石。
正是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身為一名專家型校長,本人深感不應辜負國家的培養,應為我國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努力帶領學校向更高品質邁進。在上級領導與廣大同行的大力支持下,我牽頭成立了“遼寧省專家型校長李欣欣工作室”。
“遼寧省專家型校長李欣欣工作室”由三部分人員組成:理論導師(北京師范大學蔡永紅教授、沈陽師范大學教授郭黎巖)、實踐導師(李欣欣校長),及組員(沈陽市鐵西區應昌小學校長高杰,鐵西區重工一校校長王愛民、鐵西區輕工二校校長徐旭東、鐵西區工人村一校校長張霄越、鐵西區重工五校校長田梅)。
工作室的主要職責:其一,承擔對組員的培訓和指導工作。使大家在提升政治素養、師德修養、領導能力、教育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的同時,拓寬教育視野,使辦學理念更加科學、系統、富有特色,進而推動學校辦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其二,幫助組員全面總結梳理自身辦學經驗,為他們深入開展項目與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指導與實踐支持,努力形成優秀學校聯盟;其三,搭建、完善校長們共同研修、交流合作、自主發展的平臺與工作機制,在三年活動周期內形成一批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研究成果;其四,努力發揮工作室的示范輻射作用,帶動、指導其他學校共同成長。以主題展示活動、研討會、報告會、名校長論壇、公開教學、現場指導等形式,分享成果,發現不足,提高改進;其五,完成上級部門交予的其他工作任務。
在工作室的建設中;我們始終遵循“堅持性、突破陛、開放性和完善性”四原則,以“合作、互通、創新、共贏”為準則,以“社會擔當、引領改革、辯證思考”為使命,以“提升學習力、行動力、領導力”為目標,以打造“隊伍精干、教學精心、管理精細、質量精良、校園精美、文化精彩”的精品學校為追求,以“現場診斷、長線幫扶”為責任,以“建設學習共同體”為方向。大家積極互動,學習實踐,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一)理論學習與名著研讀相結合
專家報告,涵養理論基礎。組織成員參加理論培訓,聆聽教育專家報告,學習、了解教育管理方面的前沿信息;請導師開出自學書單,由工作室用專項資金進行采購后請學員結合自身需求,自主選擇閱讀書目。
精讀好書,提升專業素養。開展“共讀一本書”活動,工作室要求學員每學期必須深入研讀一本以上教育管理、教育教學理論專著;工作室成立微信群,供成員分享讀書感悟。
(二)導師指導與同伴互助相結合
導師護航,把握研究方向。導師們指導成員對自身辦學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診斷,提煉并選定適切的研究課題。
對話交流,碰撞教育智慧。工作室邀請教育部名校長領航工程培養基地一教育部小學校長培養中心的教育專家為學員講課,給予學員既高瞻遠矚又不失現實意義的引領,幫助他們深刻理解諸如特色教育、品牌教育等概念與關鍵問題。
課題引領,科研促進教研。筆者所在的啟工二校進行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教育部規劃課題“益智課堂與思考力培養的實踐研究”“多學科整合主題式學習活動的實踐研究”目前均已初見成效。結合自身經驗,工作室將協同每位成員以課題為抓手,結合各自學校的辦學特色,尋找影響學校發展的瓶頸,聚焦學校問題的集合點,形成課題研究方向,在課題參與中培養科研意識,用科研引領學校發展。
聯盟啟動,引領智慧分享。2016年4月21日至23日,來自全國18個省、22所學校的校長們匯聚陜西省渭南市北塘實驗小學,共同參與“小學教育協同創新與發展名校聯盟”啟動儀式。聯盟在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專家團隊的指導下開展活動,共同探討基礎教育的現實問題、解決策略,引領區域教育變革。擔任聯盟副理事長的筆者邀請來自各地的22所學校的校長加入到我工作室的建設中,為工作室的成員及其學校搭建學習、交流平臺,促進成員校長和其所在學校的發展。
(三)主題研究與案例分析相結合
任務驅動,聚焦研究主題。由筆者擔任副理事長的每年一屆的“小學教育協同創新與發展名校聯盟”會議目前已成功舉辦三屆,每屆聯盟會議后,聯盟理事們都會共同探討下屆聯盟會議主題,明確一年中學校的研究任務。四屆聯盟會議主題分別為:聚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聚焦課程、聚焦學校文化、聚焦課堂。在工作室的引領下,組員們聚焦主題,擬定工作任務,圍繞主題開展切實有效的工作。
現場學習,把脈學校發展。考察觀摩可以提升成員們將理論轉化為行動的自覺意識。前往應昌小學參觀“和雅教育”;前往重工一校參觀數字校園建設;走進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陵西小學,觀摩陵西小學的課程建設成果……工作室的成員們抓住每一次現場學習的機會,重視每一個精彩案例結合專家們的專業點撥,就課程實例進行深入探討。
(四)跟崗學習與游學訪學相結合
深入交流,內化經驗。2017年6月,工作室的校長們參加了在北京市海淀區五一小學舉辦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校本化實踐”的首屆研討會,了解了學校文化,聆聽了五一小學陳珊校長及幾位專家校長的報告。在與陳珊校長進行深入交流后,雙方達成了共同推進工作室發展的意向。
走進名校,跟崗培訓。2017年12月,工作室成員分別走進北京人大附小、中關村第三小學,作為“影子校長”,參加了為期一周的跟崗培訓。
聯盟牽引,成效顯著。工作室成員參加了歷屆“小學教育協同創新與發展名校聯盟”的會議,在深切感受到辦學特色、課程改革、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教師異地培訓等工作的重要價值后,工作主動性進一步增強。
(五)能力提升與成果展示相結合
選定主題,深度探究。工作室以“課程綜合與學校教學”“多媒體技術與智能校園建設”為主題,以啟工二校教育集團為樣本,在多元分析、互通有無的基礎上,確定了兩個研究方向:一是對《益智課堂與思考力培養》實驗課題進行進一步研究。如:就益智課堂教學中真實問題情境的創設、如何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怎樣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等問題展開深度研究;二是結合當今時代特征,探討如何借助信息技術來提升學校信息化水平。如:打造學校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營造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智慧教育環境,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管理的深度融合等。
輻射帶動,凝聚合力。2017年5月,啟工二校承辦了“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聚焦課程”第二屆年會,來自全國各地14個省20個市500余人參加了會議;同年10月,學校承辦了遼寧省“益智課堂與思考力培養的實踐研究”觀摩現場會……每次學校舉辦教研活動、大型活動,筆者本人都會邀請工作室成員及“手拉手學校”相關人員到校交流研討,充分發揮工作室的輻射與帶動作用。工作室的輻射范圍正從全區、全市擴大到全省,乃至全國。
(六)現場指導與跟蹤指導相結合
現場指導,實用有效。立足解決各校實際問題,工作室在讓各成員就自己所在學校進行自我診斷,在分析自身辦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聘請教育專家走進學校,進行現場診斷、指導,進而由教育專家和成員校長共同探討改進策略,進行實踐。例如:李欣欣工作室的理論導師——北京師范大學蔡永紅在了解了啟工二校的辦學理念、藝術特色及課程改革,對學校基于兒童立場的辦學理念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的同時,為學校的課程改革、教師管理、教育測量與評價等問題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跟蹤指導,影響深遠。每一屆“小學教育協同發展名校聯盟”會議也是工作室每年的培訓會,每位成員校長從中得到了持續的跟蹤培養。北師大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副主任鮑傳友主任及北師大教授,各省、市專家的悉心指導讓成員校長在對于課程改革、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讓他們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工作方向。
工作室成立以后,作為工作室的主持人,筆者走進了河北省雄安新區、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陜西省渭南市北塘實驗小學、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學附屬小學,為當地的校長、教師做培訓報告,與大家分享關于教育的心得體會。
此外,工作室成立后,聯盟校長中已經有三位校長走進教育部名校長領航班,三位校長晉升為正高級教師,一位校長獲評省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校長也分別調整到規模更大、質量更優的學校,而且都成了當地教育發展的引路人。
五、實踐反思
其一,工作室今后將建立退出和準入機制,以期讓有共同價值觀且有意愿加人工作室的校長加入到工作室,共同成長。
其二,工作室成員應主動樹立“規定有期,聯盟無期”的理念,不為建工作室而建,而是努力為協同發展新優質學校而共享共創。
展望未來,工作室將繼續在夯實教育理論基礎、探究教育真實問題、持續發展所在學校、總結提煉經驗做法、引領幫扶各類學校的共同愿景下,以核心價值為引領,突出主體性,促進自主發展;突出合作性,促進共同發展;突出研究性,實現成果引領,通過學習促發展,不斷創新,為每位校長的個人成長和每所學校的穩步發展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