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泓

宇宙時間:宇宙中不同星系都會經歷從生到死、從死到生的過程。
說起“如來”,觀眾的第一反應大多是佛祖的名字“如來佛”(取自梵語中的“Tatha?gata”,音譯為“多陀阿伽陀”),但宮島先生表示,這僅僅是表層含義,更深一層的意思需要將“如來”二字拆分開來理解,“如”即“如同、不變”,“來”即“來了”,“如來”便是“不斷地來”的意思,蘊含著當下、現在的含義,藝術家認為這一詞組與他一以貫之的時間和生命主題十分契合,英文標題beingcoming還能帶給參觀者強烈的心理暗示,暗示他們被作品吸引從而不斷靠近的過程,這既是一種對藝術的近距離觸摸體悟,也是一種精神層面的升華。
本次個展除了梳理藝術家自1988年以來每個階段代表性的LED裝置作品及行為藝術作品,還為觀眾帶來了特別制作的巨型LED裝置“時間瀑布”和行為作品“臉上的皮膚計數器”。后者選取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圈的三位女性,分別是來自法國的基督教徒、來自伊拉克的伊斯蘭教徒和來自日本的佛教徒,她們的臉上畫有彩繪,面朝不同方向,互相之間雖然并無語言上的交流,但有著均勻的吸氣、呼氣之聲,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在彼此對話一樣。藝術家希望通過這樣一個表演傳達出即使是來自不同
文化圈的人也可以進行交流、對話的主題,這和他在LED裝置作品中堅持使用數字作為符號語言是一脈相承的。
“Artinyou藝術在你心中”是宮島先生藝術理念中的核心思想,他從不認為藝術是屬于少數人的游戲,也從未將藝術家視作高于凡人的天才,他曾經在一期訪談中提到:“如果只有藝術家,藝術——也就是‘美’是不存在的,有看的人才會有美,或者說,和看的人一起創造美。”正如文學大師泰戈爾所言:“美是通過觀看的人第一次實現的感受。”所以藝術家鼓勵觀眾在觀看展覽的過程中多鉆研那些對自己產生奇妙吸引的作品,參與其中,一同體會,讓心中藝術的種子得以萌發。
在過往的許多作品中,宮島達男不斷運用計數器表現生死循環的過程:數字從1到9,再從9到1,反復跳躍,這個過程意味著“生”,數字象征著時間,時間則代表著人的現時狀態,他的作品中從不顯示數字“0”,因為0在佛法中代表“空”,意味著“死”。藝術家借助數字這種簡單的表現符號不斷闡釋著他的三大創作理念:1.不斷變化(keepchanging);2.連接萬物(connectedwithall);3.持續永恒(goesonforever)。
然而對生命和死亡的嚴肅思考也伴隨著藝術家至今,他年輕時曾因生重病兩度入院,因為生病,他比同齡人更晚從學校畢業,人生觀也因此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在藝術家看來,正因為有了死亡這一終點,“活著”的過程才顯得至關重要,思考死亡會讓人的生命變得更加充實,“我想通過我的作品來表現生和死的對立,讓觀眾意識到這一點,從而更加積極地生活”。

生命(無器官的身體):閃爍的數字匯集成網狀或群聚的形態,進而迸發出智能的,“活”的生命體。
A:我覺得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科技會根據使用者的好壞產生完全不同的作用,比如電腦就可以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反過來說,當年的原子彈也是非常可怕的殺人工具,對于藝術而言也是一樣,藝術家們對科技的使用也有好有壞,有的藝術家可以將科技和自身藝術完美結合,創作出偉大的作品,也有些人濫用科技,會導致作品的毀壞,所以在創作中使用科技一定要多加小心。
A:比如像現在,跟人交流,去一些新的國家,去不同的地方,遇見不同的人,這些新的經驗就能給我帶來很多靈感。
A:我今年62歲,之前身體就不是很好,身體也變弱了,沒準我65歲左右就不行了,但我現在又有一種感覺是自己還能再多活幾年,所以剩下的這段人生可能是生命給我的贈品,有種賞賜的感覺,所以我會更加珍惜生命、好好活下去。
A:我希望大家觀看藝術作品的方式可以像平時跟人相處、被人吸引的過程一樣。比如你走在大街上,你不可能覺得每個人都是吸引你的類型,你可能覺得這個人好帥,那個人我好想上去跟他搭話,被某種特定的人吸引,那你走在美術館/藝術館里也是一樣的,你不用看到每一件藝術品都上前鉆研它、理解它,有的時候這種過程反而會消磨了你對藝術的熱情,就算你覺得某些藝術作品對你來說沒有什么吸引力,你就那么走過去了也沒有關系,你只需要去看那些對你來說有吸引力的、你覺得很好玩的作品,這樣藝術對你的吸引力會更大一些。
A:確實兩年前的創作讓我對上海的印象有了完全的改變。古代的時候,上海作為日本通往西歐的港口和必經之地,是很多日本人憧憬的城市,2017年我創作那件作品,來了上海很多次,切身地體會到上海人的生活之后,讓我有一種上海是自己家鄉的感覺,這次又來了,就沒有一種到外國去的感覺,而會覺得“啊我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