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國聯(國際聯盟)成立調查團來沈陽了解真相。沈陽九位愛國青年成立“愛國小組”準備向調查團遞交日本侵略中國的證據,目的是向國際社會揭露日本的侵略行徑。
從1931年11月下旬到次年1月底,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收集整理反映“九·一八”事變實況的材料,匯集成冊,并用紅色絲線繡上“TRUTH”(中文譯為《真相》),他們在材料上簽下了自己的真實姓名。1932年4月25日,在法庫基督教教區傳教士倪斐德博士幫助下,“愛國小組”將《TRUTH》遞交給國聯。
當年在《TRUTH》上簽名的一共9個人,他們分別是大學教授劉仲明、畢天民、李寶實、張查理、于光元,銀行家鞏天民、邵信普,醫學家劉仲宜、社會活動家張韻泠。鑒于他們的個人修養、精神氣質和擔當魄力,后人稱他們為“九君子”。記者采訪到“九君子”之一劉仲明的三子劉鐘難,聽他講述當年發生在“九君子”身上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九君子”其人
據劉鐘難回憶,留英回國后的劉仲明一直從事醫療工作。1930年,劉仲明組織了愛國“小友團”,當時有14個人報名參加。“九·一八”事變后,“小友團”自動轉變成秘密的“愛國小組”,對學生、病人進行愛國思想宣傳,并對一些弱勢群體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九君子”成為“愛國小組”的核心成員。
劉仲明,原名劉同倫,1893年生于遼寧錦西(今葫蘆島市)。少年時代,劉仲明有感于國弱民窮,立志學醫。1917年,劉仲明在英國人創辦的奉天醫科大學畢業后,赴英國留學,后又赴丹麥、瑞士等國進修結核病防治學,1928年回國后任奉天醫科大學肺科主任、教授。
“九·一八”事變發生后,當得知國聯調查團要來沈陽時,“九君子”便在劉仲明家召開緊急會議,商議如何揭露日本侵略罪行。大家一致認為,應該立刻收集日本侵略中國及制造偽滿洲國罪行的鐵證。
他們首先把收集來的中文和日文資料譯成英文,再交給于光元審核。于光元通曉英、日、德、俄四國語言,尤以英語最佳,熟知英國上層社會語言習慣和風俗民情,又了解底層社會的俚語和閑話,經他修飾潤色的英文稿件,完全是一篇地道的英式英語材料。這些材料最后由劉仲明全權負責整理,命名為《TRUTH》。
日本人為何釋放了被捕者
史料記載,1932年2月中旬,劉仲明在盛京施醫院院長雍維林(英國人)的幫助下,寫好了給國聯調查團的信。4月25日,在愛爾蘭傳教士倪斐德的幫助下,《TRUTH》被成功送到國聯調查團的手中。
《TRUTH》公布的75條日本侵略罪證,具有“原始性”“系統性”“實證性”“法理性”,日本既反駁不了也甩不掉。據此,國聯公判:“日本為侵略,成立滿洲偽國看不出有當地民意的跡象。”
在國聯報告書審議大會上,有幾十個國家的代表對以上結論投贊成票,只有日本一國投反對票,日本當場宣布退出國聯。
《TRUTH》的意義在于,中國人破天荒第一次在國際舞臺上發聲,把日本侵略中國的嘴臉大白于天下。
這份材料讓日本侵略者十分惱怒。1935年10月,日本特務機構依據倪斐德這個線索,大肆抓人。“九君子”中除了張韻泠外,有八人被捕。
劉鐘難介紹說:“日本人嚴刑拷打鞏天民、畢天民等人,但他們什么也不說”。
就這樣,劉仲明被關押40天,鞏天民被關40多天,最后,被捕的人都被放了出來。
“為啥放出來?被關押的這些人可不是普通人。其中盛京施醫院的醫生、教授居多,并且有英國背景。盛京施醫院要求日本侵略者放人,況且日本特務確實沒有找到確切的證據,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日本侵略者只得放人。”劉鐘難解釋說。
《TRUTH》原件在聯合國找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九君子”和他們的后人一直在尋找《TRUTH》的原件,始終沒有結果。
后來,“九君子”的后人把目標鎖定在聯合國,很快就尋到了線索。2008年6月,他們在聯合國日內瓦圖書館找到了《國聯調查團報告書》及附件《TRUTH》。
(摘自《遼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