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球是羽毛球擊球技術主講老師:劉萍萍首都體育學院羽毛球項目副教授,亞洲級后備裁判長,國家首批羽毛球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師、考評員。2015年獲北京體育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羽毛球教學與訓練、羽毛球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技能鑒定體系研究、羽毛球競技后備人才培養研究等。中唯一不受對手限制的技術。在運用發球技術時,我們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結合不同發球技術運用戰術,以獲得主動權。在實戰中,我們可以根據對手的站位和準備情況,將正手發網前球結合正手發高遠球、正手發平高球和正手發平射球運用,起到迷惑對手的作用。正手發網前球技術也是初級羽毛球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資格鑒定所考查的一項考核內容,其他考核內容可在公眾號“羽毛球社體指導員職業鑒定培訓”上查詢。
大概在一年多前,我們分析了雙打中常用的反手發網前球技術。下面,我們來分析正手發網前球技術中的常見問題。(本文以右手持拍為例)
和其他正手發球技術一樣,正手發網前球技術的準備姿勢要求練習者側身對網站立,兩腳自然開立,左腳在前,腳尖對網,右腳在后,呈“丁字形”站位,重心在右腳上。左手手指持球的中部,抬舉至合適的位置,右手正手握拍舉于體后側。(圖1)

1、準備時將重心放在左腳上(圖2)

在正手發網前球的準備姿勢中,重心應放在右腳上,在擊球時隨轉體而將重心從右腳移至左腳,通過轉體和重心轉移,帶動全身各關節協調發力擊球,并與其他正手發球技術的準備姿勢保持一致,這樣更具隱蔽性。如果此時將重心放在左腳上,就無法進行轉體和重心轉移,影響發力效果和準備姿勢的一致性。
2、左腳與右腳平行站立(圖3)

發球技術的準備姿勢要求練習者側身對網站立,呈“丁子型”站位,即右腳與網保持平行,左腳與右腳呈垂直狀態,以保證在完成轉體移重心擊球后維持重心平穩。如果練習者在準備姿勢中左腳角尖與右腳平行,會導致擊球后站立不穩。
3、錯誤的握拍姿勢(圖4)

正手發網前球必須使用正手握拍姿勢。初學者在握拍姿勢還未穩定掌握的情況下,容易使用錯誤的握拍姿勢。不同的握拍姿勢對應著不同的發力方式,一旦握拍姿勢出現錯誤,后續的正確發力方式也無法正常完成,很難發出有質量的網前球。
正手發網前球時,握拍要放松,小臂帶動手腕向前擺動,可以在整個球低于1.15米的前提下爭取盡可能高的擊球點,以手指發力用斜拍面向目標落點區域方向推送切擊球托(見圖5),使球輕輕擦網而過,落在前發球線附近的發球區域內。

1、擊球點離身體過近(圖6)

練習者在練習正手發網前球技術時,應注意在擊球時球與身體要保持適當的距離,既能順利擊中球,又能夠讓發球動作舒展完成。如果因為害怕無法擊中球而故意將球放在離身體過近的位置,則會造成無法正常完成發球動作,導致擊球動作變形或者無法擊中球。
2、擊球過程中腳移動(圖7)

在所有正手發球技術的運用過程中,都需要進行轉體和重心的轉移,但整個過程都是在雙腳未發生任何移動或抬起的前提下進行的,否則就會出現腳違例的發球違例現象。
3、拍面過度下壓(圖8)

正手發網前球的擊球瞬間,需要靠手腕手指協調發力,保持拍面以恰當的角度擊球,才能高質量地完成發網前球技術。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控制好拍面,使得拍面下壓過多,則很容易造成發球下網失誤。
1、徒手發網前球揮拍練習
對于初學者而言,徒手揮拍是非常好的固定動作的方法。練習者可以放松站立,兩臂自然下垂,轉動身體,帶動手臂進行正手發網前球的徒手揮拍。在揮拍過程中,體會動作的連貫和對拍面的控制。
2、多球正手發網前球練習(圖9)

通過使用多球集中進行大量正手發網前球練習,能夠起到固定練習者的正手發網前球技術動作的作用,使練習者較快掌握正手發網前球的動作結構和發力方法。
3、定點正手發網前球練習(圖10至圖12)



在技術動作掌握后,練習者可以通過多球進行定點的正手發網前球練習,以求達到更高的技戰術效果。
【參考文獻】
1、《羽毛球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教材》,肖杰、劉萍萍著;
2、公眾號“羽毛球社體指導員職業鑒定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