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老師不怎么笑,這讓她看起來有點兇,同學們怕她,我也是,甚至比別人更怕她。
寒假后剛從村小學轉來的我,有點不習慣瑞老師。這里所有的老師我都不習慣,他們身上沒有農村學校老師特有的植物的香味。
兒童節,我們排著隊去大會堂表演節目。路邊看熱鬧的人快要擠爆街了。他們夸獎著認識的孩子,大聲喊著自家孩子的名字。要上臺表演的同學,臉上打著胭脂粉,是人群中的小太陽,照亮了一片,也把我照得愈發黯淡。我自卑地低下了頭。
第二天,瑞老師布置作業,寫篇歡度六一兒童節的作文。瑞老師說,寫得好的同學會被請上臺朗讀作文。
我不知怎樣才能“寫得好”,兒童節那天我并不高興,我不想寫一篇假裝高興的作文。那樣寫,作文是假的,寫作文的我也是假的。
晚上,我在小飯桌上寫作文,突然就想到我的家,想到曾經的小學。村小學三面是田地,春天長麥子,夏天栽秧苗,秋天時操場上曬滿了黃豆和芝麻的桿子。而冬天,校園的菜地里,青菜、大蒜個個頭上頂著白霜。
食堂里燒飯的瘸爹喜歡那層霜。他說這是糖呢,天冷了,花沒了,草枯了,老天就送點糖來甜甜嘴暖暖心。果真是糖哩,霜打過的青菜,特別好吃。
記不得作文交上去多少天了,一天,瑞老師喊我到教室前面,說:“你寫得很好,你讀給大家聽。”
我漲紅了臉,看著瑞老師的眼睛。她的眼睛那么亮,那么清,我看到自己小小的影子在瑞老師的眼睛里,也是那么亮,那么清。
我低下頭,讀出了第一句:“我的兒童節在我的故鄉里……”
那堂課上,我發現瑞老師會笑,沒有那么兇。
后來,我告訴我的同桌,那個愛打籃球的男生,我說:“告訴你一個秘密,瑞老師會笑的。”
男生不信。但沒有關系,重要的是通過這件事,我學會了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
以前以為瑞老師不笑,是因為瑞老師笑得跟別人不一樣,別人用嘴巴在笑,用聲音在笑,笑得很響,連樹枝也會跟著笑聲晃動。瑞老師的笑,是用眼睛在笑,笑起來時,無聲,眼睛里蕩漾著春天一樣的波光。
我還發現瑞老師很美,她常年穿著灰色和藍色的衣服,永遠剪著短發,說話時,眼睛會一直看著對方的眼睛。瑞老師走路時,喜歡在胸前抱著書本,沒有書本時,兩只手就交叉握著。
因為發現了瑞老師笑的秘密,我有了自己的秘密。我喜歡上了瑞老師。我模仿著瑞老師的樣子去笑、說話、走路。甚至從此,我愛上了觀察,愛上了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一朵花、一件事、一個人;我愛上了書寫,寫美的世界,寫真的人。
多年后,上了大學,在現當代文學課上,我才明白,我從瑞老師那兒接受到的,是最初的文學素養。文學給予的滋養,是讓你具有獨特的發現事物本質的能力,成為人群中獨特的那一個。
后來,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的幸福就是不斷地去發現,去表達,去見證和記錄人性的各種狀態,去傳遞生命無限的創造性和美好的秘密。
今天,我們創辦《莫愁·小作家》,也是抱著這樣的初衷,希望每個孩子通過閱讀與寫作的浸潤,都能成為發光體,都具備獨特的發現力、思考力,成為那個你最愿意成為的自己。
我們共勉。
《莫愁》總編 麗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