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著名作家、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丁捷,2017-2019年創作出版的現實題材系列“問心”三部曲(反腐紀實文學《追問》、散文集《初心》、長篇小說《撕裂》),構成了新時期不多見的主旋律文學方陣,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創下文學作品影響力的巔峰。丁捷也因此入選“新浪年度最具影響力江蘇作家”,“當當年度影響力小說作家”、新浪江蘇“改革開放四十年四十人”等。
丁捷從少年時代開始文學創作,因創作成績突出被大學破格免試錄取。迄今出版長篇小說《依偎》《撕裂》《緣動力》等共計22部,多次獲得國內、國際大獎,有“靈魂作家”之稱。
《莫愁·小作家》創刊,丁捷做客《莫愁·小作家》編輯部,與小作家們傾心交流,暢談閱讀與寫作。
《莫愁·小作家》:你發表作品比較早,當年是校園里的風云人物,還記得發表第一篇作品是在哪一年嗎?據說你受父親影響比較大,請談談這方面的情況。
丁捷:我的寫作起步比較早。我小時候跟父親住在他單位的宿舍里,父親工作忙,經常出差,把我一個人留在宿舍里。我做完作業,就開始做三件事:一是翻父親的藏書和他訂閱的報刊;二是無所事事,胡思亂想,用老家人的話說“賣呆”;三是涂涂寫寫。當時,我是個安靜的孩子,性格有些靦腆,喜歡沉浸在一個人的世界里。
這種性格和休閑方式,很容易使成長中的人,涵養出自由而獨立的思想情懷。我在青春美文書《緣動力》里記述過我的處女作寫作經歷,那是我12歲在長江渡輪上寫的一首仿毛主席詩詞的詩,大概是抒發第一次跨越大江的感慨。我開始發表作品是14歲,在《蘇州雜志》副刊和《文匯報》分別發表了一首散文詩和一篇隨筆。
這件事轟動了小鎮學校,校長擔心我抄襲別人的作品,捏著報刊社寄來的稿費單,反復追問我寫作的細節——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小地方的人如果能在《文匯報》這樣的媒體發表幾篇作品,馬上可以調到縣城文化館當創作員。那時候文學金貴,媒體稀缺,正式發表作品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后來我考入縣中后,縣文化局長親自送了一支筆和一個高檔筆記本鼓勵我。對一個孩子來說,你可以想象那是一份多么難得的殊榮。
我覺得一個人要培養出對寫作真正的熱愛,需要幾個條件。一是閱讀啟蒙要早,必須從兒童時代開始,有一些優秀的文字打動了他,讓他感受到這個新鮮的世界里,原來還有如此簡單而又豐富的虛擬世界。二是閱讀打動他的絕對不僅僅是好玩、刺激,而是文字世界里的美情美智,家庭最好能給予他一定的審美和情趣教養,這是閱讀寫作能夠“入迷”的基礎,這一點一般要由父母家人給予。三是要有強烈的表達愿望,要有表現欲。
我覺得我具備這些條件,我的父親喜歡文學,他大量讀書并帶動我讀書;我的性格內向,能安靜下來;我的童年時代,有大量孤獨的時間;我骨子里愛表現——其實,表現自我是人的本能,只要激發,表現欲和表現能力都會養成和發達。孩子無需自卑。
《莫愁·小作家》 : 我能體會到你描述的當年的情景,文學是許多少年人的夢想,很喜歡你描述中的小鎮校長、文化局局長,特別是你的父親。能感覺到,你是個心中記得住恩情的人。少年時期的寫作經歷給你帶來了什么?
丁捷:謝謝你的理解。人的成長、成才是需要激勵的。寫作帶給我最大的好處,是帶來了自信的力量。這對心理的發育和文學本身才藝的突飛猛進大有裨益。每個人都有自己天生的弱項,我覺得發展一個人,“迎弱而上”是不對的,成長的關鍵是揚長,人在世上生活和干事業,主要是為了揚長而不是拼命去補短,補短窮其一生,最多補成一個平常人;而揚長很可能造就出天才、奇才、大才。當我發現了自己的文采,并以此獲得一些成績,取得一些榮譽,我變得越來越自信,對自己那些不如別人的地方,就不太在乎,這些弱項傷害不了我了,我的心理能夠尋找到平衡。一個人成長的最大風險,一定是心理健康風險,而不是身體健康和生存能力風險。文學至少解決了我的內在問題。在我后來的人生經歷里,它繼續發揮著維護我內心世界平衡的作用。對文學,我一直真誠感恩。
《莫愁·小作家》 : 《緣動力》這本書很火,還再版了,你認為這本書深受讀者歡迎的原因是什么?
丁捷:《緣動力》是一本關于我的青春和他人青春的美文書,出版10年,一版再版。相對于我的大部分著作,這本書最單純,也最真誠。這本書里的藝術技巧并不多,但這不妨礙讀者對它的喜歡,孩子、家長,都是它的粉絲。如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路伊吉·皮蘭德婁說的一句話:“文學打動人的始終是其中的真誠,而不是那些雕蟲小技的文采。”我現在在寫另一部青春美文書,算是《緣動力》的外一部吧,我還是秉承真誠,說真實的青春體驗,抒發最真切的情感,絕不端著做導師的架子,也不炫弄文字的花哨。
《莫愁·小作家》 : 你認為青少年在寫作過程中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丁捷:要多閱讀優秀的經典文學作品,不做兩個模仿。一是不模仿那些所謂的范文,不要過早陷入寫作的規范化訓練,文學形式沒有多深的學問,不必去生搬硬套,何況文無定法,文學也不應該太規范。二是不模仿網絡文章,你要做的是精美的點心,是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大餐,不能總是跑到快餐店去學??觳透蟛褪怯斜举|區別的。文學絕對不屬于快餐,它是經典的廚藝、生態的食材、精心的創造,呈現出來的一道道美味。
《莫愁·小作家》 : 請結合你的寫作經歷談一談,青少年應該如何訓練自己的寫作能力。
丁捷:青少年是最佳閱讀時機,是最好的寫作年齡。青少年開始認識自我和如饑似渴地認識世界,人生就是由這兩個世界構成的,現實世界——客體,虛擬世界——主體,自我與他人、與自然的交融、發展。這是一場奇妙旅程的開始,建議青少年趕緊開始大量閱讀,豐富和建立自我,投入生活,干預和美化我們的世界。從文學出發,像我這樣,走進未來。
有三點建議:
1.在老師、家長的幫助或媒體、名家指導下,分年齡段、有針對性地每年讀不少于20部經典文學作品。平時零碎時間在媒體(包括紙質和網絡)上,自由閱讀一些美文。
2.堅持把有感觸的事物、有意思的人,及時用文章寫出來。寫文章時不要老想著文章規范,主題、結構、文采都不要多想,而是多問自己,有沒有把那種感觸、那種意思寫出來,是不是讀自己的文章覺得挺過癮?自我感覺對評判自己的寫作非常重要。
3.做一個每天都能沉默、沉思一段時間的人。
圖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