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一樣,在夕陽下,謝萍果騎著三輪摩托車出去放電影。電影放映點是江西省峽江縣水邊鎮湖洲村,看到謝萍果載著“裝備”,放假后的娃子騎著自行車便奔走相告:“今晚村口放電影!”幕布剛剛搭起,一小會兒工夫50多名村民便聚過來了。
59歲的謝萍果是江西省峽江縣水邊鎮的鄉村電影放映員,他把家安在了“水邊公社電影院”,那是一棟兩層的磚木結構建筑。如今電影院有些頹敗,但是昔日曾是小鎮最熱鬧的地方。41年來,老謝不僅在電影院播放電影,也走村入戶放給當地村民看。
1978年高中畢業的謝萍果本來有更好的工作機會,但是因為喜歡電影,他選擇成為電影隊的一名鄉村電影放映員。“電影放映可不是個輕松的活。”當老謝還是小謝時,電影放映使用膠片機。因為農村還未通電,每次下鄉放電影需自帶發電機、放映機,再加其他設備,全套放映設備100多斤,都是靠放映員肩扛手提帶下鄉。
“雖然辛苦但是很有成就感。”謝萍果說,看一場電影能讓村民開心好幾天呢!
然而,上世紀90年代隨著有線電視在村里的普及發展,露天電影放映行業受到巨大沖擊,觀影群眾開始減少,電影隊面臨解散。
“那時沒有電影隊了,放映員都改行了,家人也勸我換個工作,可我舍不得。”謝萍果說。“雖然手機隨時都可以看電影,但是露天電影村民依然喜歡看,聚在一起有氛圍。”謝萍果得意地介紹說,春節期間更是忙不過來,大年初二就被各村請去放電影。
夜空下,謝萍果的“銀幕”點亮了鄉村,也裝飾了村民的夢。謝萍果也有一個“夢”,他希望在“水邊公社電影院”上建一座電影博物館,把當年的設備展覽出來,把老物件傳下去,把記憶留下來。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