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統
1950年2月到5月初,是上海解放后最困難的時期。面對國民黨的轟炸,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僅有的一點空軍力量無能為力。當時正在蘇聯訪問的毛澤東,根據《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請求蘇聯出動空軍協助上海防空,蘇聯方面答應了中國的請求。
蘇軍戰機性能優于國民黨的飛機
1950年3月初,蘇軍混合集團軍的部隊陸續到達上海,最先來的是雷達部隊。由于各種準備工作做得比較充分,蘇軍雷達技術人員到達陣地后,當天就架起雷達、電臺,開始擔負戰備值班任務。到3月10日前后,以上海為中心,由5個雷達站組成的地區性雷達情報系統已經形成。距上海250公里的高空飛機、150公里的中空飛機都可以及時發現、連續跟蹤了。安國路的防空處雷達隊經過加強技術力量,請國際電臺總工程師錢尚平先生幫助調試后,也可在300公里有效范圍內發現飛機。江灣、虹橋兩個機場的雷達站也開始執行引導蘇軍飛機的任務。
? 蘇聯空軍的米格-15殲擊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亞音速飛機,1948年底才交付蘇聯空軍使用。蘇聯派出的巴基斯基部隊來上海的一個飛行團擁有米格-15殲擊機38架,飛行員多數有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作戰經驗,是一支戰斗力極強的飛行部隊。而國民黨空軍當時使用的最好的戰斗機是美制P-51型殲擊機,為二次大戰期間研制的活塞式螺旋槳飛機。對比之下,蘇聯噴氣式戰斗機在高空、高速性能方面比國民黨空軍的飛機都要優越得多。
密切配合,四戰四捷
3月20日,巴基斯基部隊殲擊機團先遣隊抵達上海。三天后國民黨飛機入侵上海,蘇軍戰機迅即起飛,將一架P-51型飛機擊落,首戰告捷。此后,蘇軍巴基斯基防空集團與解放軍地面高炮部隊密切配合,在保衛上海的防空作戰任務中連續取得重大戰績。
? 4月2日,國民黨空軍派出P-51型戰斗攻擊機兩架襲擾上海市區,蘇軍殲擊機精確攻擊,將其中一架擊落于杭州灣海中,又將另一架擊成重傷,墜毀于浙東四明山區。4月18日兩架國民黨P-38型飛機從海上進入上海地區,長機未及投彈即被擊落,飛行員王寶翔斃命。僚機亦被擊傷,最后墜落于國民黨空軍岱山機場海邊,飛行員李長泰跳傘落于岱山島以西海面。
兩次空戰連續擊落國民黨飛機4架后,讓國民黨軍將領很是震驚。他們難以想象:解放軍怎么一下具備了先進的空軍和防空裝備?因此,國民黨空軍一改以白天轟炸為主的空襲方式,轉為夜間偷襲。
? 5月11日夜,四架國民黨空軍B-24型轟炸機,分三批攜帶重磅炸彈轟炸上海。結果第一批飛機遭到防空部隊高射炮射擊掉頭逃跑,第二批的一架飛機剛進入上海市區,就被蘇軍探照燈照中和跟蹤。蘇軍戰機起飛迎戰,地面高射炮緊密協同,交替輪番射擊,一架轟炸機被擊中,機組人員全部喪命。另一架飛機未進入上海境內即倉促投彈,然后調頭逃竄。
陳毅:“它能飛多高,我們就能打多高”
? 戰斗結束后,陳毅來電話問上海防空司令部副司令員王智濤:“你們報告是你們的高炮擊中的,巴基斯基報告是他的殲擊機擊中的。你馬上去搞清楚到底是誰擊落的,我要上報軍委?!蓖踔菨龓е鴰讉€參謀到蘇軍指揮所去見巴基斯基。雙方討論了一個多小時,毫無結果。王智濤主動說:“算了,不討論了。按蘇軍意見報?!卑突够玖钫f:“不,按中方意見報?!庇窒嗷ネ谱屢粫?,最后達成共識,按“雙方同時擊中”上報。
? 但為了保密,報紙只籠統地說國民黨飛機“被我防空部隊擊落”。在記者招待會上,外國記者問是用什么武器擊落飛機的,陳毅說是用高射炮打下來的。有的記者問:“高射炮能打這么高嗎?”陳毅風趣地說:“它能飛多高,我們就能打多高!”
中蘇聯合進行上海防空保衛戰,使上海反封鎖反轟炸的斗爭終于取得了最后勝利,上海的天空平靜了,人民的生活恢復了正常。而國民黨盤踞舟山的日子也屈指可數,被迫轉入防御直至撤退。
(摘自《戰上?!?上海人民出版社 學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