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波
摘要:自然資源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因不可再生性不能抵消開采和開發成本的消耗,所以有必要開展自然資源審計。自然資源審計可以促進經濟發展與資源保護之間的良性互動和雙贏。首先回顧了自然資源資產的意義,考慮了自然資源資產評價的相關細節,闡述了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的原則、對象,重點研究了審計路徑。
關鍵詞: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實現路徑
1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的意義
1.1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是基于我國基本國情的客觀需要
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但自然資源種類不齊全,人均占有量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多年來形成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導致資源消耗過大,環境破壞嚴重。因此,國家有必要通過自然資源審計來加強對自然資源管理和使用的監督,以滿足實際國情的需要。
1.2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是國家掌握自然資源信息的重要手段
自然資源審計不僅是國家審計的一項內容,也是國家了解自然資源產權、效率和效益的有效手段。自然資源資產的有序審計可以為政府提供及時、完整、可靠的自然資源資產信息。
1.3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人類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這些都是以資源消費為基礎的。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利用將導致環境污染和資源枯竭,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將難以維持。因此,有必要開展自然資源審計以促進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2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原則
2.1法制性原則
自然資源審計必須以黨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為唯一依據,以經濟活動是否符合有關規定為唯一依據。審計人員在進行監督和運用權力時,必須以法律和政策為依據,在不同的情況下采取不同的解決方案,謹慎地對問題提出適當的解決方案,以體現自然資源不同屬性和審計的公正性和客觀性。
2.2針對性原則
自然資源資產包括土地、礦產、森林等不同內容。審計人員需要針對不同的自然資源制定具體的審計計劃,選擇具體的審計方法,收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保證審計結論的可靠性。
2.3前瞻性原則
水資源、空氣資源、能源資源利用水平需要一定的指標來衡量,對于眾多指標的選取構建,選取的指標要能夠對未來的趨勢走向做出合理預測,使指標既精簡實用,又符合當地生態發展的實際。
2.4準確性原則
自然資源資產的審計是估計在過去或現在使用的資源,帶來的效益。如果不能準確評估實際經濟效益,很可能導致對自然資源資產的審計報告有錯誤。
3完善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的建議
3.1出臺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操作指南。審計署應盡快研究完善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操作指南和相關評價體系標準,明確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內容、所審指標以及采用的審計方法,進一步指導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操作,規范自然資源資產審計評價,避免審計人員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實踐探索中走彎路。
3.2健全完善自然資源資產政策法規制度。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強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的調研,不斷完善相關立法和政策法規,逐步建立和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相關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健全資源節約集約使用制度。只有完善健全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使用制度,才能使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有規可依,有據可參。
3.3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登記管理和監測工作。各基層資源主管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自然資源資產登記管理和監測工作,逐步建立起覆蓋本地區范圍的能源、水、土地等自然資源資產數據登記臺賬和數據庫,全面反映本地區自然資源資產存量現狀和每年的消耗量。這樣審計人員才能對相關指標利用和分析,合理進行評價,提出節約利用自然資源資產的相關建議。
3.4加強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的探索和研究。在目前情況下,一方面積極探索和規范開展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工作,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突破傳統方法的束縛,積極應用新方法,取得好效果;另一方面加大對自然資源資產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提煉,不斷將其上升為理論以更好地指導我們實踐。
4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的實踐探索
4.1高度重視,精心謀劃。在對領導干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要逐步增加對自然資源資產開展“綠色責任”審計的內容。一是高度重視。審計機關要做好計劃,本著“先行先試”的原則,結合實際選定生態環境破環嚴重的地區探索開展自然資源資產審計試點。二是精心謀劃。通過閱讀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相關書籍和網上查閱相關資料等方式,借鑒其中好的經驗和做法,使這項工作開展做到心中有底。三是審計人員要深入被審計單位,實地調研審計實施地區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通過召開環保、國土、水利、農林等相關部門專題座談會,走訪環境資源方面的專家、查看現場等方式力求準確掌握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機構及管理模式情況,為其工作奠定基礎。
4.2做實方案,強化實施。第一,做好審前調查工作,制定自然資源資產審計項目的詳細審計方案。審計組在對被審計單位進行例行審前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對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所需各項指標的研究分析,從中篩選出待觀察的關鍵性項目指標,把項目指標作為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的載體。在此基礎上制定良好的審計計劃,確保審計計劃充分反映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的特點和要求。第二,以相關指標為出發點,做好審計工作。從待觀察的項目指標中注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保護力度,如掌握耕地面積、生產總值能耗/萬元等指標在領導干部任期期間的變化,并要求相關指標數據由有關行政部門填寫和現場審核,確保指標數據源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并取得上級考核確認的文件,做科學、公正、適當的評估。第三,需要審計從項目指標中客觀評價自然資源資產的數量和質量,把任職之前和之后的資源變化作為領導干部加強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保護的切入點,結合當地指標評估發展的質量,全面客觀準確地評價領導干部任期內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變化及其職責履行。
4.3認真總結,提升成果。首先,加快總結對領導干部在自然資源資產發展和保護中出現問題承擔責任的定性和分類,提供一種科學正確評價領導干部在其任期內管理自然資源資產的評價體系和責任擔當程度。其次,有效探索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的思路和方法進行總結和積累,為進一步開展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提供借鑒。三是提出審計建議,完善各區縣自然資源資產登記管理,探索豐富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內容,逐步建立自然資源資產保護體系。四是增強領導干部的“綠色責任”意識,提升領導水平。
5結語
自然資源績效審計作為一種新的審計理念,緊密結合了自然資源的特點和我國資源管理的實際情況,它確實能夠促進經濟發展與資源保護之間的良性互動和雙贏。本文旨在總結開展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的意義,探索構建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的方式方法,研究該審計的研究目標,推進資源有序開發和保護并重的績效審計。
參考文獻:
[1]鄭生明,倪貴平.自然資源審計探析[J].發展研究,2014(12).
(作者單位:聊城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