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涵宇
摘 要:實體經濟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來說是重要的基礎,也為我國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比較堅實的保障。實體經濟的發展和金融支持是分不開的,一個優質的金融支持能夠幫助實體經濟獲得更加合理的發展,并且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可是目前我國的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這方面的系統不是十分完善,仍然存在著一些漏洞,讓實體經濟的發展的時候出現了很多缺陷,因此必須要能夠不斷地改進金融支持的制度,制定更加合理的對策,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讓實體經濟獲得更多的發展契機。基于此,本文主要討論了金融支持以及實體經濟發展之間的難點以及對策。
關鍵詞: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對策
引言
根據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的狀況,可以知道實體經濟無論是起地位還是作用都是無法輕易撼動的。金融行業的支持和幫助決定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以及進步,甚至是實體經濟規模的擴張,二者是緊密結合的一個整體。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但是仍然會出現一些相互脫節的情況,比如說在進行金融金支持的過程當中,實體經濟的發展的時候遇到了一些挫折或者困難,必須要解決這些才有可能會讓二者獲得更加優質的發展。
一、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概況
受到了金融危機或者是世界市場的波動等各種不同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實體經濟在發展的時候也遇到了很多復雜的問題。比如發展的成本在不斷的增加,產品生產的很多,但是需求卻不多,資金周轉起來比較困難等。這些都讓一些實力并不十分雄厚的小型的實體企業遇到生存方面的壓力,甚至倒閉或者是破產,在逆境當中需要克服種種困難,才有可能獲得生存的一線希望。還有一些實體經濟,在發展的時候增幅不大,但是利益價值卻在不斷的衰落。其次就是虛擬的經濟不斷的崛起創造了很大的利潤空間,使得實體經濟受到的打擊更為嚴重,承受更多的壓力。不僅如此,很多實體經濟為了能夠讓自己獲得發展,嘗試了由實體向虛體虛擬經濟轉型,這使得實體經濟在發展的時候受到更加嚴重的沖擊,面臨更多的危機[1]。
二、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
實體經濟在國民經濟當中是作為基礎而存在的,而金融業是實體經濟發展的一個根本的核心,如果沒有金融業,實體經濟就沒有辦法獲得更加優質的發展,而如果實體經濟和金融業無法相互融合,那么很多危機和隱患也是無法避免的。雙方之間應該是一個相互相輔相成的關系。經濟和金融以及金融反作用于經濟都是市場經濟當中發展過程的基本規律。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對金融行業造成的影響是更加巨大的。如果實體經濟獲得了持續的發展,那么金融行業發展前景將是極為理想的,而金融一旦獲得了快速的發展,那么實體經濟也會獲得更多的動力,二者之間相互依存。目前金融對實體經濟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就是實體經濟需要依賴金融提供的資金及支持,其次就是金融可以幫助實體經濟不斷的優化資源的配置,第三就是金融可以調控實體經濟。而實體經濟對金融方面的作用也有以下幾個特色,比如實體經濟可以讓金融的發展獲得優質環境和溫床以及實體經濟可以盡量降低金融業當中存在的風險。
三、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意義
(一)新常態下確保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國的經濟已經逐漸邁入到了一個新常態的步伐當中,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經濟發展的速度在不斷地放變得更慢,人們的注意力逐漸從發展的速度轉向了發展的質量。而目前經濟運行的具體趨勢并不是十分理想,從GDP增長率兩位數一直調整到了一位數,由此可以知道我國的實體產業的發展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困難,特別是在全球競爭當中,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已經失去了很多競爭力,而高端產業業務能力發展起來是比較有限的。而在目前互聯網的發展背景之下,很多資金已經逐漸向著虛擬領域進展,金融投資已經不斷地偏離了實體經濟,這也使得實體經濟的發展面對一片困頓,如果想要讓這方面的問題得以解決,必須要能夠讓金融服務和實體經濟相互發展。只有這樣金融才可以注入更多的動力給實體經濟。所以相關工作人員以及政府單位等必須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動金融業能夠對實體經濟產生更多的關注,而這也正是新常態之下讓經濟獲得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必然的需要。
(二)防范金融風險化解金融危機的重要途徑
金融業的風險很高,如果金融交易只是在行業內部不斷地循環和發展,一直脫離實體經濟,那么不但會讓實體經濟受到很大打擊,也會讓自身面臨極大的挑戰和風險。所以金融需要和實體經濟能夠相互融合共同發展,只有這樣才可以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金融必須要能夠將實體經濟的發展作為重要的責任之一,只有這樣才可以幫助自身的發展打造更加優質的溫床。如果忽視了實體經濟,只是沉迷在虛擬行業所帶來的暴利之下,那么很容易會讓自己面臨更加充滿隱患的金融環境。
四、當前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難點
(一)實體經濟利潤縮小,金融行業支持不足
實體經濟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不僅會受到整個經濟環境的影響,同時一些比較微小的因素比如說勞動力成本等,也很容易會影響到實體經濟的發展。在不同的因素相互結合作用之下,實體經濟會不斷的縮小利潤收益,最后會不得不需要開拓更多的道路,比如把一些實體經濟從運作成本相對而言比較高的地區轉移到一些欠發達的地區,這樣時間長就很容易會讓實體經濟出現失衡的狀態。而且實體經濟為了能夠提高自己轉型的步伐,向創新行業不斷靠攏,主動朝著虛擬經濟發展,這也會讓實體經濟無論是發展的空間還是規模受到很大影響,而金融行業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也會因此變得更少,從而出現一種惡性循環。
(二)虛擬經濟的暴利使金融行業轉變投資理念
毋庸置疑,虛擬經濟的暴利是十分誘人的,且成本很低,但是在表面繁榮之下其運作風險也是極高的。目前很多投資人,都會更加關注具有挑戰性的虛擬經濟,甚至有一些投資者為了牟取暴利,把本該投資于實體經濟的資金投資在虛擬經濟當中,不僅如此,市場上甚至出現了一些類似于高利貸的,具有很高投機性資質的資金,這讓金融行業和實體經濟當中出現了很大危機甚至讓二者關系惡化,實體行業因此受到了很大打擊。
五、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對策
(一)政府調控與指導
目前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時代已經悄悄到來,虛擬行業的發展也因此獲得了高速提升。資金在虛擬行業流入量增多,實體經濟面臨很大的問題。我國政府必須要能夠做到到宏觀調控以及指導,盡量突破一些體制的約束,讓資金能夠獲得更多的渠道流向實體經濟,不斷的提高實體經濟的收益水準,同時頂層設計是不可缺少的,要使用更加合理的辦法,讓融資的門檻變低,支持更多的中小型企業獲得發展。還需要構建一些金融的實體經濟發展的考核制度以及保證金制度等。對資金的流向以及效益能夠給予全面科學的參考,也可以考核相關金融機構,獎勵一些能夠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機構,對于一些已經和經濟發展相互偏離的機構,要追求其主要責任,從而促使其約束自己,這樣就可以提供實體經濟發展更加優質的環境。
(二)金融機構積極進行產品創新
目前隨著我國社會不斷的發展,實體經濟發展速度也在不斷的提高,各個不同的行業對金融的需求很大,比較傳統的金融產品已經沒有辦法充分滿足各個行業的要求,所以金融產品的創新是極為重要的,政府需要對銀行進行有利的引導,比如說貸款產品方面可以盡量支持一些綠色金融以及文化金融等各個方面。構建比較合理的貸款風險補償系統,對于外貿企業或者是涉及到農業的企業,以及小微企業的貸款,可以設定政策性的擔保公司或者是政府的風險補償基金,銀行一旦因為扶持企業而產生損失,政府可以按照相應比例來賠償。而且也要鼓勵金融機構能夠不斷地創新其產品,對一些實體經濟的實際發展情況,要開發更加多元化的產品,這樣不但可以讓實體經濟獲得更多的幫助,而且可以讓自己獲得更多的發展。
(三)優化資源配置 ,降低融資成本
政府不但需要能夠引導重點行業以及項目的轉型,同時也要讓一些資金能夠從淘汰的領域以及比較落后的行業退出,把金融資源可以投入到生產率比較大的實體行業當中,創造更多的財富。而且也要進行信用監管,構建更加科學的信用系統,同時要嚴格的執行更加穩定的貨幣政策,如果發現在金融發展當中出現了很多和實體經濟相互脫離的問題,要能夠提高警惕,構建更加科學的金融監管制度,防止金融失衡或者是一些系統性的風險。
(四)拓展融資渠道,加速行業發展
對金融的整體布局可以綜合看待,同時也要了解融資的規模以及結構等各種不同的要素,對直接融資還有間接融資的比重以及規模,能夠重新規劃,也可以采取一些適當的支持。通過建立股權以及債權,還有其它金融衍生的渠道,幫助實體經濟獲得融資,金融機構需要按照實體經濟所處的行業,及其發展的特點,確定更加合理的服務價格以及盈利的空間,規范收費的標準,在實體經濟的發展基礎之上,能夠滿足行業的需求和企業的需求。考察債券市場可以發現,目前實體經濟大多是間接投資的情況,需要設計一些比較適合實體經濟發展的新型的債券,要讓債券市場能夠不斷地創新產品,制定一些和中小型企業能夠相互匹配的短期的債券,以及中期的票據等各種產品,從而使金融行業獲得不斷地拓展和提升,也可以讓實體經濟獲得更多的幫助。
結語
金融業和實體經濟是相互關聯的,金融業如果能夠獲得優質的發展,就可以幫助實體經濟獲得發展,而實體經濟的發展也可以讓金融業獲得更加科學的環境。目前我國的實體經濟在發展的時候存在很多的問題,只有不斷地解決這些問題,構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系統,才能夠幫助實體經濟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韓濤.試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對策[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1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