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鑫
摘要:生物天然氣是沼氣通過凈化提純后得到的綠色、低碳、清潔環保的可再生燃氣,與常規天然氣成分、熱值等基本一致。它的使用為傳統沼氣產業開辟了新的應用領域,提高了傳統沼氣工程的經濟性,促進了沼氣工程運營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文章對生物天然氣市場前景及產業技術路線進行分析,并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生物天然氣;市場前景;產業技術目標
一、我國生物天然氣政策背景
相對于瑞典、德國等歐洲國家,我國政府對生物天然氣的關注相對較晚,但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逐漸重視,生物天然氣產業出現了多項利好政策,大大促進了生物天然氣產業的發展。2011 年,國家能源局在《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首次提出,鼓勵發展沼氣等生物質氣體凈化提純壓縮,實現生物質燃氣商品化和產業化發展。自此,我國開始逐步推進生物天然氣產業發展。2016 年 10 月,國家能源局發布《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 2020 年初步形成一定規模的綠色低碳生物天然氣產業,年產量達到 80 億立方米,建設 160 個生物天然氣示范縣和循環農業示范縣。2017 年 1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 農業部發布《全國農村沼氣發展“十三五”規劃》,在其發展目標中明確指出“十三五”期間將新建規?;锾烊粴夤こ?172 個,并將“推動規?;锾烊粴夤こ碳涌旖ㄔO”列為重點任務之一。
二、我國生物天然氣存在問題
雖然這些年我國生物天然氣產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不可否認產業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首先,缺乏具備可操作性和強制性的法律法規,缺乏明確的政策執行期。近20年來,我國先后頒布了《節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和《電力法》等法律,并在法律框架下出臺了若干部門政策和規章制度。但多數政策鼓勵和原則性強,強制性弱,缺乏可操作的具體條款和要求。在出臺的部分政策中較少提及明確的政策執行期或有效期,即便是提到了,在執行較短時間后便取消或停止。例如由國家能源局、財政部和農業部共同組織的全國綠色能源示范縣項目,在組織不到兩年的時間便終止。
其次,生物天然氣原料成本不可控。原料的收儲運體系尚未完善,造成收集、運輸和儲存成本較高;同時,原料的交易價格不可控,坐地漲價現象極為普遍,導致不少企業虧損倒閉。第三是產品市場不可控。由于受土地產權制約以及我國農業生產結構和經營規模的限制,養殖業主和種植業主分離,依托在養殖業主的沼氣工程所產生的沼渣沼液難以通過合理的價格與周邊種植業主達成供銷協議,最終導致部分地區的業主對有機廢棄物的收益不感興趣,依然隨地焚燒和排放或者隨意排放造成二次污染,使生物天然氣工程幾種主要產品都沒有“市場”,工程運行效益差。
第四是補貼政策存在缺失。首先,重補貼輕稅收優惠的政策造成增值稅進項普遍不足
生物天然氣企業缺少進項抵扣,企業實際運營的增值稅負在10%以上,負擔較重;其次,重投資補貼輕產出補貼的財政扶持模式“催生”了一批低投資且基本不運行的“投資補貼贏利型”項目,對整個行業設計、建設、運維能力的提高產生了極為不良的影響;最后,我國目前只對生物天然氣工程前端的建設有補貼,而缺少對發電、提純、利用環節的補貼,沒有形成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發展盈利或效益拉動機制。
三、生物天然氣市場前景
我國可用于生產生物天然氣的生物質資源豐富,原料市場供應潛力巨大。據統計,我國每年產生約 10 億噸鮮糞和 8 億多噸農作物秸稈,若將其未利用部分進行能源轉化,每年可生產約 600 億立方米生物天然氣。另一方面,我國對天然氣的需求量較大,給生物天然氣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市場條件。2015 年,我國天然氣產量 1350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5.6% ; 天然氣進口量 614 億立方米,增長 6. 3% ; 天然氣消費量 1932 億立方米,增長 5. 7%。天然氣進口量占天然氣消費量的比例達到 31. 8% 。如此大的市場需求將大力促進我國生物天然氣的發展。
四、生物天然氣產業技術路線
我國生物天然氣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要素,可概括為: 規模和效率同步增長,提高行業裝備水平; 建立完善的生產和質量安全標準體系; 制定行業技術創新規劃和完善相關產業政策; 規?;筒⑿谢?分布式能源模式) 并舉,發揮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益; 提高生物天然氣生產和應用領域的裝備水平; 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同步發展,注重生產的生態化和環境負荷的減量化; 按照貼近資源、靠近用戶的原則,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生物天然氣生產及應用項目的合理布局。
( 1) 技術壁壘分析。運用德爾菲法確定了近期、中期和長期不同時間節點上工業沼氣業務發展中存在的技術壁壘及多種技術壁壘要素的優先順序,具體分析影響產業目標實現的技術( 包括工藝) 壁壘發展的梯次、應用現狀及產業規模等,概括出生物天然氣產業鏈上的關鍵技術,可以看出在生物天然氣產業技術發展的不同階段,技術壁壘的重要程度也在發生改變:近期的主要技術壁壘在于提高制氣效率( A) 和秸稈制氣技術( B) ; 而未來主要的技術壁壘則向制氣來源多元化( C) 、沼氣制備廢棄物處置與利用( D) 及燃料電池發電( F) 等技術領域轉移。
(2)產業鏈上的關鍵技術難點和技術差距。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對專家意見進行歸納總結,針對生物天然氣產業鏈涉及的 6 個技術領域,從產前、產中、產后 3 個產業鏈環節,歸納出關鍵技術難點,并列出與國際生物天然氣領域先進技術水平之間存在的差距。
(3)技術壁壘要素與業務目標要素關聯分析。將我國生物天然氣行業的技術壁壘與技術目標按階段進行關聯分析,得出其近期、中期、長期的重點技術發展方向。
五、結束語
生物天然氣是指以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城鎮生活垃圾、工業有機廢棄物等為原料,經厭氧發酵和凈化提純后與常規天然氣成分、熱值等基本一致的綠色低碳清潔環??稍偕細?。生物天然氣熱值高,可作為車用燃氣使用,也可并入天然氣管網,作為工業或居民燃氣使用,擴大了傳統沼氣的使用領域,提高了沼氣工程的收益,促進了沼氣工程運營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參考文獻:
[1]白紅春,孫清,葛慧,郭志強,楊林.我國生物天然氣產業發展現狀[J].中國沼氣,2017,35(06):33-36.
[2]閻銘,占永紅.我國生物天然氣市場前景及產業技術路線探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17,39(05):556-561.
(作者單位:杭州能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