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尤東
摘要:班主任對班級學生日常行為的評價,不僅直接影響了學生對班級事務的態度和熱情,還牽涉到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因此,作為學生成長的引領者,我們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對學生行為評價時要努力克服首因效應、進因效應、光環效應、刻版效應、投射效應、仁慈效應等自身心理因素,以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養成。
關鍵詞:班級管理;學生評價;心理因素
班主任對班級學生日常行為的評價,直接影響了學生對班級事務的態度和熱情。譬如,對于班級管理過程中學生突然提出一種標新立異的管理策略,有的班主任評價為:“你積極思維的習慣很好,任何科學的發現,都是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的結果。你的策略雖還不科學,但這是小心求證的問題,下次求證時小心點,肯定會有更好的策略。”而有的班主任則簡單評價為“錯了”甚至斥之為“荒唐”。得到第一種評價的學生在今后的班級管理過程中會一如既往,積極思考,大膽提出新的策略;得到后一種評價的學生即使在今后的班級管理過程中認真思考再不會提出策略。甚至有的學生會再不關心班級事務。班主任要學會贊賞學生,西方一位名人說過,你一天至少贊美一個人。我想,我們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一天至少應該贊美一個學生。
班主任對學生行為的評價,還牽涉到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青少年的思想尚未成熟,他們的可塑性很大,班主任應該用自己正確評價學生的實際行動為學生樹立如何評價別人的榜樣,心理學表明,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正確評價,尤其是贊賞性的評價,青少年學生更是如此。我們身為班主任應努力克服片面評價學生的幾種心理因素:
1、首因效應。就是指班主任與學生接觸中學生給班主任的第一映象對班主任評價學生的影響。在高中階段,由于學生的思想漸趨成熟但又尚未成熟,有些學生開始懂得給人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故而他們在到一個新集體的開頭一段時間,刻意表現自己,努力給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同學留下一個好學生的印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弱點逐漸暴露出來了。如果我們班主任在這時不排除首因效應,就會失去及時教育該同學的機會,給今后的班級管理工作帶來被動。
2、進因效應。就是班主任在與學生接觸中學生給班主任的最后映象對班主任評價學生的影響。一般來說,班主任與學生在班級日常管理過程中,學生給班主任的最后印象決定了班主任對學生在近一段時間各方面表現的評價。若一個學生給班主任留下的最后印象是好的,那班主任對他的評價就高;反之就低。其實學生在平時的表現是發展變化的,因此班主任評價一個學生,既要注意學生的現實表現,也要兼顧一貫表現。
3、光環效應。也稱暈輪效應,它是指根據學生的特性形成印象后,班主任還據此論該生在其它方面的特性。據前蘇聯學者包達列夫的實驗報告說,他曾把一張照片給兩組學生看,他向第一組學生說,那是一個惡貫滿盈的罪犯;他向第二組學生說,這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然后讓兩組學生描述照片上的人,結果,第一組的評價是:眼窩深陷,表明了內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意味著他沿著犯罪道路走下去的決心。第二組則是:深陷的雙眼,表明了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體現了他在追求科學真理道路上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可見,光環效應的作用有多大。我們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切不可以此評價學生,以免寵壞或埋沒任何一個將來可能有所成就的學生。
4、刻版效應。也叫刻版映象,是指班主任根據學生的籍貫、民族、地區及家長的職業等將學生分類,并對每一類學生形成一種概括而固定的看法,有的以此評價學生的依據。比如籠統認為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干部子女不愿讀書,有錢的個體戶子女花錢如流水,貧窮人家的子弟讀書都是勤奮刻苦等等,就是刻版效應的具體體現。
5、投射效應。是指班主任在與學生接觸過程中以自己所具有的某些特性來推及學生,即人們通常所說的推己及人。如一些農民出生的教師,當年為了跳出“農門”拼命讀書。他就想,農村來的學生都會像他那樣通過刻苦學習跳出“農門”。所以,當他看到并非所有的農村學生都如他當年那般刻苦讀書時,就說“這學生沒上進心”,甚至斥之為“沒出息”。
6、仁慈效應。即我們常說的“老好人”思想,一些班主任,對少數學生尤其是成績較好的學生的遲到、缺課、不做作業、上課開小差等“小問題”不深究,認為這學生本質上是好的,沒有犯過什么大錯,因此就縱容他們的這些不良習慣。俗話說:積小成大。任何大錯都是從小錯開始的,因此,我們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對學生犯的任何錯誤都避免仁慈效應。
班級管理的學問之雜、之深。作為班主任,我們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若能避免以上幾種對學生評價的自身心理因素,我們的學生就能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他們積極參與班級日常事務,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更有利于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養成。我們班主任也就真正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導師。
參考文獻:
[1]? 《班主任之友》 湖北省教育學院 湖北:湖北省教育學院,2018
[2]? 《心理科學》中國科學技術學會 上海:中國心理學會,2016
(作者單位:溧水區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