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鳳
摘 要:現階段,在我國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的過程中,國家的經濟和科技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逐漸開始關注和意識到,校園教育工作的進展狀況。本文也是就初中階段語文部編版教材中,自讀課文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真正的優化課堂教學的效果,提高教學工作的質量,以此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和進步。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科書;自讀課文;教學策略
1 前言
語文知識在初中校園內部的融入和滲透,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其不僅僅能夠為其他學科的知識學習奠定基礎,同時也能夠為學生的人文素質形成做出保障。所以本文重點了解到部編版教材,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方式,以自讀課文這一部分知識內容的學習為主,希望能夠發揮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此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 自讀課文的兩種教學誤區
當前,這部編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中,自讀課文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部分知識內容,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開展階段,還存在著一定的誤區,這樣的誤區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也阻礙了教材中自讀課文一部分內容的效果發揮,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所以,本文也對課堂教學中兩種誤區進行分析,詳細情況如下:
一方面就是出現了越俎代庖的形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指的就是,教師在進行自讀課文這一部分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過分的對課堂的節奏,以及課堂開展的內容所掌握。教師的掌控力度如果過強,就會導致課文在自讀的過程中,被學生當成了教師教學讀課文的方法,這樣的方法與編者每個單元所設置出的自讀課文初衷相背。同樣的如果教師過分的主宰課堂教學工作的模式和流程,學生僅僅能夠被動地參與其中,那么就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興趣,這也影響了課堂上教師教學任務的完成。
另一方面就是放羊式的教學方法,這也指的就是教師完全退出了課堂的活動開展,只是讓學生自己在原有的基礎上,對課文內容進行閱讀,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并沒有意識到自讀課文的意義和價值,也沒有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課堂教學效果無從談起,學生也在浪費時間。
3 上好“部編”初中語文教科書“自讀課文”的策略
3.1 打好通道、激發興趣是立課之本
想要真正的上好部編版語文教材中,自讀課文這一部分的知識學習,就需要首先了解到編者在部編版教材編創過程中的意圖,把課外閱讀真正的于語文課堂相互融合,以自讀課文作為教學的憑證,建立起課內外相互聯系的通道,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知識學習所產生的興趣。因為在語文課堂上課外的文章閱讀,已經擁有一定的作用和地位,很多教師也能夠在課堂上對其進行利用和延伸,但是,其具體的教學工作,還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
教師需要對自讀課文這一部分知識內容,最主要的目標進行分析,并且形成共識,利用自讀課文所具有的線索進行課堂內容的延伸和引導,建立起課內外閱讀之間的通道,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的學習,能夠把與教材相互連接的文章,或者書籍共同進行閱讀,這樣才能夠達到教學的最大效果。
3.2 授以讀法、重視訓練是立課之基
以上內容中提到自讀課文這部分知識內容,主要就是課內外閱讀之間所建立起的一個通道,實際上僅僅建立起通道并沒有達到最佳的教育目標,還需要教師能夠學會利用這一通道,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教育和引導。課文的閱讀最主要的就是,要求學生能夠重視讀書的方法,把教材作為例子,引導學生真正的了解閱讀的手段,學會讀書,舉一反三地進行文章的分析。因為語文學科作為一門課程,僅僅讓學生讀懂文章,并不能夠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還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會向前進,這樣才能夠使部編版語文教材知識的傳授效果最大化。
有很多教師在進行詩歌教學的過程中,一開始就要求學生能夠對詩歌內容進行理解和分析,在了解詩歌主題和作者情感語言等方面內容的基礎上,才能夠讓學生詳細地進行解讀。實際上,這也違背了原有的教學規律不符合自讀課文的要求,因為自讀講的就是,讓學生能夠首先自主地進行閱讀,才能夠跟隨著教師的腳步進行相關知識內容的學習。同樣,還有很多教師放棄了學生對于讀者經驗和感受的學習,導致這部分知識處于一個空白的狀態,這種情況下,也很難發揮出學生自讀課文的效果和優勢。教師還需要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能夠掌握閱讀的方法,了解閱讀的技巧,在一定的情景中進行文章的閱讀,以此提高閱讀的效果,也能夠保證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得到良好的培養。
3.3 自讀體驗、允許多元是立課之魂
想要真正的上好初中階段部編版教材中的自讀課文一部分內容,就需要這節課內的教學知識點,聯系課外的閱讀讀物,讓學生能夠產生閱讀的興趣,一詞閱讀整本書,這樣的教學工作才能夠成功。所以,教師也需要遵循著一個原則,自讀課文就是需要放手,讓學生自主的閱讀鼓勵學生調動自己的情感,結合以往閱讀工作的經驗,說運用課堂上所具有的閱讀方法和技巧,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方面和角度進行文章閱讀的體驗。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需要尊重學生閱讀的感受,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承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獲取的知識內容。
自讀課文的過程中,也需要建立在交流和分享的基礎上,學生自主閱讀課文之后,一旦遇到任何障礙,則需要教師給與積極有效的引導,利用引導者的身份去幫助學生。學生之間也需要相互進行分享,在完全閱讀完自讀課文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每一個學生都需要說出自己的感受,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這樣才能夠達到學生思想碰撞的教學效果,也能夠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之中,真正的發揮出教學工作的有效性,使學生的思想得以升華,教學的目標也得以體現。
結論:綜上所述,部編版語文教材所提出最主要的要求,就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讀書,這也是語文課堂上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初中階段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完全忽略了這一要求,僅僅關注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這也影響了課堂教學工作的整體效果。因此,本文在以上內容中,針對部編版初中教材中,語文課堂上自讀課文一部分知識的學習進行分析,提出科學合理的開展策略,希望能夠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為學生后期成長和進步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玉燕.統編版初中語文自讀課文批注法閱讀指導策略——以九年級上冊教材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9(37):59-60.
[2] 陸培成.“迭代”閱讀: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踐路徑——以統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學為例[J].江蘇教育,2019(35):32-35.
[3] 楊成.統編初中語文自讀課文的教學探討——以《帶上她的眼睛》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10):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