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這是我國第一個以教育現代化為主題的中長期戰略規劃。
根據規劃,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國行列,推動我國成為學習大國、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為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有可能是唯一一個最先進入教育現代化的發展中國家。”7月30日,在首屆中小學校長論壇上,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高書國指出,他進行了大量數據比對,發現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均受教育年限迅速提升,人力資源開發方面實現彎道超車。
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對教育的追求逐步從“有學上”轉變為“上好學”。
總結70年教育發展,高書國認為,中國教育經歷了4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窮國辦大教育,是從1949年到2002年或2005年,主要任務是掃除文盲,普及義務教育。第二階段是大國辦大教育,是從2005年到2010年。
“我們現在正處于第三階段,是大國辦強教育。目前,我國經濟總量處在世界第二,但小學、中學、大學教育都不是很強,為了實現國家富強,中共中央提出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高書國說。
他認為,我國大體上要到2030或者2035年,進入強國辦強教育階段,那時中國的經濟總量、政治、軍事、科技、外交都將更強。
教育現代化對于國家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書國說,中國教育現代化要提前國家現代化15年。中國建成教育強國,要提前國家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15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抓住機遇、超前布局,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對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做出總體部署和戰略設計,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
高書國認為,這就是現在教育面臨的根本任務,中國教育進入新時代。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的總戰略是優先發展,總方向是教育現代化,總目標是建設世界教育強國,總任務是立德樹人,總追求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在這個新時代,中國將從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教育要為經濟,特別是高質量發展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中國人民享受世界水平的有質量教育,中國教育逐漸走向世界舞臺中央。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為中國推進教育現代化做出了頂層設計,目標明確,亮點紛呈。在高書國看來,最為閃亮的一筆是“發展中國特色世界先進水平的優質教育”。
什么叫中國特色世界先進水平的優質教育?高書國把它分為3個關鍵詞,一是中國特色,是中國教育的本質特征。二是世界先進水平,是中國教育所具備的世界性的共同價值。三是優質教育,是中國教育的內在品質。
“一方面,我們要講立足于中國,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另一方面,我們所辦的教育是有共同價值的,是對世界有巨大貢獻的。我們掃除了2.9億文盲,我們在13億人口中普及義務教育,未來還要普及高質量教育,都是對世界的貢獻。”高書國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
高書國認為,我們的辦學思想、辦學目標、辦學模式都要能扎根中國大地,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現在很重要的一點是中國教育進入標準時代,有投資建設硬件標準、教師標準、教育投入標準,關鍵是教育質量方面,學前、小學、中學、大學都有標準。”高書國說。
高書國認為,在義務教育階段,要大力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有機融合,全面提升學生意志品質、思維能力、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提高身心健康發展水平,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全球化智庫(CCG)與中國教育學會聯合發布的《2018人力資源強國報告——人力資源競爭力指數》顯示,中國人力資源競爭力排名上升至第13位,接近人力資源強國行列。但報告也指出,中國人力資源開發面臨不平衡、不充分、水平不高等短板,開發能力建設有待提高。
未來,怎么調整教育結構、怎么提高教育質量,都是我們面臨的問題。高書國指出,“十四五”教育規劃將關注10個方面的問題。
教育規劃會更加關注制度建設,制度建設是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包括法律、標準制度及規范的運行規則、督導。
“我們現在的督導隊伍在縮減,特別希望能夠有第三方進入。”高書國說。
還有,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包括提升服務水平、提高自主能力、提高法治水平、社會參與常態化。高書國提醒一些校長,接下來政府把一些權放給學校,學校要自主發展,不能再仰仗政府力量做事。
教育將更加關注優質均衡。要普及優勢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優良率,2020年要達到80%,2030年要達到85%以上,未來還要給所有市民提供終身的有質量的優質教育資源。
未來會更加關注教師發展。“投入于教師就是投資教育質量。”高書國強調。
他提出要實現城鄉教師一體化發展。比如,北京市推行了一個政策,評高級教師要下鄉一年,采取這樣的方式鼓勵好的老師支持農村地區發展,支持貧困地區發展,同時更多鼓勵貧困地區老師自我發展。
另外,未來還更加關注人工智能發展,更加關注終身學習和終身教育發展,更加關注教育資源的配置,更加關注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