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島建偉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飛速發展,信息傳送的速度得到了急速的進步,社會生活中各行各業在發展中不可避免的會留下龐大的數據記錄,在大數據技術廣泛應用的現代,傳統單一的金融統計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落后就要淘汰,金融統計模式亟待優化創新。基于此,本文就對大數據條件下的金融統計模式的創新方式進行了重點研究,通過分析大數據對金融統計的現實影響,尋找適合金融統計的發展方向,使金融統計模式實現高效順利的轉變,促進金融行業更好地順應時代潮流,相關行業的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條件 金融統計模式 創新之策
金融行業本就與數據息息相關,資金的流通少不了數據的支持,傳統的金融統計分析模式只涉及到了申請者相關的現實事務,無法涉及到網絡領域。而大數據條件下的金融統計卻可以根據網絡上的實時數據進行精準的分析,不僅能統計申請者的資金來源,還能對其信用進行評價。甚至對于市場的調查,只要相關企業在網絡中留下了數據信息,就能被金融統計所采集分析,更加精準的了解市場動向。可以說,在大數據條件下,企業的發展和經濟事務的交流是透明公開的。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市場情緒,有針對性的轉變發展方向,就要重視創新金融統計模式的,順應時代潮流進行相應的優化,以下就對大數據的影響和金融統計的優化進行詳細論述。
一、大數據對金融統計的影響
1.1提高了數據準確性
當前金融統計數據主要是用一層一層匯總并最終到達人民銀行的方式,對人工的依賴性較重,其中經手環節較多,一環出錯就會造成數據結果出錯,不僅需要多次排查,增加了工作的難度,嚴重情況下還會導致分析有誤影響最終決策。而利用大數據進行金融數據統計則最大程度地減少了匯總的各個流程,直接由基層將數據上傳至網絡,人民銀行統一匯總,不僅提高了數據的準確性,還能減少統計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時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數據的保障。
1.2轉變金融思維方式
大數據條件下的金融統計思維與傳統模式下的統計思維有較大的出入。傳統的金融統計主要側重于對數據真實性的關注,也就是數據來源是否與實際情況相符,在數據處理方面也主要根據概率測算來進行分析,主觀意識較強,分析結果極易出錯,已經無法適應當前數據交換快,決策準確性高的企業要求。而大數據下的創新統計思維有了很大的改變,其統計范圍更加擴大,對數據的來源不做過多的要求,數據的分析也是基于大量的數據進行科學系統的處理,數據越多,準確性就越高,符合企業發展對數據準確性的需求,這也正是創新統計思維的優勢所在。
1.3優化金融分析模式
傳統的金融數據分析大多只是對數據簡單的匯總,根據數據結果來判斷事件的發展趨向,這種單一的分析模式往往會忽視可變因素,使理論與實際出現誤差。而大數據就優化了金融分析的模式,采用多層分析的方式,對各種數據的關聯性進行評判,同時根據多種可變因素對數據的不同影響來對數據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最終顯示出的結果更具準確性,也更能為決策者提供準確性的參考,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1.4提高金融監管效能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企業在線上的一切交流活動都能通過數據來記錄在網絡上,傳統的金融統計監管只能處理企業表現出的經濟數據,而較為零散的數據則無法采集,更不要說進行統計管理。但是大數據的出現就解決了金融監管漏洞的問題,不管是表現出的還是隱藏起來的,都能通過互聯網的大數據系統對各方面相關的數據進行收集,甚至在變化的第一時間就能將數據集中到數據庫中,實現對數據全方位的監管。金融機構對一切經濟行為都能得到有效監管,一旦企業出現不良行為,就能在統計的數據中反映出來,及時有針對性的進行解決,以此來提高工作效率。
二、大數據條件下金融統計模式創新方向
2.1轉變金融統計思維
要想實現金融統計模式的創新轉變,首先就需要相關工作者和企業管理者轉變金融統計思維,充分認識到當前傳統模式對金融統計的限制,以先進的思想帶動行為上更好地轉變,也保障了創新方向的正確性,能夠始終跟隨社會的發展趨勢。因此,管理者要有敏銳的眼光看到當前社會和市場上的變化,重點研究分析政策要求,組織相關工作者學習先進的金融統計理念,甚至可以定期開設培訓會,聘請專業的人才講授自己成功的經驗,以此來使自身和內部人員能夠用創新開放的眼光看待金融數據,也只有對數據主體有明確的認識后,才能對數據的收集、處理、分析等進行詳細的規劃,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2健全金融統計體系
大數據背景下要想對數據進行統一的管理,健全的金融統計體系必不可少,這也需要體系內各環節的緊密聯系,才能更好的保障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以此來提高整體的經濟效益。因此,可以在大數據技術應用的嘗試下,構建起包含有數量價格、存量流量等與可變因素相匹配的金融統計模式,以此來明確的反映出資金的變化、資金的流向等等,為相關企業的決策提供更加直觀的統計結果。其次還要對于高風險行業像是融資平臺等,建立其專門的統計標準和統計政策,對影響金融時常穩定性的所有因素進行準確把控,以此來更好的對統計數據進行風險評估,使決策信息更加有效。
2.3建立數據標準體系
傳統的金融統計之所以普遍在數據方面出現偏差,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對數據的記錄有所漏洞,統計的標準也往往不統一,自然會使結果喪失準確性。因此,標準的數據體系也是大數據背景下金融統計創新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一旦有了數據標準體系的支持,就能更好地強化不同統計體系的兼容性,為金融統計提供標準化的示范,為統計行為進行規范化的限制。而建立數據標準體系就要實現金融機構信息、金融工具信息、金融計值三方面的規范化,以此從信息真實性,計算方式,統計目標上由內至外的保障統計數據的標準,強化數據收集效率的同時,避免重復收集,錯漏收集的現象,最大程度地減少因數據導致結果出現誤差的現象。
2.4強化采集微小數據
大數據時代能夠全方位的對數據進行收集,但相關金融統計數據收集工作者也不能一味的依靠軟件進行宏觀的數據收集,一些容易被忽視的,看似毫無關聯的數據甚至會對市場的動向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在實際工作中相關工作者要意識到數據基數對統計工作準確性的重要作用,數據越多,準確性就越高,故而就需要重視對微小數據的采集,用敏銳的雙眼去捕捉一切與事件相關的數據,并將之納入統計過程中,使對數據的統計得到全方面的分析,一旦發現一點,就需要及時上報,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市場的穩定性,以金融統計做為市場有序發展的重要保障。
2.5擴大信息共享力度
大數據時代下數據呈現井噴的狀態,各種信息的公開使得經濟數據更加透明化,此時的數據收集已不是一項困難的工作。與其讓數據以零散的方式存在,不如強化信息共享力度,建立起統一的數據共享平臺,實現數據集中化管理,也為金融統計提供更加便捷的數據收集渠道。例如政府部門建立起數據網,各大企業在網站上發布自身的財務數據,不僅能使信息公開吸引投資者的目光,還能更加全面的獲取到經濟市場的相關動態,使企業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發現引起市場波動的原因,有針對性的處理,避免問題擴大引起市場秩序的混亂。
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的蓬勃發展為金融統計創造了大數據條件,也為統計模式帶來了巨大的便捷,能夠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優化金融分析模式、優化金融分析模式和提高金融監管效能,也為金融統計模式的創新轉變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此,在面對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管理者和相關工作人員就要通過轉變金融統計思維、健全金融統計體系、建立數據標準體系、強化采集微小數據、擴大信息共享力度等措施來對金融統計模式進行創新優化,使之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促進金融行業朝著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楊帥. 大數據時代企業金融統計模式創新的實證研究[J]. 經濟視野, 2014(19):115-115.
[2]王月然[1]. 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創新策略探討[J]. 統計與管理, 2017(8).
[3]陳世明. 大數據對金融統計的影響研究[D].? 2015.
[4]范宇. 大數據下互聯網金融創新的發展模式探究[J]. 中國市場, 2016(24期):115-116.
[5]嵇婧. 大數據背景下創新互聯網金融的策略分析[J]. 財訊,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