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姍蓉

過去的一年,鄭州大學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呈現出了新的特征:站位不斷提高,校地校企合作水平不斷提升;辦法不斷創新,通過搭建產學研服務平臺,社會服務能力得到提高;視野不斷開拓,完成技術轉移工作,獲得示范機構榮譽;成效不斷顯現,科技成果轉化創造河南省新紀錄。
2018年,鄭州大學共簽訂科技成果轉化合同547項,合同總金額24 667萬元,較上年增長82%。其中,技術開發合同和技術服務合同共有471項,占合同總數的86%,占合同總金額的78%。鄭州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的合作對象共有455個,以企業為主,以政府機構、科研院所及高等學校為輔。其中,與企業合作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數量占全部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72%,合同金額則占全部合同額的83%。
鄭州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的合作對象廣泛分布于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市等25個?。ㄗ灾螀^、直轄市),覆蓋了河南省17個地級市。其中,與河南省311家單位建立了科技成果轉化合作關系,簽訂了376項科技成果轉化合同,合同金額12240萬元,占全部合同額的50%;與鄭州市213家單位建立了科技成果轉化合作關系,簽訂了263項科技成果轉化合同,合同金額7 304萬元,占全部合同額的30%。
加強校地供需對接,提升校地校企合作水平
鄭州大學扎實推進校地校企合作,切實做好與各簽約地市和企業的具體項目對接落實工作。先后與洛陽市、登封市、無錫市等地市簽訂了校地合作協議;與北京鄉哩吧吧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以項目為依托,共建鄭州大學洛陽研究院、登封發展研究院、無錫產學研眾創空間線上平臺等產學研研發平臺,累計獲得校地合作專項經費4 110萬元。
全面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活動,進一步拓寬產學研合作領域。鄭州大學先后組織機械、信工、化工、化學、生命科學、環水、物工、材料、藥學、管理工程等相關專業領域的專家團隊赴深圳、徐州、宿遷、威海、連云港、惠州、滁州、鄭州、洛陽、新鄉、許昌、焦作、濟源等地市考察高新技術企業并進行產學研對接,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領域積極尋求合作。
先后多次組織有關院系專家參加了惠州第二屆中國高??萍汲晒灰讜?、威海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合作大會、深圳第二十屆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新鄉第一屆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覽會等省內外產學研對接活動,建立起了廣泛的省內外產學研合作關系;先后選派11位科研人員赴江蘇嘉勝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江蘇信泰化工裝備有限公司等企業掛職科技副總,加強技術人才的對外交流和科研合作;鼓勵與企業聯合申報各級研發機構項目,先后申報了河南省綠色功能包裝材料與制品創新中心、河南省電子陶瓷制造業創新中心。
同時,進一步完善了產學研管理機制,規范和加強了學校的產學研合作協議管理。依據《鄭州大學合同管理辦法(暫行)》(校政〔2017〕27號)和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學校實際,起草制訂了《鄭州大學產學研合作協議管理辦法(暫行)》(校政〔2018〕40號)、《鄭州大學合作共建研發機構實施細則》(校政〔2018〕41號),已正式發文并實施。
搭建產學研服務平臺,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針對鄭州大學許昌研究院、濟源研究院建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從研究院職能定位、工作目標、團隊組建、管理模式等方面開展了大量調研,并就下一步如何做好地方研究院業務指導工作厘清思路、明晰責任、完善機制,研究院總體建設穩步推進。
針對剛剛成立的鄭州大學洛陽研究院,經多方溝通,確定了組織架構以及理事會人員組成,并就研究院運行管理辦法、項目引導資金管理辦法及理事會章程等起草了初步方案,明確了研究院的建設重點,目前正在圍繞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環境保護等4個領域遴選研發團隊、組建研發中心。同時鄭州大學研究院也正在積極與洛陽市人民政府協調確保建設資金到位。
以鄭州大學多個地方研究院為載體,一方面圍繞當地重點支柱產業的企業技術需求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及應用技術研發、創新企業孵化與技術轉移交易等工作,一方面結合當地科技創新鼓勵政策,做好重大研發項目培育等工作,充分發揮平臺科技成果轉化橋梁作用和人才聚集作用,多方位提升學校的社會服務水平和能力。
在全國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系統完成錄入技術合同507項,涉及合同金額28 800萬元,在河南省屬高校中名列第一。因在合同登記和管理方面表現突出,鄭州大學多次受到省科技廳的表彰,且此項工作考核結果為“優秀”。
科技成果轉化,創造河南省新紀錄
鄭州大學在醫藥研發方面有著扎實的研究基礎,呈現出良好的成長性。2018年3月3日,鄭州大學、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治療肝纖維化創新藥物ADN-9”專利技術轉讓與研究開發項目簽約儀式隆重舉行。協議約定專利權轉讓費(含專利實施獨占許可費)3 500萬元,技術開發費1 500萬元,合計5 000萬元,創造了河南省科技成果轉化的新紀錄。
此次轉化的ADN-9,是基于鄭州大學5項發明專利并由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藥學院聯合研發的一類創新藥物。其基于天然產物穿心蓮內酯,通過系統的分子優化、構效關系研究,獲得的適于治療慢性肝炎、抑制肝癌發生發展的候選藥物分子,尤其是在抗肝纖維化方面療效突出。
圍繞ADN-9的這一系列知識產權成果,先后有多家省內外生物醫藥類企業表現出了濃厚興趣和合作愿望。鄭州大學經過認真調研,最終選擇了創新藥物研究意愿強烈、中國制藥企業百強之一的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雙方團隊從2017年2月開始接觸,先后在石家莊、鄭州當面會議溝通談判6次,經過一年的談判協商,最終達成了合作協議。同時,“抗肝纖維化I類創新藥物臨床前研究(2017ZX09101003-005-026)”還列入了國家“十三五”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此次專利技術轉讓與研究開發協議的簽訂,揭開了鄭州大學與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深化合作的新篇章。
今后,鄭州大學將繼續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把科技創新擺在核心位置,在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轉化、科研項目聯合攻關等重點領域探索創新模式和創新機制,實現校企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共贏發展,打通成果轉化“大通道”,努力實現高科技成果找得到、引得來、落得下。
(作者單位:河南《創新科技》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