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菊
【摘? 要】語文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的閱讀教學,把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常抓不懈的一個內容。本文結合筆者這些年對閱讀教學的具體做法,談談個人在這方面的看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一、重要意義
1.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掌握更多、更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接受知識的熏陶與教育,為自己的將來打好基礎。2.雖然在信息時代,人們接受信息的途徑和方法很多,如看電影、電視、聽廣播等,但都無法替代閱讀所接受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閱讀可以使人增加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3.“腹有詩書氣自華”,這說明,通過閱讀,可以提升自我,反省自我,使自己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通過閱讀,可以積累和豐富間接經驗,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二、有效策略
1.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習慣是長期培養和堅持的結果,閱讀習慣的形成也一樣,我們必須要在閱讀教學中注意培養。如:倡導學生每天堅持讀書20分鐘;幫助學生制訂詳細的閱讀計劃,并按計劃進行閱讀;定期舉行閱讀知識競賽等,使學生逐漸形成閱讀的良好習慣。
2.營造閱讀的良好氛圍。現在的課堂是一個多媒體的課堂,多媒體把圖文聲像集于一體,可以實現把作品轉化成直觀形象的畫面、動聽的音頻和真實的場景,使課堂教學變得富有色彩感和動態感,使枯燥的教學變為生動活潑的場景,把“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感與意境轉換為觸手可及的畫面。
3.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初中學生還沒有形成閱讀習慣,掌握的閱讀方法也很有限,所以,我們語文老師的責任之一就是要多教一些閱讀方法。如:朗讀、默讀、精讀、略讀、速讀等閱讀方法;根據思維方法有分析、綜合、比較、概括、歸納和演繹等閱讀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慢慢教會學生這些閱讀法的具體步驟和要求;讓學生閱讀時做讀書筆記,如閱讀后寫批注,寫心得,作評價等,讓學生逐漸地養成記筆記、畫重點、寫標題、編寫讀書提綱、寫讀后感及讀書心得等習慣。
4.閱讀與寫作相結合。閱讀是積累和豐富學生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培養閱讀習慣的主要方法,把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寫成文字,實現學以致用,如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仿寫、改寫和補白等活動。
5.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我們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學會多問為什么,用問題來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問題的過程中產生新的問題,同時鼓勵學生善于質疑,能夠提出更多的問題,然后再主動去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思考的平臺,構建了一種實現自我的場景。
6.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學生不是機器部件,是千差萬別的,每個人都有個性特點,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揚長避短。在閱讀中,教師也應該倡導個性化閱讀,打破常規的唯師、唯書的條條框框,按照自己的個性去實現閱讀,產生富有個性化的見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平臺,把文本還原成生活,讓學生體驗生活,這樣才能避免學生對文本的膚淺理解,從而形成個性化的見解與感悟。
總之,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閱讀效率的方式方法很多,我們只有把閱讀從思想上、行動中和方法上引起足夠的重視,才能更好實現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注:本文為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仿寫在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GS2018GHB3829)課題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張良田.初中語文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