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偉 楊娟
隨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不斷推進,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信息技術在各個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利用信息技術教學也成為新課程改革的新主流。當代教師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學習信息技術教學模式,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適應現代化教育的需要。但是,由于受到學校辦學條件以及教師自身素質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特別是一些農村中小學,目前仍有少數教師思想比較保守,觀念比較落后,對信息技術知之甚少,教學方法簡單,手段陳舊……那么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到底有哪些呢?針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我簡要談談我的看法。
一、信息技術的運用,豐富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由于教學載體比較單一、呆板,一定程度已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預期目標,特別是在一些直觀性、現場性、演示性比較強,要求學生增強感性認識的科目教學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所運用的載體以及途徑,很多時候就顯得力不從心。
二、信息技術的運用,增強教學過程的直觀理解
在進行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在講到一些推理、事件、社會現象以及創設情境、使用時輔助理解,只是純粹地使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很難理解,特別是農村中小學學生,讀書較少,見世面較窄,想象力不足,語言匱乏,一些知識只能讓他們像霧里看花,越聽越糊涂。這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多媒體進行輔助。多媒體課件具有圖、文、聲并茂的特點,這是對教育、教學過程來說特別寶貴的特性與功能,這些特性與功能是教材、教師所不具備或是不完全具備的。例如,在數學教學中,它能直觀地、生動形象地展示圖形的變化過程,將靜態的事物動態化,將枯燥的知識形象化,將抽象的過程具體化,增強教學趣味的同時,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信息技術的運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采用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事先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靈活分割,并將每一部分設計為不同的表現方式,或是聲音,或是圖像,或是動畫,或是網頁,再根據教學內容的邏輯結構,將每一部分進行有機地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技術教學方案。教師在演示多媒體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設備會產生出不同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大腦皮層也就產生不同的刺激,且相互交替,間隔出現。這樣使學生的大腦皮層始終處于一種“興奮—亞興奮—興奮—亞興奮”的狀態,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信息技術的運用,培養學生想象力
教師可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多種手段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例如,在執教《創意屏保》一課時,以“創感設計”這個主題屏保欣賞導入,這個范例內容具有現代創意的豐富內涵,帶有生動、時尚的信息。范例從畫面、音樂、文字及主題內容上精心設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興趣和創作靈感。創意的主題給學生帶來了許多創意,學生甚至認識到只要有想法就可以創新。
五、信息技術的運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在我們原有的教學中,老師的板書、教具的演示和教學掛圖的張貼等,往往占用了一節課中不少的時間。運用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可以把知識形成的過程直觀、生動和便捷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教師通過精心制作的課件,在“超文本”狀態下,只要操作鼠標,就可以讓學生一邊眼看精美的教學圖片,一邊耳聽教師的生動講解或多媒體播出的聲音。動靜結合,輕松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學生容易掌握其內在規律,完成知識的構建。
六、信息技術的運用,增強教師的專業性技能
經常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于課堂教學的教師,他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一般多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和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就要求教師有相當的計算機使用技能,有些不會使用信息技術的教師就會開始學習起來,會的教師就會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提高學習,讓自己在課堂使用信息技術得心應手,從而讓教師在學習好自己專業課的同時也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知識,為自己在教師行業中處于領先位置打下堅定的基石。
信息技術有效運用于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是現在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方向。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自由廣闊的舞臺,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為課堂的多元互動提供了真實的教學情境,為教育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嶄新的理論、模式與方法,更對教師的現代教育水平、專業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總之,我們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努力探索,不斷總結,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展現它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