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之際,共青團中央公布了2019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名單,來自蘇州黃橋實驗小學的青年教師尤苑,榮獲了2019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扶貧助困好青年榮譽稱號。
從教12年,尤苑始終懷著一顆赤誠之心,在教育和幫助西部困難家庭孩子這片平凡的土地上默默耕耘。這個看似柔弱的蘇州姑娘,不畏艱苦連續十年暑期赴青海助學,資助多名西部困難家庭孩子重返校園;參與“護花”公益巡講覆蓋到玉樹藏族自治州二十多所學校;她還帶領著一批又一批西部的孩子走出大山,來到蘇州與當地的青少年結對開展活動……先后獲得“優秀教師”、“先進個人”、“最美教師”、“中國好人”等榮譽稱號。她身體力行,以嬌弱的身軀鋪就一條助學之路,從一人的堅守變成眾人的同行,在扶貧助學的戰線上,猶如一朵格桑花,柔弱中蘊含著堅韌,嬌艷中夾帶著頑強,在青藏高原上絢麗綻放。
2010年初,天涯論壇上一個有關西部助學的帖子引起了尤苑的注意。從帖子里,她知道了在青藏高原腹地有一個叫做“玉樹”的地方,在海拔三千八百多米的大山深處有個學校,叫做“尕丁小學”。學校是住宿制的,大部分的孩子都來自周邊的牧區,有的偏遠的要從西藏昌都翻過幾座大山,徒步十幾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學校。全校一到六年級,四百多個孩子,卻沒有一位在編的正式老師,靠十來個代課老師和寺院的幾個喇嘛勉強維持基本的教學。在這里,孩子們沒有一本課外書,沒有一件像樣的教具,連最基本的師資都沒有保障,更別說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看著這些,尤苑的內心深處被觸動了,從此心里埋下了一顆想去看看這些孩子們的種子。
就在這一年,玉樹發生了“4·14”大地震,這牽動著尤苑的心,她牽掛著尕丁的孩子們。與朋友商量后,她們一起募集了一些防寒衣物和學習用品,寄了過去。但尤苑覺得僅僅給玉樹的孩子提供這些物資還遠遠不夠,“我要去玉樹走近這群孩子,更好的幫助他們。”她想到4、5月是藏區孩子的蟲草假,孩子們跟隨著父母一起上山挖蟲草,來維持全家一年的開支。而 7、8月是不放暑假的,正好可以趕在暑假去看看這些孩子們。第二天,她立馬定好了暑假飛往玉樹的機票。
尤苑的首次助學之旅并不順利,甚至險些丟掉性命。尤苑回憶說,當時在去往學校的路上,她開著裝載物資的皮卡車不慎與一輛大巴相撞,好在車上物資沒有毀壞、也沒有人員受傷。然而,撞車后,同伴考慮尤苑長時間開車太疲勞,就把車停在一個崖口處,讓她在車上休息,其他人則忙著卸貨。不料,車子突然動了,原來那個崖口另一邊是個下坡,車子墜下了山崖……“看著一車的物資傾瀉下山崖,我只是想著‘完了完了’,身體下意識地從車上跳了下來。”她第一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滿車的物資掉落懸崖,慶幸的是險死還生。
如果說這是上天對她助學之心的考驗,那這僅僅只是個開始,當踏上海拔近四千米的青海玉樹,發燒、嘔吐等強烈的高原反應接踵而至,但高原孩子們清澈的眼神給了她堅持下去的勇氣,那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神,瞬間暖化了身為老師的尤苑。她給孩子們講述大山外的新奇世界,教孩子們讀書、唱歌,了解關心每個孩子背后的家庭。在這期間,她了解到該校有一對姐弟家庭比較特殊,沒有父親,只有體弱多病的母親,平時就靠母親做些零工補貼家用,除此之外就沒有其它經濟來源,但兩個孩子在學校學習依然非常努力、刻苦,和老師商量后,她當即決定資助這對姐弟,來幫助這個家庭。
從此,青藏高原的這群孩子成為了尤苑心中的牽掛,第二年,她走訪了更多的家庭,她無懼一路上出現的艱險,因為她的心中有著深深的牽掛;第三年,她將更多的朋友帶到了青海,把更多的愛分享給孤苦無依的生命;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她堅信還會有更多更多的愛與希望。
一次偶然的機會,尤苑了解到一個叫“格桑花西部助學”的公益組織。格桑花發起人洪波曾說:“青藏高原就像一個巨大的能量場,它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人活一輩子總要為別人做些事情,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柔軟和善良,都愿意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獻給這個世界,只是我們有時缺乏機緣、缺少機會,那我們就共同來創造這個機緣和機會吧。”發起人的這番話深深地觸動著尤苑的內心。她毫不猶豫的加入到這一公益組織。
通過“格桑花”項目,她又陸續資助了多個孩子,每次孩子們的來信都讓她激動不已。藏區孩子漢語表達不是那么好,但從他們認真的字跡和質樸的語言中看到了他們的心。她喜歡和孩子們這樣交流,藏區的孩子特別靦腆、內向,通過書信這個紐帶,尤老師和孩子們的心更近了,她更真實地了解到孩子們的想法,和他們談心,幫孩子們建立自信,獲得更美好的人生。
2016年9月,格桑花蘇州拓展營如期開展。經過尤苑的牽線搭橋,來自玉樹囊謙的四十多名孩子來到了蘇州黃橋實驗小學,和學校的師生來了一次“親密接觸”。學校的孩子們熱情地歡迎藏族師生的到來,帶他們參觀美麗的校園,體驗學校科技實驗室里各種新奇的展品。學校的老師更是精心準備了兩節精彩的課呈現給孩子們,教他們學會更好地與人溝通,鼓勵他們要對自己充滿自信。玉樹蘇州的孩子們共同上課,合作完成老師的任務,已然成為了好朋友,他們相互留下書信地址,相約以后再見。
2017年暑假,在尤苑的影響下,兩位美術老師與她一起來到了讓大家惦念著的那片高原,進行了為期十天的西部公益探訪活動。初上高原的兩位美術老師克服了“高反”,給孩子們帶來了一節節有趣、生動的刮畫課。藏區的孩子十分靦腆,但是對于外來的新鮮事物又特別感興趣,從他們燦爛的笑臉和完成作品時專注的表情可以看出兩位老師的課是多么受歡迎。
高原的環境艱苦、信息閉塞,這里的孩子對于個人衛生和心理疏導的知識更是知之甚少。尤苑參加了格桑花西部助學的“護花”巡講,為玉樹州的三十多所學校的孩子們上“護花課”,通過一系列課程來普及衛生常識,告訴孩子們怎樣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了解青春期的變化,以及如何懂得自我保護和性侵犯。同時也引導家長們一起來關注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做“護花”項目是最辛苦的,要輾轉奔波于各個學校去給孩子們去上課。有時從所在的縣城到學校來回車程就要六、七個小時。到了學校又馬不停蹄給孩子們上課,為了讓他們看得更清楚,尤苑常常是站到椅子甚至是桌子上給學生講解、示范。一節課2個小時下來時常會胸悶、氣喘、腿軟。即使如此,她依舊樂此不疲。因為她覺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再困難、再辛苦仍然感覺是快樂的。
為了能讓更多的西部孩子走出高原看世界,一場名為“行走的格桑花”公益徒步應運而生。這項活動號召社會上的愛心人士用徒步的方式一起參與到這一公益項目中,幫助西部的孩子走出高原看世界,為他們籌集愛心資金。“我們想把這巨大的能量場告訴給更多人,想激發更多的人對他人生命的關注,可能僅僅是一個小小的善舉都會帶來無盡的愛,一個小小的機緣就能讓更多人發現他們能夠給予的能量。”籌辦這樣的大型活動很耗費精力,前后忙碌一個多月,在做好本職工作之余,尤苑還擔當著這個活動的志愿者工作,連續一個月,幾乎每天都忙到深夜。而今,看著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她覺得所有付出的心血與勞累都是值得的,看到每一位參與人士露出的笑臉,她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滿足。
經過所有志愿者的共同努力,2016年穹窿山公益徒步參加人數近4000人,籌款超過50萬。2017年、2018年穹窿山公益徒步參與熱情依然火爆,籌款超過100萬元。每年金秋十月,因為“格桑花”,穹窿山變得格外熱鬧,參與到這一活動的人們熱情高漲,愛的溪流從每個人的心田迸發,匯聚成汪洋,而這愛的海洋從溫暖的江南通往千里之外的藏區。作為活動的一名志愿者,尤苑也從中感受到溫暖與力量,她說這也讓她變得更勇敢,更有信心。
2017年教師節,蘇州電視臺《社會傳真》欄目組聯手蘇州市慈善基金會,發起了“助力尤老師的公益夢”——為青海玉樹的8所學校,一千多名孩子募集暖冬毛毯。一下子就激起了蘇城愛心市民的陣陣浪花,僅僅三天時間,就募集到愛心善款超過7萬元,為玉樹的孩子們送去了來自江南的溫暖。
2018年3月,為了更好地開展活動、弘揚正能量,在區宣傳部和黃橋街道領導的關心下,成立了“尤苑好人工作室”。這將成為開展活動、弘揚正能量的“聚力站”,成為黃橋“小手拉大手”服務社會、奉獻百姓的“愛心臺”,并以工作室為圓心,不斷勾畫出全社會爭做好人的德善同心圓。
這一年的暑假近兩個月時間,尤苑都在玉樹和這里的孩子們在一起。更值得一提的是,“尤苑好人工作室”的志愿團隊成員在這個暑假也來到了玉樹,這是繼年初“好人工作室”成立后,好人志愿服務隊首次前往玉樹開展公益活動。這群人中,有黃橋的愛心企業家,有街道衛生院的醫生、有市公安局的警察,還有尤苑曾經教過的學生和家長。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所有人克服了頭疼、嘔吐等劇烈的高原反應,去到學校給孩子們發放助學金,走訪困難家庭,給真正需要幫助的孩子帶去溫暖。孩子們的努力、淳樸也感動了團隊的志愿者們,他們紛紛表示明年還會再來玉樹看望孩子們。
當被問到是如何做到十年時間都堅守在扶貧助學的戰線上時,尤苑說,對她來說這件事情并不是堅持,而是發自內心的喜歡,當她在為孩子們做每一件事的時候,她是快樂的,這快樂并不是來自別人對她的感激或贊賞,而源自于內心的喜悅。今年的暑期又快來臨,尤苑再一次整裝待發,向著那日夜牽掛的地方……
(:中華兒女 2019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