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先虎
摘要:傳統紙媒,在擁抱互聯網,迎接新挑戰,積極探索尋求與新媒體融合的同時,也只有在注重內容上下功夫,暗汸類新聞調查是注重內容為王的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滿足了廣大民眾知悉社會真實情況的要求,同時也帶給了讀者獨特的閱讀快感。
關鍵詞:暗訪;新聞調查;策略
傳統紙媒,無論任何時候都不放棄內容為王這個紙媒的核心,暗訪類新聞調查,是注重內容為王的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在現實生活中,新聞媒體對于一些通過正常采訪無法采訪到的新聞素材,運用暗訪的方法,全面、真實地了解事實真相,將一些違法違紀事件曝光,使之受到鞭撻,這不僅滿足了廣大民眾知悉社會真實情況的要求,同時也帶給了讀者獨特的閱讀快感。
新聞暗訪報道是媒體發揮輿論監督職能過程中常用的手段,如何穩妥地進行暗訪調查呢?暗訪類新聞調查應該注意什么?這些問題值得認真地加以思索和研究。
一、暗訪記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第一,要有一顆勇敢的心。勇敢是暗訪者必需具備的首要素質。暗訪要和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經歷各種無法預測的險境和困境,隨時都會發生棘手的突發狀況,并且不少暗訪對象還可能是涉及違法犯罪的高危人群,這就要求記者能勇敢地面對,機智化解受訪方的各種刁難和懷疑。
筆者就曾經歷過這樣一次暗訪。2003年5月20日,筆者接到報社領導的指示,要求去做一篇關于九江市生豬屠宰市場上“白條肉”的暗訪。當筆者喬裝走進一個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屠宰場,看到幾十把明晃晃、閃亮亮、大小不一的殺豬刀,且現場血水橫流,內心不寒而栗。雖然當時順利地完成了暗訪任務,但做這樣的暗訪,沒有一顆勇敢的心,根本無法和受訪者周旋,根本無法順利完成采訪任務。
第二,要有吃苦耐勞的品質。暗訪調查是很艱難的工作,有順利的時候,但大多數情況都是困難重重。要克服取證的艱難,克服專業知識的缺陷,克服當事人不予配合的障礙,一篇優秀的調查類暗訪都是在克服重重困難之后才完成的。有些暗訪甚至要跟蹤、守候,不分晝夜,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沒有很強的敬業精神是無法完成暗訪任務的。
第三,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做暗訪要有一股狠勁。必要的同情是應該的,但對違法犯罪者不應同情,否則會有更多的人受到傷害。暗訪記者在暗訪中,要隨機應變,保持好的心理素質,面對突發事件能機智應對。
第四,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做暗訪及輿論監督報道,被監督對象會千方百計收買記者,這樣的情況幾乎發生在所有的暗訪調查中,甚至會逼迫記者,記者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堅持原則,當遇到無法推脫的賄賂時,收受的禮物、金錢,可以上交單位的紀檢部門,這樣既能麻痹被采訪對象,又能回避采訪的風險。
二、獲取暗訪線索的幾種途徑
第一,本單位的新聞熱線。新聞熱線是常規的暗訪線索來源,記者可以對熱線線索進行整理,發現一些適合做暗訪道的線索。
第二,開設關于暗訪的新聞欄目或調查欄目,將舉報電話公布出來。因為,很多舉報人不愿意打新聞熱線,他們提供的隱秘暗訪題材,很多都是通過暗訪欄目舉報電話提出的。
第三,記者在平時的采訪中要善于發現素材線索。
第四,在生活中發現題材。記者可以多留意日常生活或親友同事、朋友交往中的事件,從而發現暗訪題材。
第五,通過策劃獲得暗訪題材。對于新出臺的政策法規,記者可以結合市民生活或某一時令,策劃一組暗訪報道。
第六,在一些電視媒體和平面媒體廣告中尋找暗訪題材。
第七,通過記者本人的微信、微博發現暗訪題材。
第八,通過培養線人獲得暗訪線索。如行業線人、職業線人等。
三、喬裝準備是暗訪成功的關鍵
自從暗訪這種新聞采訪方式產生以后,各種各樣的暗訪手段層出不窮。記者為了獲取事實和真相,喬裝打扮,變換身份,和調查對象面對面,或進入暗訪對象的工作場所或生產場所,秘密展開調查,這是最常見的暗訪手段。暗訪記者就是一個“百變人”,必須要裝啥像啥,否則就會暗訪失敗,無法獲取自己所需要的新聞現場或新聞素材。
2001年4月份,筆者在昆明《都市時報》從事新聞采訪工作。一天接到一個報料稱,在昆明市區附近有一家“黑磚窯”雇傭童報社同意去暗訪后,筆者立即對線索進行了整理,并做了大量前期采訪準備工作。為了順利完成采訪任務,筆者喬裝成一個窯工,專門找來幾件老舊的衣服,同時把衣服放到泥土里滾滾,臉上也弄得臟臟的,穿著一雙破皮鞋,把自己喬裝成一個外地農民,來到這家窯廠,通過交流,順利應聘進入窯場,通過近一周的暗訪,掌握了這些童工的生活、工作等第一手資料。稿件發表后,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10多天后,這家“黑窯廠”被關閉。
2014年2月份,筆者接到一條報料稱,九江市都昌縣某鎮某村的村主任帶頭組織村民在一個蒼鷺繁殖基地從事非法掏鳥蛋工作,嚴重破壞了蒼鷺的繁殖環境。接到報料后,筆者專門找報料人了解到,鳥蛋大部分被賣到廣東、湖北等地,同時還了解了鳥蛋的價格、如何掏蛋等情況。為了順利完成這次采訪任務,筆者從網上購買了一張廣東東莞的手機卡,準備了一萬多元現金,同時謊稱自己在東莞一家養殖場打工,受老板委托,收購一些蒼鷺蛋進行繁殖。筆者第一次和這位村主任見面后,并沒有被帶到掏蛋現場。經過近一個月的溝通交流,村主任才同意和筆者做這筆生意,并安排了具體的交易時間和地點。為了取得村主任的信任,筆者臨時學了幾句廣東話,同時借了一輛掛有廣東牌照的車子。3月26日,記者順利進入了掏鳥蛋現場,拍下了掏蛋及賣蛋過程,掌握了村主任組織非法掏蛋交易的關鍵證據。記者離開現場后,立即和九江市森林公安取得了聯系,經過布控,公安機關抓獲了6名掏蛋者和1名買蛋者,所有涉案人員全部被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四、身份暴露如何保全自己
首先,采用和執法人員聯合暗訪的方式。接到重大題材的報料后,如核實發現,這種暗訪特別危險,且在暗訪過程中,容易暴露記者的身份,采訪過程也易發生生命危險,這類暗訪可聯合執法人員共同進行。這種暗訪方式一般不會發生危險,即使發生了危險,執法人員在場,也會很好地保護好記者的安全。
其次,特別危險的采訪采取兩人或多人合作完成。由一人或兩人喬裝后,進人采訪現場,同時現場之外也可以有一人或兩人負責外圍調查,外圍的調查記者還肩負保護現場內暗訪記者的安全,一旦身份暴露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防止危害事件的發生。
第三,冷靜處理發生的沖突。如身份暴露,暗訪對象要求銷毀證據,在無奈的情況下,應積極給予配合,避免矛盾升級危及自身安全,切不可據理力爭;暗訪時如發生沖突事件,暗訪對象將攝影或攝像器材砸壞,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要直接和暗訪對象發生沖突,應把保護自身安全放在第一位,保護器材放在第二位。證據被破壞,可以組織其他記者進行第二次暗訪。
第四,特別危險如會危及生命安全的新聞暗訪可采取放棄的方式去處理。新聞人只是新聞事實的忠實記錄者新聞媒體也不是公共權力機構,無法充當救世主和道德法官。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有更好地保護好身體安全,才能更好地去從事自己的新聞事業。
五、暗訪類調查中應注意的法律事項
第一,暗訪時應注意保護婦女兒童、殘疾人的利益,保守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等。
第二,暗訪時不能參與違法。在隱瞞記者身份以體驗的方式進行暗訪時,不能以暗訪為借口有意或無意參與違法活動。如,為了揭露賭博活動自己扮成賭徒參與賭博,不能為了考察“公安110”反應速度報假警等。
第三,記者不能冒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政府工作人員、警察、法官、檢察官、工商、稅務、軍人等身份進行暗訪,這些身份是國家法律規定不得假冒的,包括記者在內,任何人假冒都要負法律責任。像投機商、賭徒、行賄者等等之類假冒身份的極端情況,顯然也在遵紀守法的范圍之外,假冒這類身份,不僅有損于記者的尊嚴和形象,而且也使記者徘徊在法律邊緣,使暗訪動機、暗訪行為受到置疑。
第四,我國規定了輿論監督的禁區,如軍隊、監獄、宗教、少數民族活動場所等不得進行暗訪;我國新聞管制部門也有規定,媒體不能異地從事輿論監督,因此媒體也不能從鮮地暗訪。
第五,暗訪時應注意保護公民隱私權、肖像權。在非公共場合,對偷拍、偷錄的限制相當嚴格:未經主人允許,任何人不得非法進入其他住宅(包括私有住宅、租用房,以及在賓館、招待所臨時租用的房間)。
第六,對一些有悖于社會倫理道德的現象,記者一般不宜隨便采用暗訪,即使使用,在后期制作或發表時,應做一些技術處理,如打馬賽克或將圖片虛化等。
六、結語
新聞暗訪作為記者調查研究的一種特有的重要手段,正越來越多地被用于新聞報道中特別是用于輿論監督報道中。但無論如何,新聞暗訪也只是公開采訪的補充形式,仔細分析,大多數暗訪的內容都可以通過正常的采訪方式獲得,只是獲得方式可能會迂回一些,獲得的內容可能不夠精彩,記者需要花費的功夫可能會更多一些,遭遇會更曲折一些。如果非得采用暗訪的方式不可,也應該慎重考慮,小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