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摘 要:隨著國內各個地區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與之前相對比,人民的經濟收入得到顯著的提升,人民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投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金融行業的發展。本文圍繞著金融機構債券投資交易,分析其中存在的風險,探索風險防范策略,并且提出一些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金融機構;債券投資;風險管理
引言:目前金融行業市場中理財產品眾多,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債券投資因為其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流通性,受到眾多投資者的喜愛,但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債券投資依舊存在一些風險,如何規避投資交易風險一直是眾多金融專業人士重點研究目標[1]。
一、債券投資基本概述
投資者依據自身經濟能力、投資預期收益、風險承擔能力的了解,向金融機構購買一定量的債券,與金融機構簽訂債券購買合同,金融機構在合同到期時向債權人發放債券利息以及債券投資本金,這種投資方式被稱之為債券投資[2]。由于投資者與債券發行人簽訂債券購買合同,金融機構要在合同到期時向投資者支付本金以及債券投資利息,當投資者購買的債券屬于國債時,其本金和利息受到政府的擔保,投資風險較低,因此債券投資具備一定的安全性。投資者在證券交易所購買上市債券,在持有上市債券過程中,若是自身遇到突發情況急需資金流通時,可以在證券交易所賣出自身持有的債券,因此債券投資具備一定的流通性。債券種類繁多,不同種類的債券具備不同的收益率、投資風險,其投資風險指的是債券投資實際收益與投資者預期收益不符,債券發行人未在規定的時間向投資者支付債券購買本金和債券投資利息。
二、金融機構債券投資交易風險
(一)違約風險
若是投資者購買債券的種類屬于公司債券,受到經濟能力、企業發展、企業信用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公司債券的發行方在債券購買合同到期時,未向投資者支付債券本金以及投資利息,給債券購買人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不利于債券投資行業長久穩定發展。這種債券投資風險不僅出現在公司債券投資中,除中央政府發行的債券以外,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各種債券,都會存在一定的違約風險。
(二)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存在任何種類債券投資交易中,受到金融市場環境、國家宏觀政策、金融機構管理制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金融機構發行債券的利率會產生變化,可能會使債券投資實際收益與投資者預期收益存在一定的差距,從而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收益。債券投資利率的變動會帶動債券價格的變動,若是債券投資的利率上升,債券的價格也會隨之上升,若是債券投資的利率下降,債券的價格也會隨之下降,大部分投資者并不具備較高的債券利率變動預測能力,使得投資者無法在最佳時期購買債券,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資者的投資收益。
(三)通貨膨脹風險
與其他投資方式相對比,債券投資具備較高的安全性,其投資風險較低,相應的其投資利率低于其他高風險投資產品的利率,通貨膨脹率是衡量債券投資實際收益的重要標準,若是債券利率與通貨膨脹率極其接近,只能保證投資者擁有的債券本金和債券利息加起來的購買力,與在債券購買時投資者持有本金的購買力相平衡。若是債券的利率低于通貨膨脹率,如通貨膨脹率為5%,投資者購買債券的利率為4.7%,投資者的購買力不升反降,嚴重影響著投資者的經濟利潤。
(四)人為操作風險
投資者在持有債券的過程中,若是自身急需資金會選擇賣出自身持有的債券,想要在較短的時間內賣出自身持有的債券,大部分投資者會降低債券價格,債券銷售的價格與投資者購買時的價格不一致,若是債券價格過低,會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目前國內金融機構眾多,金融行業市場不斷涌現出許多新型的金融企業,部分規模較小的金融機構并未建立完善的債券投資管理制度,債券銷售人員并不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以及專業技能,機構內部缺乏風險防范管理機制,當出現債券投資交易風險時,工作人員難以及時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不利于金融行業長久穩定發展。
三、債券投資交易風險防范策略
(一)監督機構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
金融市場的監督機構應依據對債券的種類、發行方式、購買方式、投資風險等各項具體情況的了解,合理制定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債券投資管理制度,將債券發行原則、債券價格變動原則、債券利率浮動規則、債券變賣等包含在債券投資制度中,從而加強對債券投資市場的管理,使得債券投資者和債券發行人在進行債券投資交易時能夠有一個統一的規范和標準。金融市場監督機構為了確保自身制定的債券投資管理制度能夠落實到實處,應建立相應的監管機制,設立監管部門,對債券投資交易進行監管,確保債券投資交易能夠正常運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預防因金融機構違約而給投資者帶來的經濟風險。監督機構應加強對內部監管人員的培訓力度,其培訓內容應包含債券投資知識、債券投資風險、債券投資管理制度等方面,從而提高監管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以及專業技能,使得其在進行監督管理工作時能夠嚴格按照監督機構制定的規章制度。監管工作人員在進行債券投資監督管理工作時,若是發現金融機構發行債券價格遠超于市場價格、金融機構未按約定期限向投資者支付債券本金和利息等一系列違法債券投資管理制度行為時,工作人員應及時向上反饋,并且依據監督機構制定的規章制度對其進行懲處,確保債券投資交易能夠平穩運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預防債券投資交易風險。
(二)金融機構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
金融機構應深入了解金融市場債券投資現狀、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其他金融機構制定的債券銷售價格,結合對機構內部各項具體情況的了解,合理制定新型債券研發方案、債券發行方案、債券銷售價格,從而建立較為完善的債券投資管理制度[3]。金融機構應積極學習國內外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從中篩選出具備較高實踐意義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制定機構內部債券投資交易規章制度,使得債券銷售人員在進行工作時,能夠嚴格按照金融機構制定的相關規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預防因工作人員失誤而給投資者、金融機構帶來經濟損失風險。金融機構應加強對內部債券銷售人員的培訓力度,其培訓內容應包含債券投資知識、債券銷售流程、員工行為規范、設備使用注意事項等多個方面,從而提高其職業素養以及專業技能,提升其工作效率,確保金融機構的經濟利潤。金融機構應定期對債券銷售人員進行考核,依據培訓內容合理設定考卷,依據測評結果了解銷售人員對培訓知識內容的掌握程度,對于考核不達標的債券銷售人員進行二次培訓,確保每位債券銷售人員在向投資者介紹債券理財產品時,能夠邏輯清晰的向投資者講解債券利率、債券潛在風險、債券購買流程,提高投資者對債券投資的認知,預防因債券投資實際收益和投資者預期收益不符與金融機構產生經濟糾紛的風險。
(三)投資者提高自身風險規避意識
投資者在選擇債券投資方式之前,應做好充分的市場調查,分析金融市場中債券的種類,了解不同債券的價格、利率、風險,依據自身對投資理財收益的預期,選擇適合自身的債券類型,同時要保持良好的投資理財心態。投資者在向金融機構購買債券時,應仔細閱讀債券購買合同內容,了解當風險發生時自身與金融機構各自承擔的責任,若是債券購買合同未明確指出風險發生時的責任承擔方,投資者應向金融機構提出自身疑問,與金融機構共同商定債券購買合同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投資者與金融機構發生經濟糾紛的幾率,促進金融行業市場穩定發展。無論投資者選擇何種投資理財方式進行投資理財,其投資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當投資者選擇債券投資方式進行理財時,投資者應深入研究影響債券投資利潤的因素,針對不同的風險制定不同的應對策略,同時投資者還應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向專業人士學習先進的理財風險防范措施,將其運用到實際投資理財活動中,從而提高自身風險規避能力。投資者將理財資金投放在同一債券中,債券利率變動、通貨膨脹都會給其帶來一定的投資風險,雖然國債具備較高的安全性,但是其利率低于其他債券,投資者若是將理財資金全部購買國債,其最后獲取的經濟收益較低,投資者可以選擇組合式的債券投資理財方式,將自身擁有的理財資金分成若干份,購買不同類型的債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自身投資理財風險。
四、結束語
債券投資是大部分投資者首選的投資方式,但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債券投資依舊存在一定的風險,想要降低債券投資風險發生的幾率,需要投資者、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監督機構的共同努力,金融機構加強內部管理,金融市場監督機構建立完善的債券投資交易監管機制,投資者逐步提升自身的風險規避意識,預防因分析失誤而給自身帶來經濟損失。
參考文獻:
[1]吳月才.金融機構債券投資交易風險分析及建議[J].吉林金融研究,2018,442(11):32-34.
[2]周繼龍.淺析我國中小銀行金融機構債券投資風險控制[J].商,2015(02):189.
[3]王濱.金融機構投融資風險管理頂層設計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4(1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