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卓瓊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近四十年的快速發展,經濟發展逐漸遇到了越來越多的困難和挑戰,我國是社會主義特色國家,國家政府在經濟發展形勢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和宏觀控制作用。金融系統在國家的經濟發展發揮著“雙刃劍”的作用,合理的利用金融行業對實體經濟進行投資,有助于我國實干興邦理念踐行。另一方面,金融資本逐利的本性,也會導致市場上資金的投機性增加,更多的金融衍生品會逐漸透支實體經濟的發展潛力,導致國民經濟發展進入危險地帶。對當前的金融形式進行不斷思考和分析,有助于國家政府提高對經濟的估算和控制能力,促進政府管控力度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夠幫助企業個人發掘市場信號,積極的資金控制和投資,為自身的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經濟形勢;金融形式;認識和思考;政府政策;
引言:近幾年來我國經濟增長的形式有所回落,一方面我國經濟體量的不斷增長,影響了總體的發展速度,另一方面國內的經濟發展迎來了轉型期,大量的企業和金融資本需要進行有效的轉型發展,才能適應和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使經濟發展迎來新一輪的快速增長。我國是地域龐大的國家,具體的經濟發展利益龐大復雜,很難對地區經濟的發展問題進行有效的界定,地區之間的優勢經濟和互補經濟逐漸得到了凸顯,地區間的協調發展變得越來越重要。此外國際間的金融資本也對國內的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和挑戰。對此國家政府必須針對當前的金融形式,制定有效的宏觀控制和管理計劃,使我國的經濟在社會主義特色體制下穩定增長。
一、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有利變化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政府積極的提出了經濟結構轉型發展的建議,促使國家的形式趨于穩定,有助于經濟的長期發展,排除了更多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隱患。其中經濟發展中的有利變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我國經濟進行了大量的產業升級和改革,促使經濟的長期發展更加穩定。在傳統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發展經濟的過程都比較粗獷和盲目,旨在增加經濟的短時期效益,忽視了經濟的長期發展規劃,導致一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出現畸形,地方的經濟發展和政府債務問題很不健康。對此中央政府領導各級政府進行了積極的經濟發展改革,促進第一產業的向第三產業轉變,生產制造業提升附加值,升級和轉變產業結構,都對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做出了貢獻。此外國家的拉動內需戰略,也有效的降低了國家經濟和消費的影響,使我國的經濟形勢內生性更強,有效降低了對外經濟貿易的依賴性。[1]
(二)政府在金融發展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改革和讓步。對金融市場進行管制是社會主義國家必要的金融管理制度。資本逐利性需要國家行政力量進行有效的遏制,才能促使金融資本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正常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國家對金融行業的限制導致中小企的融資不足,市場中的經濟活力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和壓制。對此近幾年來,國家政策逐漸放開了對地方政府財政政策管制,并不斷強化自身在宏觀調控方面的能力,促使地方政府能夠和企業發展更加有效的配合,使中小企業的發展得到了一定的保障,為國家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三)我國人口紅利依然能夠對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支持。隨著我國經濟四十年的快速發展,人口問題逐漸成為社會和市場十分關注的問題,人口老齡化以及未富先老的問題逐漸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通過對人口結構的分析,我國的人力成本雖然略有上升,但是實際的人口紅利將依然持續一段時間。充足的勞動力為我國的經濟的長期發展建設,提供了有效切實的保障。[2]
二、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不利變化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充滿了多變且復雜的因素,一方面傳統的經濟管理制度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亟待改革和變化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經濟問題的集中體現和爆發,也迫使國家在政策問題上不得不謹慎小心,防止造成較大的經濟風險和問題。對此國家必須從宏觀上提升自身對經濟的調控能力,促使經濟金融形勢中的不利問題得到抵消和化解。以下是當前經濟發展中遇到的不利問題:
(一)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導致國內物價水平增長加快。民生問題是國家政策重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民生問題的合理解決有助于國家政府權威和公信力的有效樹立,有助于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但是我國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稍顯遲滯,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劃撥了更多的貨幣進行市場供給。導致物價水平快速增長,給民生問題造成了嚴重的沖擊。此外輸入性的通脹壓力也在對國內的物價形成長期的沖擊,對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造成了一定的限制。最后物價的上漲給實體制造企業帶來了成本問題,導致中小企業經營面臨困境,市場的活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二)市場貨幣的流動性較差,投資市場充滿混亂和投機行為。在經濟運行過程中,股市的發展形勢充分的反映了國民經濟的總體發展樣貌。隨之百姓在投資機構的關注下降,反引出投資市場在國民經濟中受到冷遇,更多的資金被百姓存入銀行,導致市場貨幣的流動性下降。另一方面房地產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也使大量的資金進入樓市,致使社會的實際的制造行業面臨資金緊張的窘境。此外貨幣流動性的下降,進一步導致市場信心的喪失,使國民經濟的發展形勢發生轉變。最后市場中的投機行為增多,也反映出國家在金融投資方面缺乏有力的監管,社會生產的網絡化發展,給實體經濟造成了打擊,給經濟的長期發展埋下了隱患。[3]
(三)政府行為導致社會生產成本增加,我國國內的市場機制尚未有效建立。社會主義國家政府在經濟發展中占據宏觀的調控能力使經濟發展的必要前提。但是行政力量對經濟的過渡干預,也對市場行為造成打擊,導致市場的運行不健全,市場的作用無法有效的發揮。在宏觀控制方面,政府實行的稅收計劃,導致社會整體的經濟運行成本上升,使得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問題,經濟民生問題因此進一步的惡化。在地方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地方政府手握重權,很容易對當地的經濟形成影響和干預。使得市場行為和企業行為無法有效的落實和貫徹,導致地方經濟發展混亂。此外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地方上的金融問題以及債務問題也逐漸暴露,給國家經濟的長期發展埋下了隱患。
(四)全球視野下的經濟發展速度放緩。隨著我國經濟規模不斷增長,對外貿易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也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一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方面全球的經濟創新能力放緩,使得世界范圍內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另一方面一些發達國家相繼遭遇了債務危機,給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此外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逐漸暴露,世界范圍內去全球化以及種族主義勢力抬頭,都給世界經濟發展造成了惡劣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目前仍和國際貿易有著巨大的聯系,世界的不穩定因素增多,給國內的經濟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三、我國政府在目前經濟金融形勢下應該采取的一些措施和策略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政府的宏觀調控方面擁有巨大的能力和作用。對此政府應該針對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制定有效的宏觀調控戰略,促使國內經濟穩定向好發展,實現經濟結構的有效調整和轉型,促使我國的經濟金融發展邁入新的發展時期。
(一)以先進的經濟金融理論為改革發展提供支持和方向,在宏觀和基層共同分析的情況下,制定經濟發展的戰略和措施。隨著我國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我國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也在不斷的增強,民族自信以及制度自信都在不斷的上升,這給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的制定提供了新的平臺和角度。對此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在借鑒西方發展經驗的同時,根據自身經驗總結以及以實事求是的角度出發,創新制定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宏觀調控策略,使國家的制定的政策更加符合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需要,促進我國的經濟保持平穩增長。
(二)在金融調控方面注重國家的根本利益,通過穩定外匯市場保持國內金融市場穩定。隨著我國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對外貿易對國內的金融沖擊風險也在加劇。對此政府應該對外匯市場進行合理的干預,防止匯率的大幅度波動引起國內金融的動蕩。此外對內的金融政策應該注重中長期的科學搭配,鼓勵金融市場在實體制造業以及民生方面的投資,對投機行為采取一定的預防和管控措施,避免金融體系向金融虛擬化發展的傾向。
(三)在國家財政方面控制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促進政府簡政放權,促進民生經濟的有效建設,促進市場經濟在經濟運行中作用的有效發揮。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政府行政力量對經濟的影響能力逐漸凸顯。對此中央政府一方面應該加強對宏觀經濟的調控能力,保證全局的經濟穩定,促進民生問題的有效改善。另一方面也應該鼓勵地方政府進行有效的簡政放權,減少對地方經濟建設的干預,促進經濟地方更有效的流動和增長,使市場經濟在地區之間發揮主導作用。4總的方向上進行總結,近期內穩定國內金融市場,促進民生建設和發展,為市場的持續擴大提供資源和信心。從長遠角度出發,國家應該對實體經濟提出更多的幫扶措施,促進就業率以及實體經濟的穩定和增長。在國家運行經濟中,應該保證市場經濟在商業行為占據主導地位,地方政府需要對民生問題進行不斷的改善。在宏觀策略上,不斷提升中央政府的調控能力,促使國家經濟金融應對風險的能力,使國家經濟有回旋和挑戰的余地,促使國家經濟的穩中向好發展。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體量的不斷增長,傳統的制度性問題以及資本主義的固有問題逐漸在經濟發展中凸顯。對此國家在思考當下的經濟金融形式時,應該對民生問題以及金融穩定問題進行有效的思考和平衡,促使民生問題成為發展國內市場的關鍵歷練,使金融資本能夠合理的為實體經濟進行服務,使國家經濟步入新的發展軌道。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競爭中仍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對此相對的科學創新能力和國際影響力也需要進行不斷的加強和提升,以促進國內經濟發展質量的不斷提升,促進綜合國力和生產力的長期有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