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對學生培養數學興趣的要求:“使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p>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十分抽象的學科。而我們的小學生則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認知階段,對于這樣一門學科,如果教師引導不當,往往會讓他們對數學感到枯燥乏味,甚至產生恐懼感,從而影響其學習效果。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笨梢娕d趣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是探索知識的最大動力,所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才是讓教學效果取得半功倍的關鍵。下面就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和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一、充分的課前準備
教師課前準備是否充分,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首先,教師要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通俗的講,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應該合理得安排一節課的信息量。對低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要進行區分,由于不同級的思維發展水平不一樣,因此相應的教學進度也要區別對待。其次,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也要有所區分,這樣能夠避免學生學習時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內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容易接受的內容上多花時間從而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二、巧妙的課堂引入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中也是如此,無論是新授課,還是練習課,活動課,只要開了個好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課堂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場白, 是教師講授每一節課時給予學生的第一感知,其重要的藝術特征是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引發學生的興趣,引出緊緊抓住學生心弦的情境。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币虼耍恳徽n堂要注意調動學生興趣,特別要注意講究課堂導入藝術。課堂引入的形式很多,如:(1)故事導入 在教學三年級的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就用學生喜歡的神話故事《西游記》中的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引入,從而很快地讓學生認識了分數。(2)情境導入? 在教學低年級的用加法解決問題時,在上課前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逛商場購物的情境。上課開始,我讓學生來當一回小主人,買兩件自己喜歡的商品,并問學生:“一共要付多少錢該怎么列算式?”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購買自己喜愛的兩件商品,他們的興致非常高。隨后我問同學:“你買了哪兩件商品,一共多少錢怎么列算式?”學生都爭先恐后地說:“老師,我來?!边@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究地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積極性。(3)設疑導入? 我在教學“年、月、日”一節時,新授前提出一個問題:“小紅七歲,她哥哥小強從出生到現在只過了三個生日,誰知道小強幾歲了?”同學們有的說:“三歲”,有的說:“不對,小強是哥哥,怎么才三歲呢?”問題產生了,解決問題的欲望出現了,學生個個認真思考起來,學習興趣油然而生。
三、多利用實物、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小學生具體形象思維較強而抽象邏輯思維較弱,有意注意較差,對具體形象的實物、教具、學具比較感興趣。因而加強直觀教學,指導學具操作,使學生手腦并用,可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具,恰當﹑合理地進行直觀操作,能讓學生做的應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
如:我在教學周長的認識時,先讓學生準備一些生活中的實物,比如礦泉水瓶,文具盒,墨水盒等,然后用繩子圍一圍、量一量,在教學時我也跟他們一起量,從而引入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周長的概念的認識,也提高了其學習的興趣。
四、創設課堂活動情境,提高學習積極性
教學時從小學生身邊熟悉的事情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很大的作用。如在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有名教師引導學生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叫9個男同學站到黑板前面來,其中5個同學頭上戴著小白狗的頭飾,4個戴著小黑貓的頭飾,叫7個女同學也站到黑板前邊來,其中3個同學頭小白狗的頭飾,4個戴著小黑貓的頭飾。然后,教師問“一共有幾個人?你能用什么方法進行計算?”按頭上的小動物的顏色進行分類并列出算式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挖掘學生的潛能,既尊重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算法,久而久之,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定然大增。
五、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習慣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時,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币鉀Q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必須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以“動”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產生更多的新問題、新想法,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先用現實生活中屬于圓形的物體舉例,使學生認識了圓與其它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至于怎樣畫圓,老師不用作示范,就讓學生自己想方設法大膽嘗試。“你們會畫出標準的圓形嗎?看誰的方法最好最多?”這樣,學生的好奇心、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人人動手、動腦,大膽探索,很快,大部分學生都知道并學會用圓規及借助圓形物體(如墨水瓶、茶杯蓋、硬幣等)畫圓的方法。這時候,老師表揚他們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然后問:“如果要建設一個圓形大花壇或者大水池,能用圓規畫出來嗎?”這樣,進一步激勵了學生興趣,他們又爭先恐后地投入動手探究。通過操作實驗,終于又發現了用標桿和繩子可以畫較大的圓。這樣進行教學,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自始至終使學生興趣高漲,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多種感觀同時參與,師生樂在其中。
六、對學生采用激勵性的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使自己成為一個成功者。小學生很在乎教師的評價,因此教師給予學生多一些鼓勵性的評價,尤其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有進步時,教師應及時對其激勵性評價。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九暖,冷言一句三伏寒。”教師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切莫讓自己的評價使學生對學生數學失去興趣。如我班有名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學習很沒有信心,在一次偶然的提問中他第一個舉手回答,我及時地表揚了他,并向他投以信任與贊許的目光,我驚奇地發現他一堂課都興趣盎然,于是我以后都盡量給予他鼓勵,慢慢地他的自信心回來了,成績突飛猛進。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途徑很多,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積累、不斷創新,才能更好地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