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能源是世界經濟迅猛發展的驅動力之一。但是隨著世界能源問題的形勢日益嚴峻,各國政府均把“能源安全”納入國家戰略當中。本文基于地緣政治理論對影響我國能源安全的主要因素進行剖析并對其提出相應對策,為能源主管部門決策提供一定的意見參考。
關鍵詞:能源安全 安全因素
一、影響我國能源安全的因素
1.能源供給
我國是能源生產大國,但能源生產力難以滿足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特別是石油,不但大力勘探開發,而且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石油主要來源于中東地區、非洲地區、亞太地區、中南美地區等資源豐富的國家。其中非洲地區占到20%,俄羅斯占到14%,中東地區的占到50%。雖然石油大多依賴進口,但油源質量并不高。石油質量的好壞是能源企業發展的首要經營理念,倘若一旦存在油源質量安全事故,將會給企業和國家造成生命的威脅和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油源質量必然會直接關系到能源的安全,能源自給率也直接決定著能源供應是否中斷。
2.能源運輸
我國65%以上的石油供應都是通過油輪的運輸,每天的石油運輸量約4000萬桶,預計2025年,將會持續上漲到7000萬桶[2] 。另外海運路線單一,海上運輸不發達,海軍實力不強,抗風險能力和安全性都很低,因此很難獲得對海域的控制權。主要表現在:
馬六甲海峽的恐怖襲擊和海盜的干擾。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西亞和印尼之間的,世界上的海盜最猖獗的東南亞水域就位于此,多起海盜攻擊事件的發生都會直接影響到石油的運輸安全。
中東的民族宗教、領土爭端等問題頻繁發生。該地區處于沙漠境地,面臨水資源的短缺問題,加上各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發展、地理位置的差異,水資源的糾紛不可避免。長期的不安定和局勢動蕩對石油運輸通道造成潛在的隱患。
3.能源價格
美元的變動會直接影響我國的能源供應。當美元的貶值會使得全球油價上漲,我國就需要獲取更多的外匯來滿足石油的供給。我國是非OPEC成員國,并沒有與維護石油權益、能源安全治理相關事件的參與權和穩定石油市場、調節石油供應的權利。因而油價的變動會因為受到美國的控制對我國能源供給造成不穩定,從而威脅到我國能源價格的安全。
4.能源儲備
我國資源總量豐富。截止到2016年底,我國石油儲存的總量有3.5億噸,天然氣的總量達到5億立方米,煤炭的儲存量是249億噸。但我國的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并不高,仍舊不能滿足我國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煤炭的儲量低,儲采比也遠遠落后于世界的平均水;2018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北美地區的美國和加拿大的石油探明儲量占到世界總量的12%,中東地區的伊朗,科威特的儲量也占到15%,而我國的石油儲量在世界總量中的占比卻還沒超過2%。
二、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對策
1.實現能源供應多元化
一方面實現油源多元化。非洲是全球石油資源豐富的地區之一,不僅石油的油質高,成本低;而且屬于非歐佩克成員國,從非洲國家獲取石油,一方面可以提高油源的質量,另一方面也能減少對中東地區的過度依賴。俄羅斯是石油儲備大國之一,俄羅斯為了實現能源強國戰略的目標,一直在尋找新的石油買方市場。我國東北地區的石油資源比較匱乏,中國可在中俄管道的設施建設方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從而增加石油進口,為此又可以增添了一個更加穩定的石油供應源頭。
另一方面構建運輸渠道的多元化。開發瓜達爾港的資源優勢。瓜達爾港處于霍爾木茲海峽的彎口處,該地區可以直接到達我國內陸。積極利用資金、勞動力等本國優勢與巴基斯坦進行合作交流,實現兩國的互利共贏。大力開發設計海上運輸和管道運輸一體化的路線。把來自中東的石油通過海上運輸中轉轉接在巴基斯坦,接著再改管運直接送達西南地區。最后,制定相應的方針政策給予海運全力支持。比如“國貨國運”,有專業的油輪船隊來保護國貨的運輸,增大能源運輸過程中的安全系數,達到進一步的能源安全保障。
2.擴大能源金融市場
創建擁有完備的海外投資保障制度的保險公司。對針對跨國公司的海外人員和資產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積極借鑒日本和美國等先進國家的經驗,努力實現多邊投資擔保;通過設立專門的國家能源發展投資和儲備銀行,擴展多種能源交易品種,比如石油期貨、煤炭期貨等,提升我國能源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影響力。
3.加大能源投資力度
第一,大力投資本國的深水實驗站和安全的勘探環境。技術上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可采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手段,對煉化油田的設備進行更新改良,提高能源安全系數來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第二,提高技術,加快制造出屬于我國的大型油輪船隊。要積極與油輪公司合作,簽訂優先滿足石油公司提供長期穩定供應的合同或者訂單。努力建設大規模的運輸隊伍,鼓勵海運專業相關的高校建設,培養一批得力而又精干的護航人才,從而避免海盜猖獗行為和恐怖襲擊事件的發生。
4.實現能源企業“走出去”戰略
積極發展多邊外交。我國要幫助非洲建設基礎設施、提供技術設備從而期望獲取更多的份額油,進一步保障我國的能源供應。也可以依靠中哈管道的政治穩定和社會和諧,進一步推動與俄羅斯國家在能源領域的貿易往來,為我國在海外油氣合作爭取更好的國際市場環境。
5.加強網絡安全,防止網絡暴力襲擊
隨著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互聯網也不斷出現一些網絡犯罪行為,黑客攻擊進行網絡破壞,直接威脅國家的能源供給網絡的安全。如近期美國的黑客組織通過互聯網對委內瑞拉的供電系統攻擊,直接導致委內瑞拉全國大面積的停電,給委內瑞拉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換造成全國供電系統和銀行系統的癱瘓、引起老百姓的恐慌和騷亂,影響社會穩定。因此,我國要對能源供給管理和需求管理實施網絡化管理,通過互聯網整合能源資源,有效地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政府要提高警惕,加強對能源數據信息和資源的管理,提高網絡干擾后的維修技術,防止惡意軟件或黑客的入侵。
參考文獻:
[1]魏一鳴.中國能源報告 2006:戰略與政策研究[M].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6
[2]張秋明.中國能源安全戰略挑戰與政策分析[M].北京: 地質出版社.2007
[3]董秀成,曾葉麗,高建.《中國能源戰略與政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史丹.全球能源格局變化及對中國能源安全的挑戰[J].中外能源2013(2):1-7
作者簡介:
陶藝丹,(1994-)女,漢族,陜西省榆林市橫山縣,延安大學政法學院專業研究生,學科教學思政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