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偉 羅金強
摘 ? 要:潼南區位于重慶西北部,以農業種植為主,該地區是重慶市的主要蔬菜種植基地,也是重慶市最大的蔬菜保障供應基地。對現階段潼南區無公害蔬菜種植發展提出了一些見解和建議,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無公害;蔬菜;質量安全;存在問題;對策
重慶潼南區是全國無公害蔬菜重點示范基地,也是“西部綠色菜都”,常年種植面積在6.7萬hm2,種植形式有公司基地、公司基地+農民模式,但大多數以“散戶”種植為主,采取一家一戶式經營。生產上存在重化肥、輕有機肥,綠色防控措施不完善等問題。
1 ? 主要問題
1.1 ? 菜農對蔬菜質量安全認識不深刻,質量安全意識不強
隨著農業產業化結構的調整,形成了一定規模的蔬菜專業化生產基地和一批蔬菜專業種植合作社,但還存在大量當代家庭式散戶型的小規模多元化種植模式,許多菜農文化程度低、老齡化,且種植經驗相對落后,對于科學化和綠色化種植等理念缺乏一定的認識,導致其在種植過程中盲目使用化肥和農藥,從而造成環境污染和農藥殘留,影響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1.2 ? 農產品產地環境和化肥、農藥等投入品質量安全得不到保障
近20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但是也給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大量的工業污染物和城市生活垃圾擴散至農村地區,對部分農村地區的空氣、水資源、耕地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另外,因農藥、化肥市場監管力度不夠,假冒農藥、劣質化肥直接銷售給了菜農,部分農藥、化肥的成分本身不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且仍然流入市場,其大多存在高毒、高殘留或重金屬嚴重超標等問題,一旦使用會導致蔬菜質量安全隱患。
1.3 ? 蔬菜種植復種指數高,種植方式不合理
如今,蔬菜種植越來越規?;芏嗍卟朔N植基地,特別是大棚、溫室蔬菜生產基地存在一定的套作、連作、重茬等現象,導致蔬菜種植復種指數高。為了提高蔬菜種植產量和減輕病害,必須使用化肥、農藥,導致蔬菜種植對農藥、化肥的依賴性增加,且呈惡性循環的趨勢,而大量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已嚴重影響到蔬菜的質量安全。
1.4 ? 蔬菜產地監管和市場準入制度不完善
在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實施以來,我國建立了農產品追溯制度和市場準入制度,但由于蔬菜生產銷售門檻較低,可追溯系統建設不完善,導致在實際的操作中產地準出制度無法落到實處。另外,部分蔬菜批發市場的相關檢測設備還不夠完善,缺乏專業的檢測人員和經費,也導致對部分蔬菜的檢驗程序不夠全面。
2 ? 對策與建議
2.1 ? 加強菜農的宣傳培訓,提高對蔬菜質量安全的認識
相關部門應當通過多種渠道向菜農宣傳綠色、科學的農業生產知識,并積極組織農民進行相關培訓,定期安排專業的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將綠色種植、科學種植的觀念灌輸給廣大農民群眾,從而提高農民的質量安全意識。
2.2 ? 建立蔬菜投入品定點經營制度,做到可追溯管理
蔬菜質量安全從源頭監管,必須建立蔬菜投入品經營和追溯管理制度。要嚴格審查蔬菜投入品經營者的經營資質,并對其進貨和銷售渠道進行監控,定期進行質量檢測?;省⑥r藥在進行交易時,銷售商需用條碼掃描器或身份證掃描儀對購買人及購買物品進行信息化資料采集,并錄入電子銷售臺賬中,以方便對其進行溯源調查,為全面提高蔬菜的質量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2.3 ? 大力推廣蔬菜標準化生產
潼南區無論是糧油作物或蔬菜作物生產,大多采用傳統的農業種植形式,種植方式簡單,先進栽培技術不配套。因此,應該以新一輪“菜籃子”建設為重點,大力推廣蔬菜規范化栽培,突出標準化技術培訓、標準集成化轉化、投入規范使用、建立健全質量管理制度,落實標準化生產技術的相關規定,以切實提高蔬菜產品的標準化生產水平。
2.4 ? 嚴控農業環境污染給無公害蔬菜質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嚴格控制工業“三廢”和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對農業環境與農產品的污染,建立農產品產地環境背景值普查和定點監測制度。對嚴重污染的土壤盡快劃分禁止生產區域,同時,嚴格控制蔬菜尾菜對土質和后續農業環境造成的有機污染。同時,相關部門應當加強針對農業生產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以提高人們的農業環保意識、完善農村環境監管機制。
2.5 ? 積極發展“三品一標”優質農產品生產
加快建設操作標準化、管理規范化、生產設施化、質量可追溯化的“放心農產品基地”。積極發展“三品一標”優質農產品生產,擴大優質農產品生產規模,突出區域優勢,推動農業產品升級,創造“三品一標”優質農產品示范區,努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收稿日期:201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