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濤
摘要:體能的發展和發揮,要求實現運動生理學的合理性。肢體動作是由生理運動進行的,它若存在錯誤和缺點,該項運動的運動生理學合理性也就不可能完整實現。體能與技術互為表里,不能截然分割。動作技術如有錯誤缺點,在大量重復中會鞏固、難改;因此,在個體訓練史中,一般地說,首先要把動作技術練對、練好。體能離不開技術質量。這里假設技術質量完好,專門探討體能訓練的訓練結構問題。
關鍵詞:體育訓練? ?科學訓練
一、訓練結構的基本內容
方向和路線,構成訓練結構的基本框架。在這個基本框架內,要進一步建構訓練的具體結構。
建構訓練結構,必須考慮的基本因素包括:訓練條件;主訓練手段;主訓練日;支持性訓練手段;輔助性、配合性訓練手段:恢復節奏和輔助恢復措施;主訓練小周期;調整性訓練小周期;訓練中周期;訓練大周期;賽前訓練和臨賽掌握;等等。其中,主訓練手段、主訓練日、主訓練小周期、賽前訓練和臨賽掌握,這四者是關鍵因素。
訓練結構在認識和實踐的能動運動中不斷改進。人們在進行認識的當時,只能達到有限的深度;在這個深度上得出的結論,只能是一種暫時的假定;對于所爭取的目標來說,這是一個值得深切留意的缺陷。多學科新知識的學習、實踐反饋的能動檢驗,可以不斷提高我們的認識能力,改進我們的訓練工作。
二、主訓練手段
這里所說的主訓練手段,就是突破性訓練手段。它的選擇和創制,需要認真研究。首先要從方向上、即從大的方面講究它的正確性,同時要從步驟操作上、即從具體實踐方法上講究它的可行性、可控性和效益性。這一切,都建立在如何更好地把握體力波的發展動態,這樣一個客觀基礎上。
突破性主訓練手段的任務,在于將人體有序狀態調整到目標狀態。因此,它要求能夠激發出目標狀態所要求的生理功能,藉以激勵“適應”機制,促進、并進而實現人體有序狀態的結構性轉換。
常常采取這樣的方法:對當前步驟的目標狀態運動全程,進行分段組合、分解及附加條件等方法,藉以形成訓練手段。由于它是目標狀態“運動全程”的分段組合,一般地說,既可以激發出目標狀態所要求的生理功能(體力波峰峰型),同時又避免過強應激,又使訓練操作成為可能和可控。
三、支持性訓練手段
支持性訓練手段是為主訓練手段的實施進行服務的手段。例如,準備活動、整理活動等等。這需要因項、因人、因時、因具體條件而制宜。
對支持性訓練手段,同樣需要不斷開展科學研究。例如,神經生理學關于長時程增強(LTP)、長時程抑制(LTD)等的發現和研究,同準備活動的合理掌握,可能就有密切關系。按摩活動等的介入,也豐富了有關問題的研究。
四、訓練課
主訓練手段同支持性訓練手段科學地、藝術地組合起來,就可以完整地建構主訓練課。
訓練課是訓練工作的基本作業單元,它不只主訓練課一種。訓練課的任務,在于滿足訓練布局中特定的要求,在于爭取針對著這種要求的效益性。它不在于時間的長短、運動量的多少等等,這些形式上的東西。在訓練實踐史上,在效益的驅動下,訓練課在向著精干的方向發展。
五、輔助性、配合性訓練
體內矛盾的勢壘性(斗爭性)需要統一性來支持和保障。突破性的主訓練課,需要振奮新陳代謝、維護和增強健康的低于應激的訓練進行輔助。
在訓練進展中,視需要和可能,同輔助訓練相結合或相配合,還可以適當地安排一些解決有關任務的配合性訓練。只有輔助性、配合性訓練課的訓練日,就是輔助性、配合性訓練日。為突破性主訓練小周期進行準備或善后,專門組織的訓練小周期,就是輔助性訓練小周期。
六、迎賽和臨賽掌握
比賽在預定的時間、地點、場地設備和對手參與等條件下進行。
比賽的科學和藝術,在于爭取當時的成績水平的充分發揮。為此:一方面,要求盡可能地消除體內對于成績方向的剩余疲勞;另一方面,在比賽中,不但不懼怕、而且還積極爭取某種程度的過強應激,爭取其準確地在決賽時刻出現。
訓練進步在于體內有序狀態的結構性轉換,這種轉換,導源于訓練張力對原穩定態的破壞和新穩定態的促成;換句話說,導源于訓練張力同所面對著的穩定態的矛盾緊張性。在前后兩個主訓練小周期連續運行的交接中,上一小周期的主負荷的影響,未必完全消除:新建立的穩定態,也未必鞏固;這種情況,可目之為存在著某些成績方向的剩余疲勞:這種剩余疲勞,對于緊接著的下一輪的結構性轉換,并不一定構成甚么樣的障礙;因為它并不、或并不顯著削弱訓練張力同所面對的穩定態的矛盾緊張性。
然而,對于比賽中的成績表達而言,若有剩余疲勞存在,則明顯地屬于不利因素了。換句話說,成績表達,要求人體有序狀態的相應穩定態的鞏固性而非過渡性。這種要求,對人體有序狀態的一切環節,均有影響。以肌細胞內外的物質儲備、這樣的具體環節來說,結構轉換中物質代謝所需要的氨基酸,暫時變得不突出,而運動勢壘態構成中的能量儲備,變得更突出起來了。
比賽成績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集中展現,迎賽、臨賽工作盡管既敏感又復雜,然而,都同“比賽”密切關聯著;所以,在實踐的進化運動中,“熱身賽”就逐漸顯現出來。熱身賽可以為大賽汲取全面的、豐富的經驗,成為迎賽、臨賽工作中的一種突出的、優選的手段。
總之,迎賽、臨賽工作既十分復雜,又情況多變,而且效益的取損出入極強,需要在理論和實踐的結臺中,著意研究和確當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