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摘要:最基層的縣電視臺,分工沒有省市臺明確。作為一名在基層電視臺工作的播音員主持人來說,有時候也需要扛起攝像機走入田間地頭,或者坐在編輯機前面進行后期編輯。所以,很多時候,因為同事都外出采訪,留在臺里的工作人員除了值班播音員就屈指可數,而這為數不多的值班播音員,就要面對各種不同的稿件:在強調數量的同時,也要強調質量,這就要求播音員能具備播讀不同類別稿件的能力,給值班播音員留下了很大的鍛煉空間。
作為縣級電視臺,稿件涉及的種類有時政稿件、民生稿件、專題稿件和其他稿件,財政類、軍事類可以歸為時政類,也可以歸為專題類,分的并沒有那么明確,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關鍵是看編輯記者在寫稿時是哪個欄目要采用,寫作風格就會向被采用的欄目靠攏。
一、堅定不移保持政治意識,時政稿件要有公力
時政新聞是所有新聞的中堅力量,它的重要性是由當地的時事政治活動決定的。時政新聞具有政治性、規范性、政策性、廣泛性等特點,播音員主持人在播讀時要注意稿件的公信力,聲音以剛為主,以實聲為主,堅定有力而節制,吐字要顆粒飽滿,字正腔圓;氣息要沉穩、扎實,有丹田氣做支撐,托聲而出。朗誦時要有理有力,切忌高聲喊叫。
比如,在播讀某縣縣委書記深入包聯民營企業調研的稿件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首先要清晰。時間是“昨天”,人物是“縣委書記帶領沁河鎮和農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地點和事件是“深入所包聯民營企業沁豐薯業進行調研并召開座談會”。這一句話交代了新聞四要素,接下來的播讀中,就要求播音員主持人不夸張、不做作,認真、客觀、準確、理性地傳達調研過程和座談會主要內容。
二、不折不扣保持大局意識,民生稿件要有引導力
民生新聞來自群眾,貼近群眾,稿件播讀情緒也要為廣大觀眾所接受。不能像時政新聞一樣太理性、客觀,也不能像詩歌、散文朗讀一樣聲情并茂。聲音要用聲偏厚,以實聲為主,音色偏高些,吐字力度要強,干脆利落,清晰度高,顆粒性強,也就是說,每個字都像棗核一樣,吐字歸韻要好,沒有吃字、丟字、拉字的現象,讓人聽著清晰。
比如,播讀沁源縣在撲救“3·14”火災中犧牲的烈士霍成的稿件時,因為霍成年齡小,又是為了自己熱愛的事業犧牲。我們感到悲哀的同時,又感嘆霍成小小年紀就胸懷大愛。在播讀稿件時,我們不能一味地沉浸在悲痛當中不能自拔,我們還需要讓霍成的勇敢無畏能為人所知。我們感嘆霍成和他的五位戰友哥哥是烈火中的勇士,是國家財產的守護神,留下了一段舉國同悲、天地同泣的英雄事跡。但我們也應該明白,我們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意外并不可怕,積極應對才是關鍵。所以我們的輿論導向應該是在這場與火魔的戰役中,沁源干群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展現出了老區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山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共青團山西省委、山西省青年聯合會決定,授予沁源縣森林消防大隊“山西青年五四獎狀”,并號召全省廣大團員青年向他們學習。作為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作為黨管的黨媒,這才是我們這篇稿件重要的導向。
三、從一而終保持核心意識,專題稿件要有影響力
專題稿件,相對于新聞稿件來說,挖掘的更深,描寫的更精細。這就要求在播讀稿件的時候,聲音音量要偏小,聲音柔和、抒情;氣息深而長,要娓娓道來,以細節打動觀眾。
比如我臺專題稿件《我的芳華——〈難忘知青歲月〉》,講述的是1968年12月22日,毛澤東做出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掀起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的高潮。在縣人社局關于知青的一些檔案資料里,除了返鄉插隊的知青,三線廠礦的插隊知青之外,外省來到沁源的知青中,天津知青是一個人數最多的群體。
掀開塵封的檔案,要為觀眾展示一段遍及全國城鄉的大規模運動,講述在中國現當代史中占有十分重要和特殊地位的往事,播音員主持人首先要了解那段特殊的歲月。插隊的知青都是十幾歲的半大孩子,想想我們現在的半大孩子在干什么,當時的那些孩子懂事早,但調皮搗蛋肯定少不了。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剛從城市來到農村鬧的好多笑話……回首知青的經歷,對于知青這個特殊身份的群體來說,他們最美好的年華不是在校園,而是在更為廣闊的天地——農村度過的。在播讀稿件的時候,聲音柔中有剛,咬字力度要大些,但聲不澀,氣息沉實。抓住有共鳴的知青的眼球很容易,如何讓不了解那段歲月的年輕人或者學生感興趣,就需要播音員主持人恰到好處地情感表達。
四、團結統一保持看齊意識,其他稿件要有親和力
除了時政稿件、民生稿件和專題稿件,偶爾,我們臺里也會有讀書類稿件、標語式稿件、公告、廣告等,沒有明確分工,很多時候都是一個人播讀。在播讀這些稿件的時候,更要注意語氣、情緒 ,盡量向觀眾靠攏,以免觀眾產生厭煩心理。比如,廣告就需要輕松活潑一些;公告就要嚴肅一些,要莊重大方,采用宣讀式的;標語式稿件聲音吐字要有力度,力度要均勻,要體現媒體的“號召力”;讀書類稿件氣息要穩定、扎實、托底,既要讓觀眾能靜下心來,吸收知識,又不能讓觀眾心煩意亂,聽的不耐煩。這都需要播音員主持人自身在播讀的時候把控情緒,以自身的情緒帶動觀眾的情緒。
結論
總之,基層電視臺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平臺,播音員主持人在播稿之前都會先深入基層采訪,這樣有助于對稿件的理解,也能設身處地的把稿件的意思完整地傳達。這就要求播音員主持人在工作中要做個有心人,努力提高自身的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才能成為強有力的“喉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