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延東 韓偉豪 張長青
摘 ? 要:為滿足市場對于高品質蔬菜的大量需求,就必須不斷對蔬菜種植技術進行改進。簡要分析了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的實際情況,并深入探究了其具體的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希望能為廣大蔬菜種植戶正確認識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帶來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1 ? 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的實際情況
現階段,我國大棚蔬菜種植行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以下兩點:一是氣體危害問題。一般情況下,大棚蔬菜種植所采取的方式為封閉式種植,蔬菜的栽培過程及蔬菜所生長的環境完全依賴人工控制,若人工操控失誤,則會直接導致氣體危害問題的出現,從而導致蔬菜產量大幅度下降。例如:若大棚的通風系統開啟不及時,會提高蔬菜的腐爛程度,致使蔬菜的質量和數量受損;若水肥管理不正確,會導致大棚內部出現大量的真菌,而真菌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之后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從而威脅到蔬菜的生長。二是天氣危害問題。一般情況下,大棚蔬菜所使用的大棚主要為塑料材質,其在面對特殊天氣時的抵抗能力相對較差,如暴雨、冰雹等,輕則導致大棚破損,致使蔬菜減產;重則導致大棚坍塌,導致蔬菜絕產[1]。
2 ? 大棚蔬菜種植技術
采取科學、合理的大棚蔬菜種植技術,不僅可以達到提高蔬菜質量及產量的目的,而且能夠縮短蔬菜的生長周期,間接增加種植戶的經濟收益。此外,大棚的密封性環境決定了蔬菜的生長不會受到自然氣候因素的限制,種植戶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變更蔬菜的種植品種。
種植戶在搭建大棚時,首先,需要使用木質材料建立拱架,隨后在拱架上方覆蓋塑料薄膜。育苗時,需要在大棚內部修整特定的育苗床,并在苗床上間隔1 m的距離設置立柱,使用竹片搭建小型的拱架,最后在拱架上覆蓋薄膜。大棚育苗時間與覆蓋地育苗時間存在較大的差距,大棚育苗所需的時間一般會提前15 d左右。二者相比,大棚育苗的優勢較為明顯,蔬菜苗不會受到氣候因素的限制,且對于自然危害的抵抗能力相對較強,這也是大棚育苗時間較短的主要原因。育苗時,種植戶需要貫徹落實育苗管理工作。一般情況下,在苗床上覆蓋薄膜之后,苗床的溫度會在短期內迅速上升,一般高于室外溫度5~10 ℃,這無疑會為蔬菜苗創造有利的生長環境。但是,高溫所帶來的不只有益處,還會增加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因而采取有效的病蟲害管理措施也是種植戶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其次,種植戶還需要嚴格控制大棚內部的溫濕度及光照情況。一般大棚內部的溫度以25 ℃最佳,若溫度超過30 ℃時,則需要采取通風降溫的措施。當光照較強時,種植戶還需要采取適當的遮光措施,以免大棚內部的濕度流失嚴重,影響蔬菜的生長。最后,種植戶需要加強水肥管理工作,棚內的空氣濕度需要控制在70%~90%,土壤濕度不低于40%[2]。入秋之后,種植戶還應當密切控制土壤細菌的生長情況,避免土壤細菌生長過快而對蔬菜生長產生影響。在夏秋等多雨季節,還應當對大棚的防澇系統進行優化。
3 ? 大棚蔬菜的病蟲害防治措施
常見的大棚蔬菜蟲害主要包括螻蛄、螞蟻、蚜蟲、紅蜘蛛等。蟲害防治措施包括物理方式和化學方式兩種。物理方式指的是安裝滅蟲燈,通過吸引害蟲的方式來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化學方式則是指通過噴灑農藥來消滅害蟲。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種植戶還可以考慮飼養益鳥、配置菌類等綠色方式來達到控制蟲害的目的[3]。
藥物防治是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措施。當大棚內土地長期進行蔬菜種植時,土壤的肥力及免疫能力下降較快,從而加劇病蟲害出現的概率。當大棚內出現病蟲害問題時,會在短時間內擴散到整個大棚的蔬菜當中。種植戶可以根據病蟲害的種類選擇農藥,進行病蟲害的治療。在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種植戶需要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的根本原則,定期對大棚土壤噴灑農藥進行殺菌處理。若種植蔬菜種類為有機蔬菜時,則應當主要采取物理防治的措施來實現對于病蟲害的控制。
4 ? 結語
綜合來看,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的優勢較為明顯,其具有較高的市場發展空間,但不可否認的是,大棚蔬菜種植技術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和弊端,種植戶應當積極從實踐當中發現問題,利用科學的方式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提高大棚蔬菜產量和質量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 1 ] 王小霞.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南方農業,2016,10(24):63.
[ 2 ] 鄧偉.研究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J].農業與技術,2017,37(14):99-100.
[ 3 ] 賈良.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業工程技術,2016(29):51.
(收稿日期:2019-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