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 要:對城市規劃和信息技術進行界定分析,探討我國進行規劃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對城市人居環境建設的互動作用。把握當前城市信息化建設的機遇,推動城市人居環境建設,應用當前關鍵信息技術,促進城市環境建設的研究和科學決策。
關鍵詞:城市規劃;信息技術;多層次;類型數據;GIS;RS
一、GIS在城市規劃與管理中的應用
隨著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城市規劃與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城市規劃與管理的范圍不斷擴大,依賴的信息涵蓋了城市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這些信息涉及面廣、信息量大,80%以上屬于空間信息,傳統的手工作業和分析手段遠遠不能滿足城市規劃與管理的要求。而GIS技術能把現實世界中對象的空間位置和相關屬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滿足用戶對空間信息管理的要求,并借助其特有的空間分析功能和可視化表達,進行各種輔助決策。因此GIS越來越多的應用于城市規劃的輔助設計、建設項目的審批等工作。GIS在城市規劃與管理中主要應用于以下幾個方面:
1.1 GIS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
GIS技術可以保證基礎數據詳盡、可靠、準確,從而大大提高規劃設計的科學性。GIS軟件可以方便快捷地生成各種規劃用圖、表格和報告,利用數據庫管理數據,可以動態的更新、增補。隨著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衛星遙感圖片的分辨率得到很大提高,信息量也大大增加,結合GIS強大的空間分析功能,充分利用衛星遙感圖片的空間信息,進一步地促進城市規劃工作的發展。
1.2 GIS在建設項目審批中的應用
城市規劃與管理地理信息系統開發研究建設項目的規劃審批是規劃局業務科室中日常工作量較大的環節,傳統的手工審批存在計算精度差、審批周期長、規劃圖紙不易保存、數據規范性差等諸多缺點。把GIS技術引入到建設項目的審批中來,可以優化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加快項目審核的速度、提高規劃與管理審查的準確度、增加審批的公開透明度。
1.3 GIS在建設項目管理中的應用
以工程項目為主線,整合規劃部門各科室與項目相關的文字信息、圖形信息、空間信息等,構建城市規劃與管理項目信息庫。實現地上、地下資源、環境和基礎設施信息的數字化全覆蓋,充分發揮GIS與RS、GPS集成的優勢,形成基于一張圖模式的信息資源共享。
二、城市規劃對信息技術的要求
隨著觀念的轉變,城市規劃領域對規劃與管理信息的處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2.1 類型數據的處理與綜合
城市規劃與管理涉及地理要素和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等多種類型的數據。這些數據在時相上是多時相的、結構上是多層次的,性質上又有“空間定位”與“屬性”之分,既有以圖形為主的矢量數據,又有以遙感圖像為源的柵格數據,還有關系型統計數據,并且隨著城市社會的發展,數據之間的關系將變得更為復雜,對統計數據與現狀圖件的綜合分析要求必然大大提高。
2.2 多層次服務對象的滿足
對于規劃與管理信息的使用對象,不僅要考慮市政主管部門、專業部門公眾查詢的需要,還要考慮管理、評價分析和規劃預測的不同用戶的需求,這對規劃設計與管理信息處理在服務對象的多層次性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3 時間上現勢性、空間上準確性
城市規劃在本質上是人類對城市發展的一種認識,城市發展對城市規劃具有絕對的決定性作用,因此,城市規劃是一個對城市發展的不斷適用的過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規劃也必須加快其更新速度,以適用城市的加速發展。在空間上,要求提高規劃布局圖空間定位的準確性。
三、城市規劃理念的轉變
3.1 靜態規劃向動態規劃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城市規劃主要進行的是以土地利用控制為核心的物質形態設計,關注的是既定藍圖的實現,而忽視了城市規劃對城市開發過程的調控作用。
3.2 從物質規劃轉向社會經濟發展規劃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會文明的兩個組成部分,任一部分的薄弱或缺乏都會阻礙社會進步。城市規劃是社會發展規劃的一種形式,理應對這兩方面都給與重視,但傳統的規劃卻只注重物質部分,而忽視了人作為一個社會個體的物質與精神需求。規劃的“以人為本”不僅指要考慮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質需求,還要考慮人的文化、藝術、游憩、政治等精神方面的需求,而且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在精神方面的追求大大加強。
3.3 由專家審查到公眾參與規劃
我國規劃審查制度長期采取專家評審方式。由于專家們未必對規劃區域很熟悉,因而很難發現規劃中的隱患。城市規劃涉及公眾利益,故而不應只是少數專家做出決定該怎么辦,而應專家與公眾意見相結合的方式來決定。
四、現代信息技術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和影響
信息技術(IT,InformationTechnology)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而發展起來的高技術群,通常是在計算機與通信技術支撐下用以采集、存儲、處理、傳遞、顯示那些包括聲音、圖像、文字和數據在內的各種信息的一系列現代化技術。以數據處理、分析與管理為主要特征的城市規劃信息技術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技術系統:
4.1 計算機輔助設計(CAD,ComputerAidedDesign)
CAD是應用于機械工程、電子、化工和建筑等領域進行制圖設計的圖形處理軟件。目前,在城市規劃設計部門已普遍采用CAD進行規劃設計與制圖。
4.2 遙感技術(RS,RemoteSensing)
遙感是一種通過衛星、飛機等平臺攜帶傳感器獲取地球表面圖像的技術,目前正廣泛地應用于資源、環境、調查、管理等部門。
4.3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GIS是以地理空間定位為基礎,結合各種文字、數字等屬性進行集成處理與統計分析的通用技術,其基本功能是數據獲取、操作、集成、查詢、顯示,以及進行空間分析、模型分析等。
結束語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人類構造了一個與現實世界相對應的虛擬的信息世界,人們將生活在由原子組成的現實空間和由比特(BIT)構成的信息空間(CyberSpace)中,現實空間與信息空間的物理界面(Interface)是由計算機及網絡和數據庫構成的信息基礎設施,人們通過這一界面可跨越現實空間與一些時間的限制,了解現實世界的過去和現在,預測未來,進行思想交流。城市規劃將在信息空間中構造城市發展的藍圖,并通過建設者在現實世界中實現。
參考文獻
[1]張庭偉,邁入新世紀: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規劃理論.城市規劃,2010,(1).
[2]閻正,城市地理信息系統標準化指南,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3]王靜霞,邁向21世紀的城市規劃戰略思考,城市規劃期刊,2011,(3).
[4]楊勇,地形圖的數字化,計算機應用研究,2012,(2).
[5]韋亮英,李亞菲.GIS技術在城市規劃領域的應用及發展.房地產導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