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世會
摘 要:群文工作屬于社會文化和教育范疇,擔負著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陶冶群眾思想情操,培養有文化、有紀律、有思想、有知識的四有新人的重要職責,群眾文化是人民群眾社會實踐活動的生動反映和精神創造活動的重要表現,也是承載和寄托人民群眾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園。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把社會效益放在發展文化產業的首位,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對經濟效益的合理追求,要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這既是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條件,也是發展文化產業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
群眾文化是通過組織大量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群文活動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加強家庭美德、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教育,宣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弘揚時代主旋律,提高國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面廣,影響深,在宣傳黨的方針、路線、政策,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水平,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群眾文化工作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成為激勵和鼓舞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精神武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群眾文化隊伍,必須培養高素質的群眾文化工作者。
一、群眾文化工作者的基本素質
(一)思想道德素質
群眾文化工作的性質和屬性,決定從事群眾文化工作的人必須首先要使自己成為一個好公民、一個合格的“文化人”,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熱愛群眾文化工作,具有敬業奉獻精神,自覺自愿地為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悟盡職守。在經濟改革大潮中,日益豐富的物質消費必然會給人們帶來新的誘惑,不同職業待遇的變化也在沖擊從事群文工作人們的生存環境,眾多名利功利觀念誘惑客觀存在,作為群眾文化工作者,既然選擇了這個工作,也就選擇了與眾不同的追求,需要在國家已經保障了個人生活待遇條件下,自覺地為社會效力,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而努力奉獻,這是長期從事群眾文化工作的基本素質。
(二)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有較高的文化素質。
經濟的發展,物質水平的提高,帶動了人們審美情趣的進步,迫使我們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我們的文化產品是否能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取得一席之地,關鍵靠我們群文工作者的文化素質,只有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才能使我們的文化產品能夠品種繁多,花樣齊全,才能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才能更具有競爭力。改革開放以來,東西方文化的交會日益兼容,傳統和時尚文化的碰撞日益頻繁。先進文化和落后文化乃至糟粕文化的撞擊,在群眾文化工作中反應同樣明顯。
(三)群眾文化工作者需要較強的綜合素質。
隨著當前群眾文化生活的不斷豐富以及欣賞水平、活動品味的不斷提高、自編自演、自娛自樂之風蔚然興起。群眾文化工作者首先是學習者、鑒別者、研究者,才能夠成為組織者、傳播者、實踐者。由于群眾文化工作的廣泛性和復雜性,它在適應不同層次群眾文化生活需求方面是較為繁雜的。群眾文化工作需要多面手,能夠具有一定的表達能力、創造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組織能力。其中,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十分重要,受到挫折不氣餒,遇到困難不退縮,在工作中始終積極主動、樂觀向上是群眾文化工作者的必備素質。
二、文化資源整合能力
面對激烈的地區文化產業競爭形勢,在文化體制相對穩定的條件下,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進文化產業經營機制轉變成為競爭的焦點。在文化產業發展中,政府應明確職能,要做文化產業的助產士,而不能越俎代庖地做“產婦”,干預企業自主經營。
這就需要加快轉變政府主導的發展方式,引入資源整合理念,優化制度環境,激活更多社會資源,強化市場配置作用,增強市場主體的自生能力,促進文化產業自主發展。行政管理部門要切實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放開管好,大力培育文化市場。
文化資源的整合往往會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倍乘效應。一是要開闊思路,通過改革文化體制、創新文化機制,最大限度整合文化系統自身既有的文化資源,使公共財政的累積投入和現有文化設施、各種文化資源存量充分盤活、發揮效用,滿負荷運轉,實現效益最大化。二是要善于從“大文化”的角度,通過研究社會各界的文化需求和有效資源,積極主動整合各種社會文化資源,借力發力。
三、文化隊伍要具備創新能力
文化系統隊伍創新建設能力必須充分考慮到門類眾多、分工較細、工種之間難以互代的特點,不僅要保證數量,而且要注重人才隊伍結構建設。文化事業是內容事業,文化產業是內容產業,如果說“內容為王”,那就要以“創意為皇”。創新既是民族的靈魂,更是文化的生命和藝術的血脈。無數事實證明,文化工作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迫切需要在形式內容、體制機制、傳播方式等方面大力創新。無論是完成“兩大一新”艱巨任務,還是加快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抑或是文化品牌和藝術精品打造,文化隊伍強化創新意識,煥發創新激情,提高創新能力,是當務之急。文化工作的創新能力既包括原始創新能力,也包括集成創新能力,集成創新比之原始創新的投入產出比、價格性能比更優。
四、文化系統落實能力
一切工作,貴在落實。一是要靠層層培訓骨干。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越是任務重、工作多、難度大、時間緊,越要通過培訓,解疑釋惑,加油充電;理論武裝,理清思路;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吃透上情,摸清下情;交流啟發,互相借鑒;增強信心,明確任務,解決好由此岸到達彼岸的橋與船的問題。二是要靠建立科學完備的督導考核評價體系。調查研究,措施到位;層層分解,責任到人;民主監督,公平公正;賞罰分明,利益激勵。三是要依靠各級文化工作者的堅強黨性、文化自覺、使命意識和責任感、事業心。這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在新的形勢下和任務面前,尤其要發揚光大。
五、結束語
新時期隨著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群眾文化的需求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群眾文化工作者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導、輔導和示范職能就顯得非常重要。基層群眾文化工作者要時刻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把握好發展機遇和發展趨勢,始終堅持服務人民,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宗旨,在文化建設中發揮參謀作用;在文化活動的協調組織工作中發揮骨干作用;在文化節日期間開展的文化藝術活動中發展核心作用。廣大群眾文化工作者要不斷發展自身的能力,使文化建設落實到千家萬戶,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