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利
摘 要:研究學生、關注學生,是班主任進行德育工作一輩子的課題。班主任進行德育工作并且深入下去的關鍵是投身于學生群體之中,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想學生之所想,指導學生之所做。
關鍵詞:素養 品德 發展
【中圖分類號】G 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8-0027-01
我新帶的班級是一年級,孩子們剛從幼兒園升到小學,正是天真爛漫、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時候,對身邊的小伙伴、學校、周圍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對世界處于探索發現期,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夠、辨別是非能力差、行為活動缺乏目的性,即便是在幼兒園接受過學前教育,很多行為習慣都沒有成型。剛接手一年級新生初始,整個班級的大多數孩子是處于放飛的狀態,上課紀律性差、思想開小差現象嚴重、上課專注力低,容易被打斷,下課追逐打鬧、大聲喧嘩沒有公德意識;學習習慣多數沒有養成,上課遲到、沒有做課前準備習慣、人生活習慣方面,獨立性弱,簡單的一些自己的事情不能做、不會打掃衛生、不會整理書包等等。
正因為做班主任工作心中了解習慣對一個人的性格形成乃至命運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尤其是兒童時期,這個時期是個體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而且這一時期養成的習慣一旦形成就難以進行矯正。所以,我在接手班級時,對學生進行一段觀察后,遵循我校“恒守本質,至于幸福”的辦學宗旨,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發展,按照民主路小學“研修精進、康德智能”的校訓,同時結合我校的一日常規,對學生的能養成我進行了一系列措施的實踐。
1.具體做法:
(1)提高身心素養
我校的秉承“研修精進、康德智能”的校訓,其中對“康”的界定是“要求學生發展體力,增強體質,磨練意志力。今天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明天我們是祖國的棟梁,要有強健的體魄、堅強的意志才能成就我們美麗的夢想。”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最重要的基石是需要一個健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學校的重視加之我也深知身心健康對孩子們的重要性,學校會每個月利用最后一周舉行趣味運動會”,“長龍抱球”、“車輪繩大戰”“花鼓接力”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不僅學生興趣盎然,還鍛煉了身體體魄,同時,我校還邀請營養學專家開展“均衡營養,健康成長”營養主題日活動,為學生普及營養知識,指導孩子科學、合理膳食,為孩子的健康未來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學校開展“5?25釋放情緒自我成長”心理健康文化節,同時,在班級上觀看“培養積極心態、儲備正能量”的主題電影,讓學生經歷一次自我心靈之海的探索,培養積極向上、樂觀陽光的心態。
(2)加強品德教育
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做道德高尚、有教養的小學生。我們要尊敬長輩,愛護幼小,懂感恩;堅持日行一善,弘揚“能幫就幫,敢做善成”的南寧精神;做好“灑掃應對”,爭做社會好公民;厲行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爭做美德少年是我校對學生的要求。對學生的品德教育要常抓不懈,而且要天天抓,天天練,針對學生不懂得禮貌和在公共場合禮儀這個方面,學校開展“文明在行動,禮貌在心中”一日常規,碰見一位老師主動打招呼“老師好!”,碰見兩位以上的老師打招呼“老師們好!”除此之外,我校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行動報親情”系列感恩教育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在母親節,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如“繪制一張感恩卡”、“制作親情檔案”等,讓孩子們懂得感恩父母的無私奉獻,我在班上還專門邀請家長參加“我為母親做件事”,有學生幫媽媽頒發功勛章、有學生給母親擦一次護手霜,還有學生為媽媽梳頭發……,通過教育培養學生從小要有感恩之心,會感恩、懂感恩、用行動詮釋感恩!
(3)提倡多學益“智”
學生要學習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讓智慧得到發展,善于思維、富于創造,提高自身素質。學校不僅重視老師們研修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安排培訓,同時對學生的文化素養的提高也下足了功夫。我校會利用傳統節日進行學生文化知識的儲備,在世界讀書日時,開展“經典誦讀?喜悅童年”的讀書節活動,鼓勵學生多讀書,遨游書海,感受書中的萬千景象,領悟讀書能力。在班級上,開展“閱讀銀行”按主題進行儲值卡積分,如“小學生怎樣上好一節課”、“怎樣聽講效果好”讓學生自己講述自己的閱讀故事。
(4)全面多“能”發展
培養學生在各種學習、實踐活動中顯示才能,發展特長,不斷提高我們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彰顯自己才能實力。我校特色5-0.5實踐活動堅持每月有一個上午去戶外待孩子擴大眼界,提高孩子對世界的感知能力,同時開展“主題科技節”活動,學校特意邀請“愛迪生班”、“智能機器進校園”等主辦方,開展科技活動,提高孩子對科學探索的興趣,提高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能力,在班上,我會開展“和父母一起整書包”、“情系班級?親子值日”來提高班級凝聚力和學生獨立完成自己事情的能力。
2.教育效果:
經過一年對孩子“康、德、智、能”全方位的付出和努力,我班榮獲學校“優秀班級”、“十佳凝聚力集體”等光榮稱號。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行為習慣有明顯的提高,當然要做到盡善盡美,德育工作還要常抓不懈。
3.教育反思:
(1)學生習慣養成是長期過程,讓行動變成良好習慣,還需進一步的努力,這一方面,在日后德育過程中還需進一步鞏固定型。
(2)給學生時間,讓學生成長,有個別學生獨立能力還薄弱一些,需要傾注更多的精力,靜待花開。
參考文獻
[1]周倩.一年級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J].教育科研論壇,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