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燕秋
摘 要: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兼具基礎性和人文性,語文教育傳播的是文化素養,因而可以潛移默化地促進人文精神的教育。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文化的傳播與傳承,也要有意識將人文精神滲透到教學內容中,通過人文精神的影響,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增加學生的文化內涵。同時將語文知識和人文精神進行融合,在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 人文精神
【中圖分類號】G 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8-0029-01
1.尋覓高中語文教學與人文精神的情愫
(1)教材內容滲透著人文精神
自從新課程改革后,高中語文教材的編排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必修一至必修五以及選修的教材都凸顯著以下特點:內容多樣化涵蓋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各類體裁清晰明了,以單元為界限從不同角度滲透著人文精神以便促進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均衡發展。其中從古代思想家的文學作品,到現代文學作品的充滿哲理,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到西方思想的揭示,處處體現著濃濃的人文精神,內容包涵著多樣的文化精神,如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和桑蒂地亞哥的《老人與海》以及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和蘇軾的《赤壁賦》。此外,在唐詩宋詞的學習中可以感受到古人出世與入世的精神動力,在元曲漢賦的學習中感受到先人的思想內涵,在明清小說中感受到傳統的精神所在。再者,在民國白話文中感受到國人的憂國憂民,在現代詩歌散文中感受到語言的藝術培,在說明應用文中感受到細致與準確科學。由此可見語文教材內容中所體現的人物形象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人物具有鮮明的感情和個性,所以毫不夸張地說語文教材就是人文精神培養的核心資源。
(2)考試內容中凸顯著人文精神
當前,教育的現狀盡管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導,但素質教育的方向已在近幾年的高考語文試卷中顯露一角。仔細研究高考試卷的結構安排和考試內容便不難發現處處體現著對人文精神的滲透。其一,詞匯的使用和修改病句可以培養學生規范使用語言傳達信息的能力。其二,36分古文詩詞內容的考查可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及不同層次理解和領悟我國經典名篇中具有的獨特魅力,如全國卷一近五年分別選取了《舊唐書·李揆傳》、《明史·韓文傳》、《北史·來護兒傳》、《宋史·曾公亮傳》、《宋書·謝弘微傳》。其三,論述題可以表達個人的觀點,展現學生對作品中人文精神的理解,尤其是現代文閱讀的探究類做答可以從學生的答題中考察其人文素養。其四,作文是考試的重要內容,題目中包含著人文精神,比如有的題目是針對某一思想進行表達,有的針對某一現狀發表自己的觀點,有的針對思想進行討論。由此得知考試內容皆體現著對學生的人文教育,也無不滲透著人文精神。
2.思索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的缺失
(1)應試教育的主導
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素質教育,也逐漸成為教育改革的方向。但高考成績仍然是衡量學校實力的一大招牌,所以素質教育的實施也不免流于形式,可想而知應試教育依舊根深蒂固,比如被譽為“高考加工廠”的毛坦廠中學,教學理念和模式就是應試教育最好的教材。常言道“得語文者得高考”,所以眾多一線的高中語文老師在教學中以高考為核心,關注的是分數高低,忽視了人文精神的培養,因而在語文教學中,對教材中相關人文精神的滲透可謂少之又少甚至一帶而過。
(2)課程安排的影響
在當前高中的課程安排中,學生的學習生活全部被課堂教學填滿,即便課休之余也是圍繞課業,正如學生常說的“不怕同學是學霸,就怕學霸放寒假”。所以對于社會實踐,學生缺少接觸的機會,也難以有感同身受的人文情懷,以致大多學生不會傷春悲秋,只管分數高低。此外,學校的課程安排以考試為中心,課程內容也全部與考試有關,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忽視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也只能淺嘗輒止。
(3)教學方式的原因
由于高考考試是語文教學的核心陣地,所以教學的內容也難免幾乎圍繞高考進行,因而在教材內容講解時側重于高考古詩文必考篇目而忽視其他經典作品中人文精神的挖掘。尤其在高三幾乎是脫離了語文教材,天天圍繞著各輪復習資料轉,更為甚者是跳入題海。因而“大量的作題和猜題”的教學方式已成常態,其中對人文精神滲透甚至是培養已是天方夜譚,學生儼然成為做題高手而人文情懷淡薄的高分低能兒。
3.結束語
人文精神對于學生個人發展乃至社會進步都有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同時高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因而語文老師在一線的教學實踐中,應不遺余力地挖掘教材內容的人文精神,漸臻提升自我的人文素養,營造人文的學習氛圍,注重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的老師強則國更強,讓我們語文老師攜手并進走進人文精神的百花園中,采擷那濃香馥郁的人文馨香!
參考文獻
[1]王淑華.采擷語文園地的人文馨香——關注人文內涵滋養學生心靈[J].語文學刊,2016(18)
[2]李兆慧.新時代呼喚人文精神——淺談高中語文課堂人文教育[J].語文學刊,2016(17)
[3]李冬梅.探究基于新課程理念的中學語文教育如何滲透人文教育[J].語文學刊,2016(11)